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西聚場|國立臺灣博物館:從塵埃微觀到宇宙宏見 展覽與知識的典範轉移
撰文 撰文者:楊涵硯 攝影師:張景堯▲建館超過 110 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在 1908 年時設置,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亟欲展示「殖產興業」的氛圍下,主要目的為紀念縱貫鐵路南北全線通車。
國立臺灣博物館雖為日本殖民時期設置,但在經歷百年變革後,達到了自然史展覽的典範轉移。臺博館內的館藏超過 11 萬 5 千件,囊括人類、動物、地質及植物學領域,大部分皆是因為日治時期的南進政策,而蒐集的史料文物。現任館長洪世佑就任後,重新賦予臺博館定位,以「服務公眾及與在地民眾連結」,破除傳統博物館僅提供文物陳列的限制,轉型為「現代性綜合博物館」,以走入人們的日常為首要溝通要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採新古典主義風格建造,大廳環繞 32 根複合式柱,透光穹頂鑲嵌時任總督兒玉及後藤的家紋玻璃。
▲現任館長洪世佑重新定位國立臺灣博物館的任務,首重「跨域結合」,善用以往文化部相關經驗,結合藝術及新科技,帶來耳目一新的參觀體驗。
▲採訪適逢《昆蟲與植物的愛戀變奏曲》特展,節合美術館策展的燈光與氛圍,更結合 VR 遊戲,達到深入淺出的知識傳遞。
▲《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特展可一窺 19 世紀歐洲多利亞時期博物學家,對於微化石淋漓盡致的精細追求,每一個玻片皆宛如藝術品。
臺博館在 1996 年開始啟動的長遠目標「臺灣博物館系統」,肩負古蹟修復、建築活化的責任,到目前為止除了本館,亦包含土銀展示館、南門園區以及 2020 年將開幕的北門鐵道部,目前更積極洽談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辦公室成為展場,未來也將納入臺博館體系。讓周邊街區同時保有台北舊城區的古蹟建築特色,更達到豐富文史知識的近用。
談起知識近用,洪世佑館長非常重視「文化近用權」,他闡述「我們必須突破以台北為中心點的思維,讓人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即可親近文化」,於此也誕生了古生物的離島巡迴展,從馬祖、金門到澎湖,讓大量離島孩子享用了文化平權。針對票價訂定,維持親民價格推廣教育,同時維持參觀品質,讓國立臺灣博物館得以永續經營,並持續推廣知識的服務。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分三階段展示自 20 世紀初的博物學家、標本集合、重要發現以及鑑往知來的珍貴文物。
▲土銀展示館內的常設展以遠古生物為主題,包含模型與真實的骨骼標本。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本館)
電話:02- 2382-2566
服務時段:周二-周日9:30-17:00/周一休館
詳細資訊: https://www.ntm.gov.tw/
誠品生活南西代表著「跨時代與文化的生活聚落」,由故事的集會、選物的寓所與人情的窗景構築而成,由此翻開一落融合豐富故事、多元文化的扉頁,在一幢傳遞生活想法、品味風格的所在裡上演一齣有你、我和他演繹的生活聚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