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大再看一遍才懂!《紅豬》是寫實的中年倒影,有我們終將經歷的浪漫情懷與困惑無奈
Written 迷誠品內容中心{ *內容僅為撰文者創作觀點,與誠品立場和電影理念無關 *文章內容中可能含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
此文特別獻給曾經胸懷大志、常對世界感到失望的人們。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紅豬》動畫改編自宮崎駿在《宮崎駿的雜想筆記》中一個短篇,就像漫畫番外篇那樣短短章節,沒有太多起伏或轉折,淺淺地記錄一名戰爭飛行員進入「不惑之年」的故事。
主角波魯克是個自我厭惡的戰場英雄,安定不了的內心選擇漂泊,然而它的紅色飛行艇彷彿一座空中牢籠,關住所有年少輕狂的遺憾和迷路的夢。
老實說,我小時候只看過一次《紅豬》,當時涉世未深並沒能有所頭緒,因此未被吸引;加上它發行於我尚未出生的西元1992,那仍然屬於港產片的輝煌時期,人人背誦著《新不了情》、《阿飛正傳》的經典台詞時,或許它曾默默烙進一些人的記憶,而我直到開始與老電影的情緣之後,《紅豬》才悄悄走入我心。
也有人說,《紅豬》是宮崎駿首度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那個不正經的大人,只不過是藉著耍酷掩飾此刻妥協的自己。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這是一部真正屬於成年人的動畫,裝滿我們曾經的血氣方剛,有十幾歲時的盛氣凌人、奔三時的慌張,以及不惑之年的滄桑,電影沒說完的故事,全是長大後才懂的意猶未盡。
但套用一句宮崎駿先生的話:「動畫也許是描繪一個虛構的世界,不過我仍然堅信,其核心必定要包含著部分的真實,讓人相信也有那樣的世界才行。 」每個角色都是時代裡的小人物,不分你我,都在這湍流當中找尋一處慰藉和自處之姿,藉由動畫體貼為我們展現先驅者的領悟,讓《紅豬》成為我們此刻大步前進的動力。
年輕時想成為的大人,不等於當下適合的樣子
✍ 《紅豬》台詞金句:即使是在混亂的時代,也有很好的東西,也有激勵我們的東西。—— 《紅豬》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從時間序來看,《紅豬》是宮崎駿作品中零星具有鮮明時代背景和真實元素的故事。然而尚在法西斯底下的義大利,是主角波魯克最熱愛也最不願融入的社會;看著牆上掛著自己還是「人形」的帥氣風發,塗抹的痕跡顯示那是他極力排斥的過去,失去了目標、失去了動力,如今的他已無法面對最初的模樣。
目睹太多戰爭醜態與弟兄犧牲使他逐漸厭惡無法改變世界的自己,甚至向昔日戰友表明:「要我加入法西斯,我寧願變成一頭豬」。身上放不下的包袱使他開始逃避、變得麻木寡言,甚至否定理想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那都是你們人類的事。」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一把青》裡有句台詞是這樣:「沒有了天空的飛行員,地上的日子,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折磨。」就算百般不情願,也得為了生存找到一活下去的堅持。他應證了那句台詞,保有自己在行動上的自由:閒時待在無人打擾的亞得里亞海淨土,不時回到空中與好戰士兵鬥智鬥勇、賺賺賞金,最重要的,心有餘力就去會會密友、喝上兩杯寒暄幾句。雖為一頭豬,卻十足有尊嚴,他不在意報上或閒人的耳語,或者說他在夾縫中做出了選擇,像是中年人都嚮往的歸宿,豁達愜意的背後其實盡是失落。空賊們如此眼紅,想必和我一樣充滿著外行人的羨慕吧。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也是如此,解決不了的人和事成為我們羈絆,拖著拖著,便讓時光追了過去,令我們覺得心很累的,根本不是馬不停蹄的工作或家庭,而是背對自己時那種劇烈拉扯的疼痛感形成。倔強的態度等到中年,更難找回折返之路;看似成功的人,也是花上數百倍的努力。
墮落的中途,波魯克遇見為他修飛艇的設計師菲兒,年輕是她最好的資本,使她熱情奔放,敢衝敢表達。隱約看見自己的波魯克不禁感嘆:「看到妳就覺得,人類還是有希望的。」
她成為他捍衛理想的人質,而他是她所嚮往的勇士。傍晚睡前,菲兒在一瞬間看見波魯克的人形,一喊他又消逝蹤影。後來的《霍爾的移動城堡》也用了類似手法在蘇菲身上——夜裡的魔法跟著喧鬧入眠,本該姣好的樣貌也露出本面。我們天天埋怨的社會真的欠我們什麼嗎?還是太習慣用同一個角度衡量自己,而未發掘近在咫尺的地方?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我們並不是不夠努力,只是剛好沒有遇上機會,但我們可以調整方向、讓想法與時俱進,從重新習慣現狀來找回出路,像是為了保護菲兒的純真與未來,波魯克不也同時拉了自己一把嗎?
接受長大的無奈,理解他人的苦衷
✍ 《紅豬》台詞金句:不與世俗為伍。哪怕這是自己許給自己的詛咒。——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作為故事主角,波魯克還有一項英雄特質——他不殺人。
