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中美断交後始荒废,1997年被指定为国家三级古蹟,现为市定古蹟,後经台积电文教基金会捐助及当时文化局长龙应台敦促,经整建後 2002 年以「台北之家」之姿重现。
城市里的艺文绿洲 梦想、光与点的载体
沿着中山北路二段的蓊郁林荫徐行,目光将会触及这幢曾目睹日治敕使街道与台美关系起落的纯白洋房,典丽的维多利亚美式风格虽经历逾 20 年的废弛,悉心修复後仍不减其魅力。从美国驻台北领事馆到光点台北,象徵着台北市着重大量「古蹟活化」的进程,由侯孝贤导演带领的台湾电影文化协会於 2002 年进驻此空间,并进一步善用基地优势,首创集展售、沙龙、研讨於一身、并以电影为主题的艺文复合式空间,於此让这个城市拥有独树一帜的观影体验。
▲光点珈琲时光原为大使官邸接待室,多立克柱式( Doric Order )搭佐落地窗格,面迎宁静的庭院,让时光凝滞在 70 年前的胜景。
「光点」,是构成电影画面的最小元素;对电影工作者而言,更是梦想的载体,在2000年初国片市场低靡、票房极度萎缩的背景下,光点台北肩负推广国片的使命,为独立电影的可能性另辟蹊径,但在经过 20 年,面对与时俱进、电影市场益发蓬勃多元的现在,行政总监吴方渝对光点台北的选片标准,有着更加破除藩篱的阐释:「光点台北的使命,就是要提供观影者相较好莱坞制作以外更加多元、自由的选择,电影就像是生活美学的橱窗,不应仅止於单一面向的讯息传递。」
▲行政总监吴方渝相当重视艺文种类的均衡,认为观众对於电影文化的接收不应受到刻板印象与地理环境的限制。
▲原本大使夫人喝下午茶的 2 楼包厢,已然成为众多政商名流、艺界大老的接待场所。
「我想大家对於独立电影都会有些距离与误解,但其实有趣的是,光点台北想要为艺术电影重新赋予一个新的注解,那就是不要轻易设限,甚麽样的题材与类型都可以尝试。」透过吴方渝总监的释疑会发现,艺术电影其实不仅限高冷的意识展现,更囊括生活化、温馨或细腻的题材。「《大叔好神骑》其实是德国的卖座片,只是因为与文化环境的不同,并未在台湾大型电影放映;而来自荷兰的《小岛来了陌生爸爸》则是国小指定的刊物电影,重新探究家庭关系的意义,这些都并非大制作的电影,却与我们的距离很接近。」光点台北工作团队旨在消弭年龄与族群的界线,从小就可以培养对各国、各类型的艺文敏锐度。
▲电影院座落於洋楼庭院後方、配备发电机的车库,是名符其实的「车库电影院」。
▲经过调整,目前座位为82个,包含2席身障座位。
光点台北除富品味的选片基准,同时也着重体验行销与多元服务的发展,曾以和服、花艺与茶道体验搭配电影,成功引起观影者对於电影与生活之间的共鸣。另定时开设「光点艺言堂」,邀请电影工作者、导演、企业,针对电影市场进行分析,更能达到培植後起电影工作者的目的。针对资深且忠诚的影迷,每年皆策划至少2档影展,以 2019 年为例,与策展人杨元铃合作,在台北文学.阅影展放映罕见的印度电影「阿普三部曲」,让光点台北从初始的国民戏院设计,到精致深入的艺文内容,从入门到专业,都能为观影者提供最全面的服务。
▲光点生活选物店的前身最早为大使的餐厨空间,在吴清友先生时期诚品更曾进驻,贩售电影相关选书、原声带即DVD,墙上还遗留当时制作的导演介绍。
▲建筑主题的天花顶,输出由侯孝贤执导的电影作品-《海上花》。
【关於南西聚场】
诚品生活南西代表着「跨时代与文化的生活聚落」,由故事的集会、选物的寓所与人情的窗景构筑而成,由此翻开一落融合丰富故事、多元文化的扉页,在一幢传递生活想法、品味风格的所在里上演一出有你、我和他演绎的生活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