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這塊土地的歷史,充斥著複雜與衝突,也造就了多樣絢麗的創作能量。《百年孤寂》裡看似虛幻離奇的事件,有著拉美真實的命運為基底,如小雀老師在文中所說:「小說家追求敘事技巧之際,亦肩負社會責任,揭露社會衝突與政治抗爭的黑幕,引領讀者在渾沌中看清歷史真相……」
陳小雀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文哲學院拉丁美洲研究博士,專研拉美文學與文化,現任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著有《魔幻拉美 I:動盪中的華麗身影》、《魔幻拉美 II:平凡中的絢麗生命》等書。
拉丁美洲歷史跨越數千年,追溯至前哥倫布文明,含括西、葡等國三百年的拓殖,以及兩百餘年的獨立建國史。拉美各國獨立後,竟然長期陷於內戰之中,成為獨裁者的天堂,更為甚者,跨國企業趁虛而入,與拉美獨裁者勾結,巴拿馬地峽被鑿穿成運河,蓊鬱林地改種咖啡、香蕉等經濟作物,蘊藏於地底的銅、錫、鎢、鉛、鋅、銻、鈾、石油等礦產紛紛被挖出。拉丁美洲儼然進入經濟繁榮期,事實上,龐大經濟利益大多由美國企業所攫取,美軍甚至隨之進駐,干預拉美國家政權。
不必諱言,獨裁統治、美國干預、經濟剝削、種族屠殺、游擊戰爭、農民革命、民粹運動幾乎占據了這兩百年的歷史扉頁,官方歷史對此著墨不多,甚至隻字未提。貧窮與動盪儼如拉丁美洲的寫照,然而,鮮少地區如拉丁美洲一般,充滿戲劇化與爆發力,有化苦澀歷史為絢麗文化的能力。
質言之,拉丁美洲是革命英雄的戰場,解放思潮、民族認同與人道主義,在烽火中鍛鍊而成。拉丁美洲是畫家的畫布,藉線條、圖像、色彩詮釋真實內涵,勾勒本土化主義,開啟一扇歷史與藝術對話的門扉。拉丁美洲是文學家的藍本,作家以銳利的筆觸,展現文字力量與波瀾壯闊的格局,一樁樁歷史事件走入文本,卻散發出如夢似真的色彩,讓國際文壇見識到拉美文學的魔力。
西語美洲的第一部小說於1816年問世,但風格仍不離西班牙傳統。十九世紀,隨著各地掀起獨立運動,文學界也開始追求文化認同與民族意識,字裡行間流洩出美洲風情,只是敘述技巧依然承襲歐洲。隨著政治變化,作家愈來愈關心政局,文字也益發洗練。面對國家社會的諸多問題,拉丁美洲作家走出歐洲風格,藉詩、戲劇、散文、隨筆、小說等創作,書寫自己的土地故事,在描繪自然風光之際,也喚醒拉丁美洲各國的本土意識,甚至藉文學創作揭露真相、還原歷史。亦即,透過作家的敘事技巧,那些被官方歷史所粉飾的事實一一現形,而有「獨裁小說」、「墨西哥革命小說」、「本土化主義小說」、「巴拿馬運河小說」、「香蕉小說」等。
在小說創作方面,小說家追求敘事技巧之際,亦肩負社會責任,揭露社會衝突與政治抗爭的黑幕,引領讀者在渾沌中看清歷史真相,為了避免己身遭受獨裁者的迫害,或是作品成為「禁書」,而於情節中增添「魔幻」、「怪誕」、「神奇」等意象,以嘲弄筆觸抒發情緒,如此精湛的寫作技巧令世界文壇驚豔不已。這類「新小說」自1930年以降陸續問世,被稱為「魔幻寫實主義」(realismo mágico)小說。
的確,掀開小說的魔幻外衣,驀然發現歷史暗藏其中,彷彿為集體社會留下記憶。記憶對人類而言十分重要,串聯過去、現在與未來,各項文藝與記憶密不可分,尤其記憶與文學更是息息相關。的確,人會老死,記憶會淡忘,惟有透過文字記憶才得以雋永,昇華為歷史,甚至蛻變成文學。在希臘神話裡,女神謨涅摩斯內(Mnemosyne)是九位文藝女神(繆斯)之母,負責創造人類文明,保護人類的善與美,又被稱為記憶女神,協助人類重現記憶。亦即,記憶賦予人生意義,而將歷程儲存於內心,並透過回憶,重整記憶。因此,少了記憶,人生呈現空白;少了記憶,歷史無法延續。
如何重新記憶則有賴敘事技巧,小說即為一種講究敘事學的虛構文體。自二十世紀初以降,拉美政經發展影響文學創作,而令文學創作以歷史為主軸,其目的不在於見證歷史,而是發揮社會功能,傳遞作家的思想情感及其社會觀察,隱伏批判暴政的企圖,凸顯庶民的韌性,甚至為無名英雄留下歷史扉頁。
