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情好的時候我煮菜,心情極度不好的時候我痛煮一番──專訪《租小套房還硬要煮》作者林小姐
撰文 張嘉真.攝影|安比
林小姐一切關於煮飯的技能,都是從小套房培養起的。一開始,她異想天開要在四坪大的租屋處炸洋蔥圈。鹹酥雞攤買不到一圈一圈橫切開新鮮洋蔥裹粉現炸的美式口味,她決定自己動手做。在有限的空間中,油鍋必須放在電磁爐上加熱,電磁爐只能擺在床鋪旁的書桌。霹哩啪拉,一陣兵荒馬亂過後,所有炸皮都脫落,光溜溜的洋蔥漂浮在油鍋裡,徒留噴濺到床單上的炸油見證洋蔥曾經被炸過。林小姐沒有放棄,她說,不想掏錢出來的時候,就只能回家自己煮。她既認命,又不服輸。
以這樣的決心,最後她成功做出的料理集結成為了一本食譜書。書名就叫做《租小套房還硬要煮》,她以詼諧的料理名稱回應生活處處的不可控,透過下廚找回「硬要」的底氣──例如,不是每天都有性命等蛤蠣吐沙的蛤蠣絲瓜。

把生活的樣子,煮出來
「煮飯是一個勞力活。」林小姐說,「但是如果你想做,你願意為之付出,你也可以完整享受這個成果。至少今天這件事情,一切都是我說了算。」打開林小姐的冰箱,可以看見她下了班、回到家,如何把生活變回自己的。
林小姐鍾情於燉煮類的食物,舉凡滷肉、控肉、各式咖哩,她喜歡把大塊的肉類放入鍋中,給食物時間,看看自己加下去的東西會作用出什麼效果。燉煮咖哩的隱味,除了加入日式洋食常添加的黑巧克力,她也會融合中式口味,加入梅林醬。鹹香酸甜之中帶有一絲辣味的伍斯特醬基底,被改良為各地口味,美國人用A1醬搭配牛排,日本人用中濃醬搭配豬排,梅林醬則是三〇年代上海料理依此基底開發出的味道。「我其實就是盡可能簡單,看你手邊有什麼,就加什麼,那也會是你喜歡的味道,這樣就可以定了。」
林小姐所謂的「簡單」,其實是一種對生活基底逐步建立起來的信任。能在小套房廚房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廚具,全是與林小姐推心置腹的好朋友──煎炒鐵鍋、琺瑯鑄鐵燉鍋、敲開蒜頭專用的石頭。她已經使用那口煎炒鐵鍋超過五年,用它煎蛋保證不會沾鍋。林小姐養鍋的祕訣就是天天煮,煮食的油脂滲入鐵鍋加熱過後形成細小孔洞的氧化膜,填滿鐵鍋的表面,無需高超技巧,只要純粹的實作就能打造出好吃的祕訣。

喜歡添購大大小小的下廚配備。
林小姐的逆轉清單條列項目如下:要爽、要幼稚,還要絕對不會出錯。林小姐強調,重點是一定要爽,吃起來開心、做起來更開心,代表料理是焗烤與麵點。燉肉、捲心麵、義大利麵煮好撒下大量起司,送進烤箱。櫃子裡放了什麼預拌粉,通通拿出來,用心揉捏、等待發酵,送進烤箱。看著食物在烤箱中慢慢成形、蓬鬆,長出自己的樣子,做出一項「完整的東西」是她肯認自己一天的方式。
她始終都對料理抱有期待。在所有烹飪的環節中, 林小姐最喜歡醃製入味的過程。將各式調味料撒下, 絕對要醃過夜才算合格可以進行下一步;燉煮好的食物, 也必須放到隔天才能開動:「我想知道,我這樣弄下去之後, 你可以變得多入味呢?」 多一點期待、多一點忍耐, 偶爾也會按捺不住怒火, 她透過料理把現實生活沒說出口的話通通做出來──像是食譜書中叫做「白天也許不懂夜的黑蒜頭雞湯」,副標題補充:但主管純粹是不在乎你有多累。
![]() |
![]() |
下廚就是一個人意志的展現,「在這個過程中, 唯一會讓你出錯的也只有你自己, 但你其實也不會太責怪自己。」

令人安心的存在,少了會覺得不對勁,在做菜過程帶來陪伴感。花了許多年才認定的鍋碗瓢盆、汲取料理靈感的來源,或是有其他偶爾穿梭在一旁的身影。
#1 如果摔壞了,肯定要再買支一模一樣的鍋子。
![]() |
![]() |
#2 習慣透過文字來學做菜
![]() |
![]() |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雲端下載《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今天,來下廚
Every Reason to C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