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中美斷交後始荒廢,1997年被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市定古蹟,後經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捐助及當時文化局長龍應台敦促,經整建後 2002 年以「台北之家」之姿重現。
城市裡的藝文綠洲 夢想、光與點的載體
沿著中山北路二段的蓊鬱林蔭徐行,目光將會觸及這幢曾目睹日治敕使街道與台美關係起落的純白洋房,典麗的維多利亞美式風格雖經歷逾 20 年的廢弛,悉心修復後仍不減其魅力。從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到光點台北,象徵著台北市著重大量「古蹟活化」的進程,由侯孝賢導演帶領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於 2002 年進駐此空間,並進一步善用基地優勢,首創集展售、沙龍、研討於一身、並以電影為主題的藝文複合式空間,於此讓這個城市擁有獨樹一幟的觀影體驗。
▲光點珈琲時光原為大使官邸接待室,多立克柱式( Doric Order )搭佐落地窗格,面迎寧靜的庭院,讓時光凝滯在 70 年前的勝景。
「光點」,是構成電影畫面的最小元素;對電影工作者而言,更是夢想的載體,在2000年初國片市場低靡、票房極度萎縮的背景下,光點台北肩負推廣國片的使命,為獨立電影的可能性另闢蹊徑,但在經過 20 年,面對與時俱進、電影市場益發蓬勃多元的現在,行政總監吳方渝對光點台北的選片標準,有著更加破除藩籬的闡釋:「光點台北的使命,就是要提供觀影者相較好萊塢製作以外更加多元、自由的選擇,電影就像是生活美學的櫥窗,不應僅止於單一面向的訊息傳遞。」
▲行政總監吳方渝相當重視藝文種類的均衡,認為觀眾對於電影文化的接收不應受到刻板印象與地理環境的限制。
▲原本大使夫人喝下午茶的 2 樓包廂,已然成為眾多政商名流、藝界大老的接待場所。
「我想大家對於獨立電影都會有些距離與誤解,但其實有趣的是,光點台北想要為藝術電影重新賦予一個新的註解,那就是不要輕易設限,甚麼樣的題材與類型都可以嘗試。」透過吳方渝總監的釋疑會發現,藝術電影其實不僅限高冷的意識展現,更囊括生活化、溫馨或細膩的題材。「《大叔好神騎》其實是德國的賣座片,只是因為與文化環境的不同,並未在台灣大型電影放映;而來自荷蘭的《小島來了陌生爸爸》則是國小指定的刊物電影,重新探究家庭關係的意義,這些都並非大製作的電影,卻與我們的距離很接近。」光點台北工作團隊旨在消弭年齡與族群的界線,從小就可以培養對各國、各類型的藝文敏銳度。
▲電影院座落於洋樓庭院後方、配備發電機的車庫,是名符其實的「車庫電影院」。
▲經過調整,目前座位為82個,包含2席身障座位。
光點台北除富品味的選片基準,同時也著重體驗行銷與多元服務的發展,曾以和服、花藝與茶道體驗搭配電影,成功引起觀影者對於電影與生活之間的共鳴。另定時開設「光點藝言堂」,邀請電影工作者、導演、企業,針對電影市場進行分析,更能達到培植後起電影工作者的目的。針對資深且忠誠的影迷,每年皆策劃至少2檔影展,以 2019 年為例,與策展人楊元鈴合作,在臺北文學.閱影展放映罕見的印度電影「阿普三部曲」,讓光點台北從初始的國民戲院設計,到精緻深入的藝文內容,從入門到專業,都能為觀影者提供最全面的服務。
▲光點生活選物店的前身最早為大使的餐廚空間,在吳清友先生時期誠品更曾進駐,販售電影相關選書、原聲帶即DVD,牆上還遺留當時製作的導演介紹。
▲建築主題的天花頂,輸出由侯孝賢執導的電影作品-《海上花》。
【關於南西聚場】
誠品生活南西代表著「跨時代與文化的生活聚落」,由故事的集會、選物的寓所與人情的窗景構築而成,由此翻開一落融合豐富故事、多元文化的扉頁,在一幢傳遞生活想法、品味風格的所在裡上演一齣有你、我和他演繹的生活聚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