古巴作家卡本迪爾(Alejo Carpentier)在《塵世王國》(El reino de este mundo, 1949)裡,重建1751至1822年間的海地歷史,從解奴運動敘述至獨立建國。這段歷史常被簡化,或者敘述重點僅放在幾位知名人物身上,鮮少聚焦於無名英雄;然而,卡本迪爾卻透過小人物勾勒出黑奴堅毅的輪廓,並譜寫黑奴領袖馬貢達(François Mackandal)的英勇事蹟,讓這位幾乎被遺忘的歷史人物重生。此外,卡本迪爾精通音樂及樂理,藉由敘事技巧,海地巫毒教貫穿文本,令小說充滿音樂性及藝術性,揮灑出斑斕色彩與強大力量;於是,巫毒教的鼕鼕鼓聲隨著情節迴響,號召黑奴團結一心,為解放奴隸而戰。巫毒教在殖民時期被視為邪教,如今卻遐登藝術殿堂,《塵世王國》發揮一定的作用。
《El reino de este mundo》
Alejo Carpentier◎著,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哥倫比亞作家賈西亞.馬奎斯在《迷宮中的將軍》(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 1989)裡,以解放者玻利瓦(Simón Bolívar)的生命尾聲為藍本,鋪陳一個落寞英雄的形象。玻利瓦曾解放拉丁美洲五個國家,戰功彪炳,無人能及,聲望如日中天,空前絕後。然而,地方勢力暗潮洶湧,同志之間也因政治理念不同而產生歧見,最後演變成中央集權派與聯邦分權派之爭,眼見親手所建立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即將土崩瓦解,他為了力挽狂瀾,而採取獨裁手段,落下一片罵名,陷入進退維谷的政治迷宮中,仍舊阻止不了分裂的命運,而這政治迷宮反射出拉丁美洲政治紛擾的事實。在夢想幻滅與肺結核的折磨下,玻利瓦終於明白「敵人不在外面,而在家裡。」藉由小說,讀著看到一個拖著孱弱病體的老人,昔日意氣風發的形象不復存在!
《迷宮中的將軍》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著,皇冠文化
除了小說之外,詩、戲劇、散文、隨筆等文體亦有記憶功能,回顧歷史、批判政治、借物抒懷。智利詩人巴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善於歌詠「愛」,主題從男女情愛到人間至愛,更擴及對土地、國家之愛,尤其他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sperada)令所有喜歡韻文的讀者愛不釋手。那「愛情如此短暫,但遺忘卻如此長」的名言,是如此刻骨銘心,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聶魯達的《漫歌》(Canto general, 1950)包含十五個部分,共兩百三十一首詩,每一首均氣勢磅礡,宛如史詩般描寫美洲的人文、地景與歷史;例如:〈馬丘比丘之巔〉(Alturas de Macchu Picchu)禮讚自然風光,並憑弔印加帝國的盛世;〈科爾提斯〉(Cortés)鋪寫殘暴的墨西哥征服史,刻劃出征服者的貪婪形象;〈艾爾西亞〉(Ercilla)重塑智利征服史,原住民馬普切(mapuche)人不屈不撓的精神,令參加征服行動的西班牙士兵動容;〈勞塔洛對抗人頭馬, 1554〉(Lautaro contra el centauro)描寫被征服的原住民如何以游擊戰反攻,英勇的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羅.德.巴爾迪維亞(Pedro de Valdivia)最後不敵而身亡。
敘事技巧不僅運用於紀實文體,更擴及戲劇、小說與韻文等虛構文學。拉美作家為了回應苦澀歷史,而刻意經營敘事技巧,詮釋自己的史觀和見解,將記憶銘刻文本之中,賦予文字力量。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聶魯達◎著,九歌文化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消失在風中的鏡子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