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教練 上集】小丑與活屍到底有多可怕?——《提案》8月號:強心臟!我們都愛恐怖故事 Fight or Flight
撰文 提案編輯室.設計|陳庭佑為什麼我們熱愛看恐怖片或是驚悚故事?當沒有什麼事比待在家上班上課,還要令人窒息的恐怖,成為日常,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看殺人魔拿著電鋸追趕、活屍蜂擁而上,會比泡個熱水澡或聽音樂紓壓?
你知道恐懼引發的緊張激動,與糖果帶來的滿足感,都源自大腦的同一塊區域嗎──我們大腦中求生的本能如此強大,從驚慌中喘過氣來,愉悅感升高……誰說恐怖故事不是日常生活中,最積極鍛練大腦求生欲望的教練呢?本期《提案》找出五位經典恐怖角色,作為訓練大腦求生慾望的教練,分享他們能夠讓人恐懼的原因,以及我們為什麼明明會怕又忍不住會看?
☞尋求恐懼的人,可能是在做求生練習——《提案》8月號:強心臟!我們都愛恐怖故事 Fight or Flight
/////本期《提案》的五位恐怖教練\\\\\
驚嚇程度★★★
造型裝扮★
虛構程度★
恐怖資歷★★
熱門程度★★
小丑/面具型教練的特色
以經營懸疑驚悚氛圍見長。
大多不喜言詞、不苟言笑。不拉幫結派,通常為個體戶。鍛鍊方式傾向於出其不意,挑戰學員生理與精神極限。
求生訓練重點
在所有恐怖片中,戴著面具的角色都散發強烈的「不對勁」氣息──他們察覺不出表情,只露出一對眼睛,而面具的設定似乎也讓發聲這件事變得困難,於是一種無法溝通、被阻隔在外的恐懼氣氛迅即升高……將這樣的設定放在推理驚悚小說中,便是主角面對著所有語帶保留、說謊、隱瞞事實的人們,試圖在一個個死胡同裡找出通往真相的路;在這種狀況下,保持耐心、明白對方何時是虛張聲勢、何時在聲東擊西,才是最佳的求生之道。
其他熱門恐怖求生教練
《十三號星期五》曲棍球面具殺人狂傑森/《德州電鋸殺人狂》面具人/《驚聲尖叫》尖叫臉死神/《月光光心慌慌》麥可・邁爾斯/《奪魂鋸》拼圖殺人狂/《猛鬼街》弗萊迪、小丑……
面具與人文的傳統
世界各地都有戴面具,或是在臉上塗抹油彩的文化,從原始信仰中作為神或崇拜的象徵,使用在宗教儀式中,到表演裡用來區分角色的目的,以及在節慶中用來娛樂、製造效果的裝扮……網路上有人這麼說過:「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戴面具的不一定是超級英雄,也有可能是變態殺人狂。」即便是蝙蝠俠,戴上面具的這個角色就變得亦正亦邪了,而這正反映了人對面具/特殊化妝,本能會感到的恐懼。為什麼?因為戴上面具的人,不像人。
恐怖谷理論
硬梆梆的機器看來很無趣,但做成機器人,我們就會多關注它一點,為什麼?因為人的目光會被「像人」的體形與面孔一秒吸引──但像到一個程度後,我們就會開始感到害怕了,比方說,它看起來雖然就像一個人,我們卻能一眼判斷它是沒有生命的,或是「它的表情不自然」。而這個介於討好到讓人害怕之間的似人落差,就被稱做恐怖谷(Uncanny Valley)。
恐懼真面目:面具恐懼症
Maskaphobia,講的就是人對面具的恐懼,也有用來形容害怕小丑的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這類恐懼症常常發生在孩童身上,大家應該都看過小朋友被化特殊妝、戴面具,或是穿人偶服的表演者嚇到哇哇大哭的景象。面具屏蔽掉了人類五官所透露的訊息,哪怕只是遮蔽了一部分臉孔,都會對我們依賴視覺的判斷產生影響,更不要說從面具後方發出來的那種生硬、變造過般的嗓音了。
