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在社會中努力求生──來自詩人陳繁齊的生存書單
撰文 陳繁齊關於——陳繁齊
1993年生,臺北人,國北教語創系畢業,創作領域包含散文、詩、歌詞,著有散文集《風箏落不下來》,詩集《那些最靠近你的》、《脆弱練習》等作品。
1. / 《南方從來不下雪》
作者|陳育萱
出版|逗點文創
售價|315元
那些熬過劫難的人們都去哪了呢?
日子會過去,但苦痛仍以另一種緩慢的形式,持續存在於社會的微小處
我想我們並不是那麼容易能察覺自己的幸運。從小到大同樣經歷了不少大規模的天災人禍:921大地震、88風災、水上樂園塵爆‧‧‧‧‧‧無法一一確定其命名及實際規模的我,點開了維基上的〈台灣災難列表〉,才發現從自己的出生年條列下來,還有無數慘重卻毫無印象的重大災害。
那些熬過劫難的人們都去哪了呢?即使年紀漸長,讀了更多舊時的報導與回顧,事件仍然在遠方、身體依舊無法記憶,即使是被火燙過,也不見得能夠想像燒傷。也許就和讀《南方從來不下雪》的感覺一樣,那些(歷史)事件我們都知道,真實與魔幻的感受卻還是相互衝突。多數作為非當事者的我們,只能不斷閱讀、不斷吸收,努力想像、理解:這些事件仍然以另一種疼痛而緩慢的形式,持續存在於社會的微小處。
☞看更多《南方從來不下雪》簡介
2. / 《何者》
作者|朝井遼
出版|貓頭鷹
售價|253元
我們戴著量身打造的面具,進駐於5吋的手機螢幕裡
我常會覺得社群網站讓我們更確切感覺到自己存在,但卻更不確定自己是什麼。社群的設置益發完善之後,人們開始把日記、把黑暗都搬了上去:搬進「擋權限的貼文」、搬進「小帳」,又或是無數的非真人頭貼假帳號。
《何者》除了揭露日本文化中社會新鮮人的壓力,更大一部分圍繞在人際與社群網站(twitter)上的焦慮。我並不會對裡面的角色作為有正負評價,甚至感覺在這個日常動態與資訊充溢的社群時代裡,我們其實相似,只不過大部分的人藉著自我的道德感,抑或是生活中的小光點來與內心不斷蔓延的黑暗抗衡;而有些人無可厚非地墜入了焦慮及無助的死循環裡。
☞看更多《何者》簡介
3. / 《黑日》
作者|韓麗珠
出版|衛城
售價|332元
無盡的發展是溫水,慢慢把人煮成半熟。——韓麗珠
說不上為什麼,讀《黑日》時我想起幼時曾被栽贓、反覆寫日記的那段日子。那為期約一個月的敘寫中,其實沒有太多提及被誣賴或是委屈的想法,反倒是記下更多日常的瑣事:考試分數、忘了帶便當、打掃區域被評為優等‧‧‧‧‧‧彷彿想要藉由描述平凡,來強化諸如「為什麼會有今天」的疑問,抑或是「希望有人記得我是清白的」、「希望有人看懂我的想法」的意念。
2020是個紊亂而混沌的一年,友人們紛紛哀悼著好人離世、憤恨著政治情勢,這一年裡,我也更頻繁地在日子的縫隙間記下自己簡短的想法,藏在手機的記事本裡。讀過《黑日》後,才發現那是一種警戒、一種危機感,面對著如高牆黑影般的大國政權,或是時間大河裡的無力改變。如同韓麗珠書裡寫:「無盡的發展是溫水,慢慢把人煮成半熟。」如今又能做什麼呢?我想,面對世界的景況、面對極權,只能努力讓更多人發現被噤聲的人們,努力記得一切可能被掩埋的真相。
☞看更多《黑日》簡介
4.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作者|Daniel Keyes
出版|皇冠
售價|237元
成為「大人」後,成熟與天真的比例應該如何拿捏?
或許人性與社會的標準差,從來都沒有正確的答案
對我來說,日常「存活下去」的議題並非尋找到一種適恰的姿態便能從一而終,而是需要不斷調整狀態來對抗生活裡的難題與困境,像是跳過幽深河谷上無止盡一根根的木樁,不斷前進;或像是遊戲裡面的倒數計時,需要不斷前進、殺敵,才能增補碼錶上的時數。
而這些調整便成了生活上的無數選擇,像是應該要市儈些還是理想些、應該要溫和些還是激進些‧‧‧‧‧‧以及常見的大哉問:「在我們作為一個『大人』後,成熟與天真的比例應該如何拿捏?」《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主調談心智障礙者的艱難、對人性與社會的抨擊,但我更在意的是書裡的查理演示了調整的極端值,讓讀者看見了兩端的模糊及毀滅。
☞看更多《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簡介
▌延伸閱讀
☞「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拯救之道」──香氣哲學家給疫情時代的選書
☞「萬物的縫隙裡,窺見可以仰望的光」──香氣哲學家給疫情時代的選書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