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誠品書店│2025年4月中文選書

📖《被推倒的偶像》
作者|艾莉克斯.馮.藤佐曼
出版|聯經
每一座雕像盛載著不同的歷史,是一個集體象徵、一種表達方式。此書紀錄十二座白人男性雕像,先介紹雕像的由來和其於當代的意義,並闡釋雕像被拆除的背後原因。每一座雕像所記錄、歌頌的當代偉人,其言行往往反映當代人的精神意念。
時代變遷、文明推進,社會觀念或價值觀隨之演變,一座又一座的雕像被推倒、拆除⋯⋯到底人們捍衛、拆除的是雕像?還是背後的象徵意念呢?作者提醒我們在自己所身處的社會和時代,應透過歷史不斷自我省思及改良,繼續發掘新知識、開創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

📖《小書店大繪集》
作者|政木哲也
出版|積木文化
書店是人與書籍組成的空間,是展現一座城市文化氛圍不可或缺的指標,更是使人放慢腳步,安靜下來的心靈綠洲。然而,隨著網絡平台與電子書日趨普及,加上空間寸金尺土,實體書店正面臨極大的經營挑戰,不禁讓人反思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
建築師政木哲也帶著對實體書店運營與空間運用的好奇心,走訪日本四十四家各具特色的書店,並繪製精緻的平面圖與細節圖,紀錄每間書店的風格。政木先生發現,書店都有他們獨特的個性與鮮明的色彩,就如在角落綻放的花朵,雖然渺小不起眼,卻散發出書卷的馨香,縈繞整個社區。相信無論社會怎樣變遷,小花總會找到生存的空間。

📖《霍布斯邦論民族主義》
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邦
出版|麥田
民族主義,或許是當代政治學中最為弔詭的論題。它時而靠左,時而傾右,既仗賴人民之名,又無關一切人文主義。儘管內容無比空洞,民族主義的危險性卻時刻要脅著文明發展至今的一切偉大成就。對霍布斯邦而言,要揭穿民族主義的虛幻面紗,史學家責無旁貸,儘管「國家(權力)創造民族」一說幾成共識,民族主義者往往仍需要靠編織歷史來鞏固其外殼——「歷史學家之於民族主義,就像種鴉片的人之於海洛因癮君子:我們為市場提供原物料」。
歷史的實相能否喚醒普世主義的夢想,阻止下一次的種族屠殺?「如今維繫著人類的,是對於人類共通點的否定。」——民族夢既不可取,亦不可欲,這大概是霍布斯邦留給我們的勸世良言。

📖《在異星的天空下》
作者|菲利.普雷特
出版|臉譜
你曾幻想過太空旅行嗎?
住在火星會是怎樣的生活?
跌入黑洞前會看到怎樣的景色?
置身於星團之中會有怎樣的體驗?
「The Bad Astronomer」天文學家菲利.普雷特於此書化身宇宙嚮導,為未來太空旅客撰寫一本生動的導覽指南。本書結合最新的天文知識及無窮的想像力,穿梭科學與科幻的界限,帶領讀者以「第一身」視角,從最為人類熟悉的月球,到太陽系邊疆的冥王星,乃至更遙遠的黑洞,遊走在星球之上,穿梭於星團之中⋯⋯一同遨遊太空,仰望異域天空,體驗融合科普知識及科幻奇想的異星之旅!

📖《恥辱:一部性暴力的全球史》
作者|喬安娜.柏爾克
出版|貓頭鷹
倫敦大學歷史學教授柏爾克撰寫的《恥辱》,其書名直截了當指出性暴力與其他暴力的分野:性暴力的受害者是別人怪罪的對象,性暴力為受害人帶來羞恥感。
書中結合理論框架研究全球性暴力史,選取例子縱橫古今,跨越各種族與地區——從十九世紀愛爾蘭女性農民,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慰安婦,至近代印度達利特人以及性少數群體的案例。
其結論強調性暴力由歷史與文化建構而成;對抗性暴力,建立沒有性暴力的未來,除了從法律和制度著手外,更要將焦點集中至整個社會意識形態、文化習俗和性別文化之上。

📖《人本建築》
作者|托馬斯.海澤維克
出版|原點
人與建築的關係充滿互動。建築因應人的需求而建造,但建築設計本身亦呼應社會和大眾,承傳人的意志並帶來影響。
「直線屬於人類,曲線歸於上帝。」
曲線打開了作者在建築設計領域的啟蒙之路,體會過二十世紀建築風格變遷,從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慢慢轉變成現今的建築樣式,作者以全球大災難來形容這些致命的變化。
在作者眼中,「無趣」是最危害建築的要素。城市裡的建築過於扁平、平淡、筆直,無趣的建築使人機能失調,無趣的建築不符合人性。實用性慢慢取代以人為本的建築先決。作者將在尾段探索如何讓世界恢復人本化的生機。

📖《自然資本經濟學》
作者|希達斯.施里坎特
出版|日出
本書以不同國家公園的對比作為引子,揭示「堡壘式保育」的困境。核心保護區雖可以勉強維持原有生態系統,但周邊緩衝帶卻因經濟擴張逐漸變得碎片化。工業化與氣候危機已使全球三分之一的森林消失、海洋生態崩潰,生物多樣性面臨重大威脅,許多瀕危物種在滅絕邊緣。
作者批判傳統保育思維中自然與經濟對立的概念,提出「自然資本」框架,主張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不僅具精神價值,更是支撐經濟與社會韌性的核心資產,呼籲大眾應將自然價值納入市場體系,避免重犯過往掠奪式發展的錯誤。

📖《失控的演化群像》
作者|安迪.道布森
出版|行路
生物演化必然指向進步、令物種適應能力趨向完美嗎?生物學家安迪.道布森認為遺傳變異的生物天擇本身充滿缺憾與怪誕!
器官與身體機制的演化或善或惡、或利己或利他,生物在差異與意外中無目的地創造生成,有效與笨拙同時發生——被鳥巢寄生的宿主與杜鵑間有著蛋殼圖案模仿攻防賽,仍無法令宿主辨識雛鳥;獵豹作為世界最快陸地動物,獵食成功率不到一半,仍沒有演化速度以外的技能,只因捕食容錯率比獵物生存容錯率高⋯⋯
基因複製的遺傳「錯誤」在年月裏協助物種保命繁衍,演化需「不完美」來達到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