《牠》 作者∣史蒂芬.金 出版∣皇冠 |
《血色嘉年華三部曲》 作者∣強納生.霍特 出版∣大塊 |
《殺人奇面館》 作者∣綾辻行人 出版∣皇冠 |
【恐怖片單推薦】
《月光光新慌慌》 導演∣羅伯.松比 發行∣天空傳媒 |
《德州電鋸殺人狂》 導演∣陶比.胡柏 發行∣華文創 |
驚嚇程度★★★★
造型裝扮★
虛構程度★★★
恐怖資歷★★
熱門程度★★★★★
殭屍/活屍型教練的特色
不愛打理造型,外表一般而言令人不敢恭維。
走團練模式,毅力驚人,出沒悄無聲息,幾乎能承受所有攻擊而不倒;教練團人數源源不絕,打消耗戰,訓練學員的體力、精神力,以及靈活運用道具的能力。
求生訓練重點
只要被活屍或喪屍咬上一口、感染病毒,人就會轉變成行走的屍體,剩下進食的本能……活屍或喪屍的可怕是三重的:遭到攻擊而死、感染病毒而無法確實地死去,以及成為致人於死的團體一份子,沒有意識、無法自主甚至繳械投降。面對鋪天蓋地、無法溝通,又幾乎難以殲滅的「前人類」,大腦感受到的恐怕是整個行政區警鈴都在大響的那種恐懼:腎上腺素釋出,迫使身體為逃跑準備好燃料;血管收縮、心跳加速、呼吸變快,所有的感官都變得敏銳起來,你對聽到的聲音聞到的氣味瞥見的移動都會更警醒──如果能在這時候保持鎮定、盡量不要自己嚇自己、最後喪失了警覺,就比較有機會逃出生天,或衝出重圍。
其他熱門恐怖求生教練
殭屍/木乃伊
最早以前,「喪屍」是指巫毒教巫師以法術復活的死人,之後才在近代文學及娛樂遊戲、影視中,變成了因感染病毒而變異的活死人;在東方,則有盛行已久的民間傳說:殭屍。
殭屍和活屍都是某種「屍變」,但殭屍屍變的原因與下葬處的土壤或風水有關,在《殭屍先生》中飾演道長的林正英有句台詞是這麼說的:「人變成壞人是因為他不爭氣,屍變成殭屍是因為他多了一口氣。」而殭屍與活屍的共通點,大概就是都會攻擊活物,除此之外包括行動方式與出沒時間都不一樣。
科學怪人算哪種屍?
開科幻小說之先的《科學怪人》,描述的是生物學家如何利用電流,去復活他拼湊屍塊而成的一個「人」。儘管這裡面有電流、有復生的屍體,卻又跟當今電影與小說中定義的活屍完全不同──這個人是由屍塊拼湊而成,而且他能思考、能愛和恨……在這部作品中,科學怪人是有人性的,所以他可以說是至今仍獨樹一幟的存在。
恐懼真面目:失控的科技與病毒
一九六八年上映的黑白片《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可說開啟了「失控的科技/病毒」與活屍的開端;而它的靈感則源自一九五四年的《我是傳奇》(I Am Legend)──這部作品同時還是吸血鬼和活屍分道揚鑣的起點。
說來有趣的是,這部創作在冷戰年代的恐怖科幻小說,作者李察.麥森(Richard Matheson)原本是想反應對未來的悲觀與挫敗感,同時繼承《科學怪人》的傳統,用科學來解釋吸血鬼病,沒料到最後被擷取了對科技進步及人性發展悲觀的成分,衍伸成近代最受矚目的娛樂元素:各式各樣的活屍威脅。
《科學怪人》 作者∣瑪麗・雪萊 出版∣啟明 |
《移動迷宮》 作者∣詹姆士.達許納 出版∣三采 |
《末日之旅》 作者∣加斯汀.柯羅寧 出版∣奇幻基地 |
【恐怖片單推薦】
《活人生吃》 導演∣查克.史奈德 發行∣美商美國環球影片 |
《殭屍》 導演∣麥.浚龍 發行∣威望國際 |
▌ 延伸閱讀
☞【恐怖教練 下集】小心,開膛手、狼人和吸血鬼出沒中!
☞《提案》8月號「強心臟!我們都愛恐怖故事 Fight or Flight」刊物線上看
☞把玩恐懼的人——創作者對談 上
☞把玩恐懼的人——創作者對談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