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西聚場|剝皮寮歷史街區:當歷史披上新衫 由藝術、展演與在地人情交織的街廓
撰文 撰文者:楊涵硯 攝影師:張景堯▲剝皮寮街區為台北市最古老的文化起源地之一艋舺,是台北市唯一的清代街道;緊鄰日治時期建造的老松國小。
百年鬧區中心的闃然街廓 最真實的台北舊城風貌
剝皮寮歷史街區自 2017 年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旗下的台北電影節統籌部接手營運,除了為街區建築進行硬體的盤點跟整理,與萬華在地連結等規劃,其核心主軸更著重耕耘台灣在地電影,以展覽、播放與工作坊等形式重新塑造古街道的氛圍。 2019 年開始剝皮寮歷史街區交由西門紅樓團隊營運,沿著康定路從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紅樓到剝皮寮歷史街區,形成台北西區最重要的藝文場所串聯,除了既有的電影推廣,更加入行為藝術及文化體驗,構成台北市鄉土教育的推廣前哨站。
▲台北電影節團隊目前進駐於剝皮寮街區逾 2 年時間。
▲剝皮寮歷史街區緊鄰廣州街,是早期進入台北城最主要的交通樞紐。
從艋舺到萬華,剝皮寮百年來皆身處在商業核心,同時蘊含濃厚的廟宇文化,成為西區最富舊城氛圍之所在。「由於這裡特殊的閩式街廓,剝皮寮營運團隊的工作主軸就是發揚在地強烈特色」,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剝皮寮歷史街區總監趙釧玲更試圖賦予歷史屋舍全新的定義,她並不認為空屋永遠僅能是空屋,「我們更能以實體建築直接達到在地故事的有效傳遞,比如設定 QR CODE 導覽機制就是非常有趣的革新。」趙釧玲總監進一步解釋,除透過視聽室、展間等規劃逐步定義每一個空間的功能之外,亦積極與社區營造團體與在地藝術家合作,提供完善空間服務以及集體經驗。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剝皮寮歷史街區總監趙釧玲最希望在剝皮寮歷史街區提供的就是「觸摸得到的體驗」,以服務的態度媒合藝文團體與民眾。
「在這個街區,我們不僅僅是回味過去,更不應被歷史空間侷限未來的發展方向」,趙總監舉例在自策活動中,曾與畸零地Ground Zero工作室合作,以一份古蹟燒雞蛋糕募集在地人甚或原住戶的珍貴故事;在 2018 年城市生活節中,更成功串聯青年、觀光客與在地住戶,達成不受空間限制的行為藝術。趙總監認為,未來剝皮寮街區的發展除了既有的電影推廣與自策活動,更可以提供優質展演為前提,分為引進與開放兩個面相招徠更豐富的藝文特色,前者如臺北兒童藝術節與台北文學季的活動發生地;後者如青年藝術家、學生畢業展演與社區發表會,成為親近藝文的無壓入口。
▲閩式建築街廓現已成為各式靜態展演、動態活動的發生地,為歷史建築帶來嶄新定義。
▲位於顧客服務中心的常設展東三水街市場,透過藝術家的立體表現,完美呼應對街市場內仍活躍的攤位。
「這裡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正是剝皮寮街區的展演空間擁有多元格局,無論立足過去望向未來,或是佇足當下回首歷史,都能獲得最難能可貴的交換體驗。」剝皮寮之於現在的台北西區,除了能帶領人們一窺在地的商業與經濟的歷史痕跡,並持續提供完整的社會服務,陪伴人們「尋回舊記憶,創造新記憶」。
▲隱身於街區裡的秘密基地是生機盎然的騎牆樹,展現了建築與植物間的生命力。(此區域為剝皮寮營運團隊主辦活動時,限定開放之場域,平日及假日並無常態開放)
剝皮寮歷史街區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
電話:02- 2302-3199
服務時段:周二-周日9:00-21:00/周一休館
詳細資訊:https://www.bopiliao.taipei/
誠品生活南西代表著「跨時代與文化的生活聚落」,由故事的集會、選物的寓所與人情的窗景構築而成,由此翻開一落融合豐富故事、多元文化的扉頁,在一幢傳遞生活想法、品味風格的所在裡上演一齣有你、我和他演繹的生活聚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