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與漫畫的跨界組合——專訪劇作家馮翊綱╳繪者林一先
撰文 李屏瑤.攝影|簡浩淳訪問一開始,馮翊綱率先說明,所有問題都要讓林一先先說,有某種口考的企圖,卻又不時帶著老師對頂尖學生的欣賞。一位是語言專長,一位專攻圖像,相差年齡二十來歲,談起漫畫,兩人的喜好差別頗大,卻不時有共鳴之處。
林一先喜歡竹內友、大友克洋,作品的話有《西夏惡靈》、《空想郵便局》,在使徒來襲的這年,她首度讀起《新世紀福音戰士》。她是會把漫畫雜誌整本看到尾的人,有的是因為畫風,有的是受故事吸引,遇到喜歡的,就會追這個作者的整個系列。馮翊綱則是立即說了浦澤直樹,從《MONSTER》到《BILLY BAT》都有讀,他特別喜歡向前輩致敬的《PLUTO》,認為是個浪漫的事情,讓成年後的他感覺被漫畫家照顧到,沒有被拋棄在童年。
在課堂上相識,於是課堂外的兩人也有種亦師亦友的氣氛,不過談起各自的領域,另一方都會饒富興味地專心聆聽。那麼多學生,為什麼偏偏注意到林一先?除了才華與認真之外,馮翊綱笑說,跟林一先的外型也有關,林一先非常高,身形瘦長,走在書店人潮中仍舊會讓人多看幾眼。馮翊綱笑說她是一個進教室就要被看見的人,太突出了,加上出席率又很好,一發現她的才華正盛,無論如何都要推著她往夢想前進。
林一先:
我們認識的過程非常簡單,就是在課堂上。我去上老師在師大的兩門課,課堂中老師對我的作品有興趣,我就把手頭上的東西寄給老師。
馮翊綱:
他們美術系的描述法是素描,而我戲劇系說起故事來就得加油添醋。記得最後一堂課報告的時候,她跟她同組的同學選了一個對於戲劇、人類,對於我這個老書生而言很重要的作品《等待果陀》(註1),講得非常好。他們一開始就選《等待果陀》,所有人都輕鬆了,像是《伊底帕斯王》(註2)、莎士比亞、易卜生的其他作品,都比《等待果陀》要清楚得多。我認識她,正是她把她的智慧跟用功提煉出來的時候,又被我瞄到她筆記本上隨手畫的東西,才跟她要了正式的作品。這樣的人,不請她出來好好畫怎麼可以。
林一先:
選擇《等待果陀》是誤打誤撞,我是美術專業背景,對戲劇的看法,就像完全不懂數學的人,看待加減乘除跟微積分難度是一樣的。
文字或圖像都有敘事使命。
林一先:
第一次拿到老師文章的時候,坦白說有點嚇到,因為是不好處理的題材。如果是小說類型,跟漫畫合作的前例是多的,比較有著手點,但老師的文章比較像語言跟語言之間的翻譯,是那個意思,卻又無法明確傳達。這次的合作經驗開始讓我去思考,什麼是文字敘事、什麼是圖像敘事。像其中一篇原本想過讓男主角保持故事中的獨白,但畫成漫畫後我自己加進女性角色,讓互動感更強烈。可能牽扯到我自己的喜好,我喜歡漫畫有伏筆。
馮翊綱:
這次的短篇發想,都是從簡體字跟正體字的差別來的,愛人要有心,寫字卻不寫那個心,我恰巧覺得那個國家愛人是無心的,就是因為不好好寫字,長久累積下來不好好寫字,讓人都簡化了。我寫點這樣的文章,很妙,登聯合報,一下子就有讀者來檢舉,說有簡體字,結果聯合報回函,說馮先生就是在對抗簡體字。這是我創作上的符號,必須把簡體字呈現出來,才知道在諷刺什麼。照我原本的想法,如果可以把這本書創造出來的每篇極短篇小說,都讓一先來畫,會過癮得不得了,但由於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出版,有劇本、有小說、有漫畫,我就先挑出我偏好的四篇給一先畫,發現一方面畫的壓力很大,書也會太厚,所以改成兩篇,也順便引出下一個我們進行中的構想,就是一部以漫畫為主的作品:故事是我的原始構想,漫畫由一先來執筆,明年就會推出,預計是三本漫畫。名字是《玳璃魔》,有玄怪、歷史、社會奇情,若是農曆年完成基本角色設定跟世界觀設定,一先就會開始做場景設定了。這個原創也許可以勾引出別的連鎖創作,現在還不知道。
林一先:
通常的合作方式是,我會先給簡單的場景設定跟人物設定,老師給的創作自由度非常高。因為我蠻喜歡看小說的,看到某個篇章會一直想像畫面,有時候會沈浸在文字中,在取捨的時候,如果有畫面,就直接畫在老師給我的草稿旁邊,挑選比較好處理、有畫面的來進行。
馮翊綱:
在這之前,好多年來【相聲瓦舍】的節目插圖都是一先畫的,對我而言,她很懂得我在說什麼,或者是說她的聰明才智很懂得別人在說什麼。通常在溝通上沒有不對的東西,來的就是對的,再精美化就可以,她的解析能力非常好。她一定要成為好漫畫家,我要逐步讓她成為這樣的人!
