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人最近讀什麼】《科學的假象》
撰文 提案編輯室科學作為產出、驗證知識的一環,如今也面臨著大量出錯、造假的危機,《科學的假象》一書點出審視當代科學的迫切性。
非虛構的虛假故事——讀《科學的假象》
撰文|LilyLee(誠品書店新店)
當我們回過神來,假消息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謠言、詐騙乃至於深度偽造,聽到又一個假消息,大眾通常會笑著搖頭表示荒唐至此怎麼還有人信?如果大量出錯或造假發生在推動文明發展至今的科學領域,特別是長期被認為可靠專業的期刊論文,我們將無法繼續忽視,勢必得細細審視當代科學如何運作,才能理解哪裡出了錯?
研究結果成為教科書或新聞報導內的科學知識前,科學家首先藉由經同儕審查的期刊發表論文,期刊可說是知識的把關者也不為過,然而,在身為心理學家的作者史都華.利奇深入淺出介紹之下,愈認識期刊如何運作,體制引人犯罪的結構性漏洞就愈發明顯:影響力指標以引用次數量化論文品質,立意或許良善,卻演變為論文作者交換利益式(甚至被指導者強迫)的無意義累贅引用;可複製性雖然在成果可信度層面極為重要,但重複驗證前人實驗的論文向來不受期刊青睞。更有甚者,某些國家部門提供成功投稿重要期刊的科學家鉅額獎金以滋獎勵,種種利益衝突均使科學的客觀、真確性日漸受到侵蝕。
至於體制內的科學家,排除刻意造假獲利者,有人對實驗理念抱持過度期待,進而走上岔路,捏造數據以符合自己信仰的完美假說,更多的,卻是盲目將統計學P值視為一切者,實驗中途不惜修改假說,只為得到徒具形式的有效結果。
透過科學,世界運作的法則得以轉換為有形原理,科學造假的嚴重性遠超過意識形態之爭,輕則影響認知,重則危及性命,今日,「棉花糖理論」仍被廣泛引用於大眾心理學著作,即使它早已被破譯為先天家庭環境而非人格特質所造就,小兒麻痺疫苗從未有過與自閉症呈正相關的大規模嚴謹實驗數據,依然廣為反疫苗人士所推崇——自身建構的系統反過來扭曲了科學,雖長年身處學界之中,作者卻不受當局者迷的心態影響,清楚意識到這點。
正因如此,《科學的假象》以普通人也能理解的白話和獨到幽默感將科學面臨的危機展露在大眾眼前,本書磚頭般的厚度興許令人卻步,但先別急著丟掉這塊磚,試著讀下去,五頁,十頁,最後莞爾之餘不免驚訝,深感難以置信的同時毛骨悚然,出場次數繁多複雜的統計學術語也絲毫無損本書的精彩程度,擁有令人無數次感嘆「這簡直是電影劇情吧!」近乎虛構小說跌宕起伏又百分之百絕非杜撰的衝突魅力,讀完後,更令人無法不去思索何謂科學、何謂真理?
《科學的假象》
作者|史都華.利奇
譯者|梅苃芢
出版|貓頭鷹
出版日期|2023/11/02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我的追星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