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傳統風俗,用顏色看天地運行與日出日落的動人之美!
撰文 FLiPER(云 ʕ•͡-•ʔฅ){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LiPER(原標題:☞ 始於傳統風俗,用顏色看天地運行與日出日落的動人之美!)}
若細究中國的傳統風俗,配色的講究與生活、工藝、美術及詩歌,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繫,色彩學的濃郁流淌過去影響至今。以下,就讓我們一同探討源於自然,伴著天地運行的中國色號,從中認識建構千古的色彩理論。
中國色彩文化傳承幾千年,在歷史長河中,古人們在日出日落時和四季流轉中發現了最純粹的色彩。隨著時序更迭,經歷了渾然一色、二色初分(陰陽、黑白、純雜)、三色觀(黑、白、赤)、四色觀(黑、白、赤、黃)和五色觀(黑、白、赤、黃、青),中國傳統五色系統理念最終形成。
五行學者認為,世間一切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成。而五方、五行、五季、五色、五味、五音之間聯繫密切,存在著十分默契的配屬、對應關係。
當人們對色彩的敏銳度提升,為了更加細緻區分,開始以名字來分門別類,像是綠色又有柳色、翡翠色、青白、石綠、竹青色等差異,囊括著這些名稱,以不同物件、形容詞描述繽紛的七彩,將各色涵蓋的領域擴張,層面更廣更為貼切,七大色系便因此誕生。
而七大色系就以我們熟識象徵熱鬧、吉祥的「赤」、富含隆重、榮華富貴的「黃」、以自然調和而成的「綠」、庶民階層代表的「藍」、道教所尊崇的「紫」、器皿建築常見的「褐」與斑斕意象中璀璨的「黑與白」組成,每一道色彩的特徵、出處、用途和搭配都有所不同,正也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多元性與獨特性。
尤以特別的相思灰,最令我深刻。「相思灰是一種呈暖色調的深灰色,常見於雨後徽式建築的門樓、馬頭牆的青瓦上,意象上傳遞出淡淡的哀愁與憂傷。」這段很有東方意象的話語,道盡古人對顏色定義的感知體現,然後以色蘊帶出其中的詩情畫意。
濃濃的中國風,讓人看見國色天成的一面,此刻我們只在冰山的一角,就想一窺色料千年的生長歷程,還沒認清它們的千姿百態,就再度敗給了滿含詩意的「國之色」。
.
.
▌300餘種絕美古典色x1100種驚豔的古風色彩方案
☞《國之色 中國傳統色配色圖典》
✦
▌延伸閱讀
☞ 在「家」的世界中,黑色是唯一的色彩|插畫家安品與《丈夫的骨頭》 #書設計
☞ 今年的脫單指數?選個杯子就揭曉的:超簡單色彩心理學
☞ 電影迷化身「配色解碼師」從視野中的色系來為心底的情緒上色
☞ 日常很平凡,眼前如果都加點糖果色,生活就甜一點了!——攝影師 Ludwig Favre的東京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