【設計師‧設計書】安比:期待被書中的雷打到,再帶它回家──《提案》1+2月號「讀書的樂趣」
撰文 安比、《提案》編輯室《提案》1+2月號「讀書的樂趣」,邀請經驗豐富的裝幀設計師,談裝幀的想法。以及回到讀者身分,如何沉浸於自己的讀書之中。
安比
工作狂,燃點很低的高雄人,養了一隻皮卡丘。現任《聯合文學》雜誌資深視覺設計與自由自在的攝影師,並獲第四十七屆金鼎獎雜誌類設計獎。IG@aenbi_kuo,歡迎各種有趣的合作可能。
-
Q1.閱讀習慣
我很愛逛書店,會定期「巡田水」。如果出現「我現在馬上就要擁有這本書」的念頭,就會馬上去書店買。書店讓你就算只有腦中模糊的想法,陳列也會讓你遇見沒想過但也很好看的書,所以我才喜歡逛書店。
我看的書種很雜:像是我喜歡整理,就愛看日雜做不膩的「整理」特輯;也會買中性穿搭FUDGE 雜誌,特別是疫情前倫敦或巴黎的街拍,不會都是買不起的衣服,非常實用。也追喜歡的作家,像張惠菁或黃麗群,只要出新書就關注。還喜歡微觀文化史,城市相關的書,像《彰化一九○六》。因為以前在彰化念書,這本書在說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如何整化彎曲巷弄。我對書的世界和現實生活結合的這種內容很沒轍,很好看。
Q2.拿到書第一眼
把書衣拔掉。
Q3.設計過幾本書
雜誌專題設計加上其他,超過八十本。
Q4.初次設計書/聊聊裝幀
第一次設計作品集,還搞不清楚字級行距等幽微的準則。當時前輩拿著市面上的書說可直接對照,讓我去試,就這樣順利完成了(?)。我認為設計是管圖像的編輯,不能不在意閱讀的節奏和合理性。也因為在做文學雜誌,資訊傳達很重要,會花時間討論閱讀感受和動線,也會特別在乎,是否有引起閱讀動機。就像聽一張專輯,會有Intro。讓大家舒服地把東西看進去,是設計的責任。
Q6.讀書時獨有的樂趣
喜歡在書店猜封面是誰的設計,茫茫書海,看到喜歡的封面,翻開來十之八九就是差不多那幾個人,不是我會猜,是他們辨識度(市佔率?!)高。
以前也愛看詩集,看到某個句子像打雷一樣打到你,我就會買,只要一句就夠了。
Q7.收藏的書
夏宇《粉紅色噪音》(已絕版)。整本書是賽璐珞片、非常搶眼。當時我在彰化念書,要去台中買生活用品,卻在誠品中友店遇見這本書。我身上只有1000元,而書是777元,買完之後就沒錢了。同行朋友問買了什麼,我說一本透明的書,他就說:「你有病。」(笑),但還好有買!而且我買的是初版,它的詩是丟到翻譯軟體,層層再譯的破碎文字,材質又讓書頁黏在一起,讀起來就會有看沒有懂。以前還會當成籤詩,想問就隨手翻,像詩集版的《解答之書》。
其實遇見《粉紅色噪音》之前,我就曾買夏宇的書。高中有次去誠品,在書架裡發現一本塞在角落的書,拿出來後發現每頁都黏在一起,覺得長得很酷,超奇怪,而且字寫得很酷,就拿去結帳。還記得店員說:「這本書很特別,不要以為它印壞了,這是它的設計。」回家後看到它該裁切的地方,都做成撕裂線,我就直接一頁一頁霹哩啪啦全部撕開。那就是夏宇的《摩擦.無以名狀》,有了那次買書的奇妙體驗,長大再看到《粉紅色噪音》這麼特別的書,我當然就買了。
Q8.正在看的書
最近在調整工作心態,以前常熬夜加班,現在逐漸變成晨型人,就開始看生產力相關,促進生活品質的書。正在看《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以及陳夏民的新書《工作排毒》,是此時此刻正中我心的心靈寶典。原本很少看目標導向的書,接觸後發現它是集他人經驗精華之大成。通勤時我也讀《心流》,它幫助我很多,做事情時,就催眠自己進入心流狀態。工作久了人會乾掉,(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就做到現在,已經8年啦!),必須看一些這樣的書把自己救起來。
⛰︎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讀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