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好的时候我煮菜,心情极度不好的时候我痛煮一番──专访《租小套房还硬要煮》作者
撰文 張嘉真.攝影|安比
林小姐一切关於煮饭的技能,都是从小套房培养起的。一开始,她异想天开要在四坪大的租屋处炸洋葱圈。咸酥鸡摊买不到一圈一圈横切开新鲜洋葱裹粉现炸的美式口味,她决定自己动手做。在有限的空间中,油锅必须放在电磁炉上加热,电磁炉只能摆在床铺旁的书桌。霹哩啪拉,一阵兵荒马乱过後,所有炸皮都脱落,光溜溜的洋葱漂浮在油锅里,徒留喷溅到床单上的炸油见证洋葱曾经被炸过。林小姐没有放弃,她说,不想掏钱出来的时候,就只能回家自己煮。她既认命,又不服输。
以这样的决心,最後她成功做出的料理集结成为了一本食谱书。书名就叫做《租小套房还硬要煮》,她以诙谐的料理名称回应生活处处的不可控,透过下厨找回「硬要」的底气──例如,不是每天都有性命等蛤蛎吐沙的蛤蛎丝瓜。

把生活的样子,煮出来
「煮饭是一个劳力活。」林小姐说,「但是如果你想做,你愿意为之付出,你也可以完整享受这个成果。至少今天这件事情,一切都是我说了算。」打开林小姐的冰箱,可以看见她下了班、回到家,如何把生活变回自己的。
林小姐锺情於炖煮类的食物,举凡卤肉、控肉、各式咖哩,她喜欢把大块的肉类放入锅中,给食物时间,看看自己加下去的东西会作用出什麽效果。炖煮咖哩的隐味,除了加入日式洋食常添加的黑巧克力,她也会融合中式口味,加入梅林酱。咸香酸甜之中带有一丝辣味的伍斯特酱基底,被改良为各地口味,美国人用A1酱搭配牛排,日本人用中浓酱搭配猪排,梅林酱则是三〇年代上海料理依此基底开发出的味道。「我其实就是尽可能简单,看你手边有什麽,就加什麽,那也会是你喜欢的味道,这样就可以定了。」
林小姐所谓的「简单」,其实是一种对生活基底逐步建立起来的信任。能在小套房厨房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厨具,全是与林小姐推心置腹的好朋友──煎炒铁锅、珐琅铸铁炖锅、敲开蒜头专用的石头。她已经使用那口煎炒铁锅超过五年,用它煎蛋保证不会沾锅。林小姐养锅的秘诀就是天天煮,煮食的油脂渗入铁锅加热过後形成细小孔洞的氧化膜,填满铁锅的表面,无需高超技巧,只要纯粹的实作就能打造出好吃的秘诀。

喜欢添购大大小小的下厨配备。
林小姐的逆转清单条列项目如下:要爽、要幼稚,还要绝对不会出错。林小姐强调,重点是一定要爽,吃起来开心、做起来更开心,代表料理是焗烤与面点。炖肉、卷心面、义大利面煮好撒下大量起司,送进烤箱。柜子里放了什麽预拌粉,通通拿出来,用心揉捏、等待发酵,送进烤箱。看着食物在烤箱中慢慢成形、蓬松,长出自己的样子,做出一项「完整的东西」是她肯认自己一天的方式。
她始终都对料理抱有期待。在所有烹饪的环节中, 林小姐最喜欢腌制入味的过程。将各式调味料撒下, 绝对要腌过夜才算合格可以进行下一步;炖煮好的食物, 也必须放到隔天才能开动:「我想知道,我这样弄下去之後, 你可以变得多入味呢?」 多一点期待、多一点忍耐, 偶尔也会按捺不住怒火, 她透过料理把现实生活没说出口的话通通做出来──像是食谱书中叫做「白天也许不懂夜的黑蒜头鸡汤」,副标题补充:但主管纯粹是不在乎你有多累。
![]() |
![]() |
下厨就是一个人意志的展现,「在这个过程中, 唯一会让你出错的也只有你自己, 但你其实也不会太责怪自己。」

令人安心的存在,少了会觉得不对劲,在做菜过程带来陪伴感。花了许多年才认定的锅碗瓢盆、汲取料理灵感的来源,或是有其他偶尔穿梭在一旁的身影。
#1 如果摔坏了,肯定要再买支一模一样的锅子。
![]() |
![]() |
#2 习惯透过文字来学做菜
![]() |
![]() |
料理影音。学习下厨,还是习惯诉诸文字管道,非常喜欢读庄祖宜的书,在图书馆借过几次,最後还是忍不住乾脆掏钱买,是很实用的工具书。」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云端下载《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今天,来下厨
Every Reason to C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