就像菲兒說的:「飛行員的心中裝著大海與天空。」儘管卡地士再三挑釁,這份原則依然穩穩樹立著:他想起當年自己是戰海中唯一倖存,可是作為飛行員,他們的墓地在天空,因此他明白有些人事物有自己的不由衷,只是自己不做的事情,沒道理要求別人也不做。
人到了一定年紀,很多煩惱就不再像小時候一樣容易說出口,無法奢望別人裡解,趁著還有能力盡量去做就好;一個人能夠知道自己是誰,比扮演別人眼中的完美角色還要幸福且重要,波魯克也說過:「不能飛的豬,就只是豬。」改變我們能夠改變的事,心就不會如此沈重。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曾經聽過一句話:成長的本質不是提高,而是變得複雜。有人覺得波魯克賺賞金像個土匪,但相較於利用戰爭賺錢的人,工具行老闆說:「沒辦法賺到賞金的人是無能」。說句俗氣的話,比起在生存中掙扎,錢真的能買到快樂,那至少是維持我們活著、維持希望的最低底限。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吵鬧的酒吧和獨來獨往的波魯克形成強烈對比,除了飛行艇在空中遨遊和女人們的獨白鏡頭,其餘畫面幾乎是陰暗而緩慢,像是不斷重複的枯燥生活,有人沮喪、也有人樂意享受。
墨鏡雖遮掩了波魯克的黯然雙眸,卻隱藏不住他交集百感的呼救,也許步入中年的他也還在摸索,成長究竟意味什麼?這過程中,我們不免丟失一些曾經的自己,甚至開始接納過去討厭的成分,但也是此刻我們更懂得珍惜、看得清成敗僅是滾滾紅塵中的一粒細沙。終有一日,我們將不再計較結局的完美與否,過好當下,便是償還年輕時的種種錯過。
願我們到老能保持自尊,活得認真
✍ 《紅豬》台詞金句:生命中最艱難的那段路是要自己一個人走過來的,這樣,學到更多的是堅強,而不是感動。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生活從來都沒有過容易,不只是中年,每個人的年少必定都經歷過一二。對菲兒來說,是身分阻礙;對波魯克來說,是自認不夠格。
對喜歡的事情,我們都有過一展抱負、奮不顧身想證明的時期,如果被嘲笑了,會覺得氣餒或憤怒,反而是成了大人,我們不再費心解釋,也不再有時間任性,哪怕慘不忍睹都要硬著頭皮站起來,笑一笑就當作沒事。
因此當波魯克看著目光炯炯的菲兒,他無法理解她在男權至上的環境需承受多少不信任,僅僅覺得這樣的純真與自己早已脫離瓜葛,就連習以為常的餐桌上,看著眾人禱告起來,都顯得格格不入。我們常用「自己被社會化」來解釋自主放棄的單純,但儘管到了不能再為所欲為的年紀,那也是因為我們開始懂得用更多理性去應對不爭的事實,而非像年輕時總是只會用言語來感動自己;在最好的年紀先累積好實力,熟成的年紀才能對苦果免疫。
波魯克和菲兒在年紀和閱歷上有所對比,但人的想法本就會隨著年齡漸長而變化,他們都盡力扮演了屬於自己年華該有的樣子,那是無論年少或年老,我們都不可遺忘的本分。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至於美麗的吉娜,。她做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愛與等待,把自己活得迷人又精彩,剩下的那一分,留給對波魯克的盼望。
活在現代,我們都認為一切情情愛愛是自由,那時候覺得只要相愛就能走到白頭,可愛不愛、能不能在一起、會不會結婚,是三件事情;吉娜對著天空打賭,只要那個人降落在這花園,她便自許終生,但失去過摯友的波魯克沒再敢大意,他從來都只遠遠向愛人招呼,卻不肯走到她身邊。
倒不完全是害怕去愛,而是過了轟轟烈烈的年紀,會更傾向適合的對象才能讓關係走得長久。這件事給許多仍懷抱追求的人打下預防針,在受傷害前停止痛覺,但感情不是病毒,不怕一次次結束,怕的是什麼也沒發生;這個道理因為最近疫情的嚴峻,讓我感受特別深刻,覺得很多過去猶豫很久的事早就該去做了,雖然內心有些惋惜,但波魯克的故事提醒我,抓緊機會就永不嫌晚,尤其中年,更顯其韻味之醇。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彩蛋解析
那麼,最後紅豬究竟有沒有變回人呢?打了這麼多次賭的吉娜,是否贏得賭注呢?結局透過菲兒的旁白給觀眾開放式想像,但眼尖的你也可以從落幕前的最後畫面找到答案(笑)
相較其他吉卜力作品,《紅豬》從未強調要我們保持初衷、好好活下去這樣的概念,比較像是把所有吉卜力電影得精華濃縮成一顆定心丸,告訴我們既來之,則安之,總有天能全心全意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願我中年之時,也活得如此燦爛且堅韌。

© 1992 studio ghibli 紅の豚
✦
▌吉卜力控必收動畫設定集
☞ 久石讓《紅豬》動畫配樂創作/經典黑膠版

☞ CHRONICLE Studio Ghibli: 100 Collectible 珍藏明信片

☞ 《宮崎駿的雜想筆記》

☞ 吉卜力美術館珍藏草圖,收錄900張動畫手稿

☞《泥まみれの虎-宮崎駿の妄想ノ-ト》

宮崎駿親繪幻想筆記!超現實漫畫表現精彩腦內世界
▌長大後再領悟,慶幸我們已在成長路上
☞《神隱少女》是我們終該面對的成長痛
☞《魔法公主》明明沒有魔法,卻存有省思人性、萬物
☞《貓的報恩》教我的放鬆這門課
☞《霍爾的移動城堡》裡的4個情感練習
☞《心之谷》裡的真情告白全是已逝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