才華是寶劍,闖蕩各自的江湖。
林一先:
我自己念師大,當老師曾經也是選項之一,現在被剔除了,想要專心畫漫畫,這是非常自然的傾向,小時候讀漫畫,長大也想創造自己的故事。以前只要顧好每一筆一觸,讓老師滿意就好,但現在有想說的事,我就很直覺地想畫成漫畫。
馮翊綱:
她說的是一個師大畢業生的規格發展,研究所畢業後,應當成為中學美術教師,之後開個展,得到國際大獎肯定。可是漫畫是一個「江湖」,如果有行走江湖的能力,為何不把拳法跟寶劍拿出來行走江湖?我從戲劇系畢業,是不是應該也在個學校當個老師、系主任、院長什麼,每隔一年兩年發表作品?但我也選擇了我的江湖,我的江湖是「相聲」。我們這樣的人容易互相看見就在這裡,有正統學習,又有江湖浪漫,我五十出頭還在玩這個,真是太幸運了。
專業是自我要求,而不是要求環境。
林一先:
我通常都在家裡的書桌畫畫,習慣手繪,不是自律很高的人,但不太能熬夜,熬夜就畫不出來,所以要乖乖地排時間,以一天三張的速度前進,希望能再快一點,有時候想的時間比畫的時間還多。如果要靠畫畫維生,卻需要舒服的沙發、輕鬆的音樂才能畫出畫,那當興趣就好,因為很多事情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就會發生,做就對了。我自己以前也是萬事俱備才想把東西弄出來,但不想太多、直接去做,才能確切知道自己需要補足的是什麼。
馮翊綱:
這是我第一次聽一先聊這個,怪不得我們會投緣。我斷言他一定能成為職業漫畫家,沒有在挑工作地點,該寫就寫、該畫就畫,沒有養成非要怎樣不可,這樣門都沒有。我是自我要求成為專業演員,於是我有這個榮幸成為職業演員,然後我找到一個長久的方法,我自己寫,當我能夠產生文本的時候,我就不用等case。從專業演員,到職業演員,到能夠寫出專業文本,有時候一年就要寫出一個或是兩個全新的文本。這本書裡的小文章跟劇本的形成,都是很有紀律的狀態,早上四點鐘起床,起床寫字,完成一篇小說,或是一段劇本的需要,晚上八、九點就睡,一個農民的作息狀態。對戲劇有興趣的年輕人,如果沒有很好的讀書計劃,建議大量地看票房電影都好,跟世界接軌的慣性至少養成了。
───────────────────
(註1)
《等待果陀》
法國劇作家薩繆爾.貝克特於一九四九年完成,被選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英語戲劇」,描述二人徒勞地等待果陀的到來。戲劇因為果陀的不在場,而產生了許多詮釋。
(註2)
《伊底帕斯王》
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於西元前四二七年所創作,以神話中伊底帕斯的故事為藍本,是希臘悲劇的代表之作。
───────────────────
以上內容刊載自《提案on the desk》V.030「相約火車站,聖誕節的六人同學會」2015 Nov.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全台發送量2萬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新舊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提案》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線上閱讀|http://issuu.com/onthedesk
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esliteonthede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