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悉深淵的詩意掙扎:藝術短片〈無光迴流〉短評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一、「自縛作為解藥」:藝術形式與精神困境的詩意對話
「沒想過要逃,自縛何不是種解藥。」
當《無光迴流》同名主題曲響起這句歌詞時,我們彷彿聽見了抑鬱症患者靈魂深處最隱秘的獨白。這部由林孟青編劇、羅振軒與林孟青聯合執導、張右雨主演的藝術短片,以驚人的藝術勇氣,直視抑鬱症患者精神世界中最幽暗的角落。全片沒有一句台詞,卻藉由演員出色的肢體語言、光影的詩學調度與音樂的情感脈動,構建起一座屬於抑鬱症患者的內心劇場。
短片以象徵抑鬱症內心世界的「黑盒子」為起點——一個密閉幽暗的空間,承載著主角蜷縮其中的破碎身影。軀體上的腐爛,以觸目驚心的視覺隱喻,具象化精神創傷的沉重與侵蝕。其後,一束曙光映現,一隻援手自光中探入,助她暫離黑暗。主角隨後歷經三幕場景:徜徉於燦爛海邊、置身被凝視的舞台、浸入深不見底的圓形水池,分別喻示主角擁抱世界的嘗試、在他人目光中的期盼與失落,以及對負面情緒的沉溺。然而,一切努力終似徒勞,她再度墜回抑鬱的精神困境裡循環。
片中那個象徵抑鬱內核的「黑盒子」,令人想起普魯斯特的觀察:「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風景,而在於擁有新的眼睛。」創作者正是帶著這種新的觀看方式,帶我們走進一個通常被遮蔽的精神維度。
二、循環時間與黑暗美學:抑鬱體驗的影像現象學
影片結構採用了迴環敘事,始於黑盒子,終於黑盒子,形成一個首尾相接的敘事閉環,一個解不開的死結。這種結構本身便是對抑鬱體驗的精妙隱喻——那種周而復始、無法逃脫的情緒循環。丹麥哲學家索倫·齊克果在《致死的疾病》中曾描述絕望的本質:「絕望不是走向死亡,而是無法死亡。」《無光迴流》中舞者張右雨的表演,恰恰具象化了這種「無法死亡」的生存狀態:每一個動作都既是掙扎也是沉溺,既是抗爭也是屈服。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影片對「時間性」的處理。抑鬱症患者的時間體驗與常人迥異,正如主題曲所唱:「半生一刹,煙花晚霞,也不過塵沙。」這種時間感的扭曲被轉化為影像語言:慢動作與快剪輯的交錯,長鏡頭與碎片畫面的拼貼,創造出獨特的心理時間感。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提出的「綿延」概念在此得到印證——心理時間不同於物理時間,它是流動的、質性的、強度化的。
三、「直視黑暗」的美學救贖:當代處理精神困境的新路徑
《無光迴流》的積極意義在於它透過藝術呈現了一種敢於凝視深淵的英雄主義。正如精神科醫生陳啟泰日前在誠品「閱讀廣東詞」分享會中指出的,當代青少年身處數位化時代的複雜挑戰中,傳統勵志歌曲的「正面即正義」邏輯已不足以應對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影片的敘事與這種路徑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它不提供流於表面的救贖,不虛構光明結局,而是通過徹底直面黑暗,實現某種美學意義上的昇華。
這種藝術策略令人想起文學史上的相似案例。卡夫卡筆下的主人公總是在荒誕體系中無望掙扎,卻正是在這種無望中,人的尊嚴得以確立;貝克特的《等待果陀》中,弗拉季米爾和愛斯特拉岡在無盡等待中虛耗光陰,卻正是在這種虛耗中,生命的韌性得以顯現;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中以名句:「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映照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艱苦一生,體現一種敢於直面苦難的勇氣。《無光迴流》延續了這一現代主義傳統,它告訴我們:有時,真正的人文關懷不是急於提供解決方案,而是首先學會陪伴苦難。在無光的迴流中掙扎本身,就是一種對生命的堅守。
四、在「迴流」中前行:從存在哲學看抑鬱體驗的動態本質
關於片名「迴流」的用字選擇,編劇林孟青的解釋發人深省:「我們希望有一個前進、行進的感覺,因為抑鬱是一個循環,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走之底」的「迴」字,於是成為理解全片的核心鑰匙。它暗示著:即使在最絕望的循環中,仍然存在某種動態,某種潛在的變化可能。這與存在主義哲學家的觀點不謀而合——即使是在最受限的處境中,人仍然保有選擇態度的自由。
中國作家史鐵生,一位長期與疾病共處的智者,在《我與地壇》中寫道:「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種看似悖謬的智慧,與《無光迴流》想要傳達的訊息內在相通:當我們放棄對「解決」的執著,反而可能獲得某種與痛苦和平共處的空間。影片結尾回到起點的黑盒子,但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帶有經歷整個旅程後的微妙差異——這正是「迴流」的深意所在。
影片最後主題唱道:「觸不到的彼岸花。」這彼岸花既是希望也是絕望,既是解脫也是沉溺。但正如法國哲學家巴迪歐所說:「愛是堅持一個悖論。」對抑鬱症患者及其陪伴者而言,最艱難的或許就是堅持這個悖論:既不放棄希望,也不否認痛苦;既渴望光明,又接納黑暗。
《無光迴流》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對抑鬱體驗的真實呈現,更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與痛苦相處的詩學。它告訴我們,有時「定點兜圈,也是一種前進」,在無光的深淵中,掙扎本身已經是一種光。這部短片猶如一盞精緻的黑暗明燈,照見了那些通常被隱匿的精神風景,讓我們得以用更豐富、更包容、更人性的方式,理解人類心靈的複雜與尊嚴。
藝術短片《無光迴流》
憂鬱症是現代社會越來越普遍的精神疾病,許多人都正為此受苦,然而也有非常多人仍然對它存在偏見與誤解。這次的藝術短片的目的是想讓觀眾對憂鬱症患者,最內心私密的精神狀態有多一些了解,進而產生更多的包容、接納與陪伴。
項目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新苗發展計劃
導演:羅振軒、林孟青
編劇:林孟青
主演:張右雨
正式預告:https://youtu.be/QpW9OyOTzJo
正片將不定期安排和不同單位合作舉行放映,希望得到大家支持,歡迎有興趣觀賞的人士透過主辦單位之社交媒體關注最新放映消息:
Facebook: @無光迴流 Swallowing Loop
Instagram: @swallowing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