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魚過往的繪本作品《怪獸媽媽》探討身為媽媽不想讓孩子受到傷害,所以十分費力保護孩子,卻在無意間成為過度保護的媽媽。書中帶出媽媽應該適時放手讓小孩獨立,讓孩子去親身體會與探索整個世界。
這次的《今天不當媽媽!》則是切換角度,從擔任媽媽這件事情著手探討。社會框架下都會有許多給予媽媽的既定規範與想法,例如媽媽需要無限包容小孩、要有耐心,身為母職不能隨意崩潰,然而媽媽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情緒。
因此,書中以孩子闖了大禍,不小心將媽媽的頭髮剃禿了一大塊為起頭,面對崩潰的媽媽,孩子努力想要試圖補救,卻反而讓媽媽血壓上升、不斷冒出翻天覆地的內心劇場,究竟孩子可不可以撫平媽媽情緒,而媽媽又該如何處理自身潰堤的情感呢?
▌每位媽媽的真實心聲
身為母職,在某些小小瞬間還是會忍不住情緒崩潰,腦中也油然而生「今天不當媽媽!」的內心話。
本書透過作者狂放的畫風替辛苦的媽媽們說出真心話,讓人會心一笑。
▊作者
貓魚
哲學系畢業,育有兩貓兩狗加一位青春期屁孩,嘗試用畫筆填飽大家的肚子,目前還算順利。畫圖時喜歡什麼都來一點,實驗媒材的可能性。不畫圖的時候喜歡往高處爬、往山上跑,寫故事的時候也會往心裡去。
作品曾多次入選各項圖畫書獎項,入選2019波隆那插畫獎,2022台北國際書展首獎,2022、2023金鼎獎等。
媽媽都曾經歷的崩潰時刻
圖片來源:巴巴文化提供
小時候看卡通,最喜歡看到媽媽理智斷線的那一幕,「看吧!我就知道你媽會生氣,哈哈!」看著別人的媽媽爆炸總是讓人有一點幸災樂禍的快意,但這樣的想法就在自己進入母職生涯之後全然翻轉,每一天都只求平平順順無風無雨便是最棒的回饋了。
要知道,每一個媽媽的每一次沒有斷線或者是沒有崩潰都是犧牲了數十萬個腦細胞和數不清的大腿瘀青交換而來的呀!
圖片來源:巴巴文化提供
「今天不當媽媽!」真的是媽媽們在三百六十五天內吶喊了三千六百次以上的心聲,非關母愛匱乏,或者是母職怠惰,而是在雞飛狗跳的育兒日常中,確實有太多大大小小可控或不可控的狀況,必須要讓自己的靈魂抽離到外太空環遊一週再回來,才能有足夠的能量繼續面對和家中幼童和中童、老童無窮無盡的戰鬥。
▌更多當媽媽後的學習與體悟
豐富構圖帶出媽媽的育兒風貌
圖片來源:巴巴文化提供
「今天不當媽媽!」根本就是一本有聲音的繪本!才打開第一個跨頁,即使圖面上沒有文字,我卻清楚聽見「喀」的聲音,是什麼東西?和媽媽的理智線一起斷掉了,然後是一連串腦洞大開的幽默畫面,即使是媽媽崩潰的時刻,也彷彿有立體的音效環繞,雖然是圖畫書,卻更像是家庭生存實境秀,不過讀著讀著卻也明白了,這和小時候看著會哈哈大笑的畫面已是截然不同的心境。
圖片來源:巴巴文化提供
孩子大聲呼告的「我來想辦法!」在故事裡一共出現了好幾次,但我卻對前後兩次的「媽媽別擔心」特別有感,第一次是當他闖了大禍的時刻,媽媽在畫面裡還是大大的,而孩子小小的,一開始,孩子覺得自己可以解決問題,隨之是各式各樣的「頂」上添花。
在畫面轉換中,我總是忍不住凝視媽媽的臉哈哈大笑,隨著頭上出現了各種荒唐的物件,媽媽的情緒也呈現不同的轉換,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的表情和動作是一致的,那時候孩子確實沒有「長大」,也許還無法透過閱讀表情感知到媽媽的情緒。
圖片來源:巴巴文化提供
這一段過程不就是孩子無法閱讀空氣的最佳體現嗎?忍不住讚嘆貓魚的構圖實在太精妙了呀!等到媽媽「變小」了,這時候孩子終於「長大了」,這一次的「媽媽別擔心,我來想辦法」附帶了一點勇氣和力量,在這裡,畫面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變化,看似豐富多元的圖像,其實都是媽媽陪伴孩子的日常風景。
從日常中感受孩子成長
圖片來源:巴巴文化提供
我特別喜歡孩子幫媽媽做造型的畫面,沒忘記媽媽可能會喜歡打扮,甚至上演了服裝秀,讓我忍不住笑出聲,這不就是育兒時,我們心裡也常常吶喊著:「都什麼時候了,你還在幹嘛啊啊啊啊!」但孩子的行為就是這麼單純可愛呀!
圖片來源:巴巴文化提供
那媽媽也能有賴皮的時候嗎?不想睡的畫面恰好映照著平日孩子們的耍賴和與媽媽之間的親密與黏膩。啊!不管一整天有多混亂,你和孩子遭遇了什麼,在星星月亮的呢喃間,悄悄入睡,接著又是新的一天,然後,新的混亂與冒險再次開展。
也許,妳依然想要大喊:「今天不當媽媽了!!」於此同時,你也發現,你的寶貝又長大了一點。
✦
▌更多【巴巴文化】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