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沙咀店職人自策展 │ 【不講理的心理學】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然而,人的心,卻比一顆原子更為複雜⋯⋯
在理性不足以解釋的部分,
神話、猜想、象徵——
能否帶我們看穿心靈的深淵?
重複與死亡

📖《魔鬼學:從無意識到憂鬱、自戀、死本能》
作者|佛洛伊德
出版|心靈工坊
台灣宗教心理學的先行者宋文里教授,終身致力精神分析與心靈的探究。自出版《重讀佛洛伊德》,重引華文世界對佛氏原典作品的興趣後,再度精心迻譯佛洛伊德五篇重量級著作,並附加評註。各篇簡介如下:
‧〈無意識〉是「後設心理學」諸篇中的主要代表作;
‧〈論自戀症〉是美國寇哈特「自體心理學」系列作品主要軸線的根據;
‧〈哀悼與憂鬱〉引發英國精神分析第二代「客體關係學派」的導火線;
‧〈超越享樂原則〉是佛氏晚期具起承轉合意味的集大成作品,曾被讚譽為精神分析和唯物辯證法的接合之作;
‧〈十七世紀魔鬼學神經症的案例〉透過一份個案記錄,來推敲一些範圍較廣的問題,並論及魔鬼信仰的心理成分。
經由這部「可以引導讀者深入精神分析堂奧的作品」,循序了解無意識、自戀、哀悼和憂鬱、生死本能等重要理論,讓讀者擁有「得以對話辯證的位置」,並在首次譯成漢語的神經症案例中,重新理解「附身」、「驅魔」等民俗現象與人類意識的關聯,進而對父子親情、失落、享樂欲望、自毀傾向⋯⋯等終生課題,有一個嶄新而屬於自己的理解。
社會無意識

📖《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經典紀念版)》
作者|查爾斯.麥凱
出版|大牌
《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是描寫人類社會群體瘋狂現象的經典之作,除了介紹十九世紀三大投資泡沫──密西西比陰謀、南海泡沫、鬱金香狂潮之外,還記錄歷史上著名群眾狂熱事件,以詼諧諷刺的筆法,呈現人類受到欲望、恐懼驅使,盲目喪失理智的行為。連科學家牛頓都身陷「南海泡沫」中無力自拔,幾近破產。無論是一兩百年前,還是現在,人性貪婪驅動下的瘋狂,都讓人似曾相識,人類揮霍欲望與競逐金錢的投機遊戲,也不曾停歇。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殊的愚行,有些出於貪婪、有些源自妄想,要不就是因為政治或宗教的狂熱。最顯而易見的錯誤,只有最冷漠的人群才能看到。無論哪一個時代,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人類群體中總會間歇性地出現某種癲狂情緒,它們或者發生在一場莫名其妙的運動中,或者發生在金融證券和商業市場上。書中描寫的種種狂熱、欲望、瘋狂,不僅限於那個時代的人們,它更揭示了人性中的瘋狂基因──從眾與貪婪。
存在之難

📖《愛欲與文明》
作者|赫伯特.馬庫色
出版|商周文化
「人對人最有效的征服和統治,往往發生在最高度發達的文明中。」——馬庫色
本書是馬庫色以他在華盛頓精神病學院談佛洛伊德的講座(1950~1951年)為基礎,重新編寫而成,並於1955年出版。在書中,馬庫色試圖結合馬克思的早期思想,揭露佛洛伊德心理學中隱藏的政治學、社會學與哲學面向。
全書分兩大部分,共11章。第一部從社會學觀點,重新詮釋佛洛伊德有關文明的論述: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就是本能被壓抑的歷史。馬庫色認為,文明的進步不一定非得過度壓抑人的生命本能,而應該讓愛欲(Eros)自然流動,如此社會條件自然會朝愛欲流動的方向改變;第二部則批判工業文明、資本主義社會引以為傲的「理性」導致人的異化,並結合佛洛伊德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建立「非壓抑性文明」的可能。
位置|尖沙咀店 3F
展期|5.01 THU. - 5.31 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