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走进缤纷智慧的绘本之门
Written 诚品生活苏州19世纪的英国,随着著名插画家伦道夫 · 凯迪克(Randolph J. Caldecott)用画笔为书籍添上图画,延伸出文字内外的想象空间,英国绘本的黄金时代也慢慢拉开了序幕,凯迪克的作品也由此定义了现代儿童出版物的形态——这种图文并茂的书籍为孩子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而它们所呈现的完整情节与内涵主题,将是孩子最初发现艺术、尊严、对与错、悲伤与希望的地方。这些撩动孩子求知欲望的情感也将温柔而长久地伴随他们的成长。
然而,绘本不仅是儿童的专属读物,它所包含的无限可能性,使之成为适合所有年龄群欣赏的严肃作品,但大多数成人年往往低估了优秀的绘本所包含的价值。这种在中国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的口中,充满了“人生情味或社会问题”的意义,正是通过图画代替了语言文学而表达的。家长们也鲜少站在孩子的情感角度与他们一同阅读绘本,甚至未曾与孩子一起领悟其中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涵。
近期,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先生,以他多年来从事的儿童绘本阅读推广的经历出发,与我们分享一本优秀绘本的价值,带领更多父母和孩子,走进亲子绘本阅读的世界。
受访人:王志庚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年儿童馆馆长。
翻译引进图画书理论专著《图画书宝典》,以及《和爸爸一起读书》、《烟囱之城》、《天空小熊第一次探险》等多部日本、欧美绘本。
如何理解“图画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书,也是给成人看的书。”绘本能为成年人(特别是父母)带去什么启发或特殊意义?
这里的“图画书”,所指并非低幼图书,而应是一般意义上的绘本。有人说:图画书适合0-99岁的人阅读。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图画书首先是由成人读给儿童的,儿童听着家长的声音,同时看着画面,完成阅读。这是最经典的绘本阅读方式,也就是“亲子共读”。
作为父母,在亲子共读中可以拥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领读者,又是一个读者。
首先,当家长作为领读者。
“阅读”是儿童的一种间接生活体验,因此,阅读过程实际上是在调动孩子既往已有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所以,当家长作为一个领读者,通过亲子共读,可以很好地观察孩子与书的互动,其中包括对声音、语言、画面、节奏,以及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反应,由此解读出孩子心理、语言、情感发育、价值取向等各方面的状况。这些观察和启发对日常育儿很有帮助,家长可以根据这些观察,适当地、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其次,当家长作为独立读者。
虽然,成人的人生经验丰富,通常能够在阅读中独立解读作品的意义。但在阅读绘本时,家长在孩子的陪伴下,不但会将故事内容对比自己的人生经验,同时也会将自己与孩子做比较,从中发现更多意义与价值。更何况,儿童绘本的主题可以很宽泛,涉及哲学、社会、人生、自然等几乎一切主题,可以从简单的故事中,读到深刻、通透、哲学的人生意义。因此,亲子共读的过程,同时也是在促进成人继续成长,关于如何对待孩子,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如何面对社会、家庭、职场中的各种境遇。
所以,柳田邦男(日本绘本作家)说,一个人一生要读三次绘本,第一次,听家长读给自己;第二次,自己做家长,读给孩子;第三次,是自己读给自己。并且,每一次阅读绘本,都能够发现文字、图画中的新意义。事实上,我想,只要是阅读,无论读什么书(包括绘本和成人读本),每一次的经验都是不尽相同的,也都会带来新意义。
相比“让孩子自己读”,“为孩子读书”将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亲子共读中有一种重要的演绎方式叫做“朗读”。朗读是人类借助自己的生理条件,依靠声带传递情感的一种原始方式,其意义,不单纯是把故事变成声音,更是对故事的二次演绎。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学会通过朗读去传达情感是很重要的。而亲子共读过程中,身教大于言传,所以与其要求孩子读一百遍,不如声情并茂地亲自为他朗读一遍。
朗读的本质是一种个人表达,因此不同人朗读同样的文字故事,所出传递的情感、感染力也完全不同。而家长朗读故事,其实是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故事版本”,比如,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情感投入、肢体行为、角色变幻,甚至配合周围环境、使用道具……这些都会影响孩子接受信息时的综合体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朗读时一定要投入情感,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把文字变成声音念出来而已。原因有二:
1.家长的投入对于孩子理解故事的情感基调有很大帮助。
2.只有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够让孩子、家长和书本,产生三位一体的情感共鸣。
这些,对于成人向孩子传递阅读意义而言,都是很重要的途径。
在共读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导,才能把握“领读者”的角色?
我有一个观点:好家长=读者+朗读者+对话者。
1.读者
家长要想做好“领读者”,首先必须是个读者,也就是说自己要喜欢看书,喜欢买书,喜欢送书。把书当成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于其他物品的存在。尤其要在孩子面前读书,读家长自身年龄该读的书,专业书、工具书、文学书都好……总之,将“读书”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亲子教育中,永远是“身教大于言传”,如果家长总是催促孩子读书,但本人却天天看电视打游戏,孩子也很难喜欢上读书。读书人,是好家长最重要的角色。
2.朗读者
其次,家长需要扮演一个朗读者,也就是用声音去表达故事,如果再加上一些表演,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就更好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男性,也就是父亲,同样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家庭亲子共读中来。
3.对话者
对话者,也可以叫“提问者”。也就是说,共读过程中,家长要善于提问。提问可以发生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阅读结束几天、几个月之后。持续发问,不仅可以唤醒当时的阅读过程,唤醒阅读中收获的意义,还能够关联生活中的话题,从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发问是一件很难的事,比回答更难,这是最考验家长水平的环节。如果家长会提问,特别是提出那些孩子能够回答、适合回答,同时启迪思考的问题,那就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共读对象了。
一位优秀的家长,或者叫做“领读者”,首先,自身应是一个读书人;其次,是一个擅用声音来演绎表达故事的人;最后,是一个擅于透过问题来启迪思考、传递意义的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我对家长“领读力”的理解。
丰子恺先生曾将自己比作是收敛起翅膀的蝴蝶,与青虫一同爬行前进,“因此我能理解儿童的心情和生活,而兴奋地认真地描写这些画。”与孩子一同阅读绘本是每天亲子时光与交流的一部分,而从孩子的角度感受绘本的魅力,带他们进入一个视觉可感的想象空间的世界,则会比简单地读故事,哄孩子入眠更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