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這樣說:「出外靠朋友。」
擁有一段美好的友情是每個人心中嚮往的事。一位好朋友可以陪你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努力,一些不能與家人訴說的秘密也可以和朋友分享。有些人認為知心好友一個就足夠,有些人則認為好友當然是愈多愈好。
根據每個人對於朋友的定義也會有不同的解釋,但我們在交友上時常會遇到的狀況是,有時候會不小心忽略朋友,而導致雙方感情漸行漸遠,最糟糕可能以撕破臉結束這場關係。
《Orange days》IMDb
不論是親情、愛情,甚至是友情,每段關係都是需要花時間劇經營。若無法達到平衡時,就應該回頭檢視自己在交友上出了哪些問題,導致與朋友的感情逐漸劣化,走向不可挽回的狀態。
{本文內容由是遠流出版提供;僅反應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首圖來源:《Orange days》IMDb}
就像很多讓人有熱情的事物一樣,友情也讓我深感著迷。
回想起來,我發覺自己非常喜歡這種有連結的感覺,所以開始依賴它,一直不斷地在尋找新友情。
我只要剛認識一個人就會立刻想和對方透過一些小小管道牽起緣分。
《Orange days》IMDb
一旦我們開始進入對話,我知道自己仔細傾聽,就能找出我們之間的共同點,像是共同的幽默感或對特定書籍、歌曲或電視節目的共同愛好。
我會從交流的那一刻起,內心有種美好的感受油然而生,有如打了一劑友情猛藥。
在那一刻,我會覺得自己有價值,被人喜歡和受到接納,我想要更多這樣的感覺,也逐漸變成需要更多,後來我的自我價值全奠基於此:我一定是個不錯的人,因為我有這麼多朋友!
但鄰近三十歲後半段,我開始感覺有些友誼無法維持下去,我發現自己沒辦法以想要的方式維繫我所有的友誼,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每個朋友,而且還能維持正常的生活。
這代表我變成一個不那麼好的朋友,因為有太多事分散掉我的注意力了,我努力不讓任何人失望,也確實做到了。
我答應了各式各樣的邀約、聚餐、購物之旅、婚禮、生日和產前派對,由於擔心如果不這樣做,朋友可能會對我感到失望,所以我面對邀約照單全收。
《Orange days》IMDb
當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為了維持友情就要一直答應別人的要求。
如果無法做到,朋友們會認為我很不討喜,把我被逐出社交圈。如果我沒有朋友,就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可能還要面臨這不討喜的存在性寂寞,這令人感到害怕。
結果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熱衷於友誼,而是對它上癮了。我有生理上和情感上的依賴性,有一種追求它的衝動,即使這麼做的代價可能會損害自己的內心平靜。
簡而言之,我罹患了交友成癮症。
閱讀這段文字的你可能想:「無妨吧!朋友太多似乎不是個問題。」
你也可能假裝表示同情,或貓哭耗子假慈悲一下,而且我同意你說的有部分是對的。
交際圈很廣泛是件很棒的事情,尤其當生活中的另一個選擇是「強制隔離」的時候。
有些人患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有溝通方面的困難或患有心理疾病,這讓他們連離開家門都很掙扎,更別說是結交朋友了。由諮詢服務機構於二○一七年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13%的人根本沒有朋友。
缺乏社交對健康的危害相當於每天抽十五根煙,對平均壽命的危害是肥胖引起的兩倍。
不過,不只是沒有朋友會降低你生活的品質和壽命的年限,擁有太多朋友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Orange days》IMDb
研究青少年友誼的研究人員發現,社交網絡太大或太小的人都出現更高的憂鬱症狀。來自歐洲各地五十歲或五十歲以上的人也表現出類似的模式:如果有四到五個親近關係且每周參加社交活動的人,憂鬱症會最小化。
超過這個數字,益處就會減少或者完全消失,又或是變得有害。若擁有七個或以上的親近關係的人,更會出現顯著的劇烈下降,維持這些友誼的需求與憂鬱症狀的高漲彼此關聯。
《Orange days》IMDb
雖然我們普遍認為擁有很多朋友的人也一定是值得結交的人,但事實恰好相反:人其實更喜歡與社交圈相對較小的人交朋友,可說是直覺認為如果某人朋友過多,對方以任何有意義或可靠的方式回報朋友的能力將嚴重削弱。
一直以來,我忙於建立和維持與朋友的關係,實際上破壞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
為了迎合那些我並不是真的很了解的泛泛之交,我犧牲了那些少數真正的知己,成為對他們來說很爛的朋友。
說起來,問題並不是我有太多朋友,而是我誤解了友誼的基本概念,友誼應該是穩定、互惠和相互傾聽的。
在此也澄清一下,我對友誼的定義為:朋友是你自願想要一起共度時光的人,你與他沒有家庭關係,也沒有性關係或浪漫關係。
在我看來,真正的友誼建立在相互尊重、支持、真摯的感情和友好的基礎上,除非你有辦法打破目前的時空定律,否則不可能讓每個人都進入你的生活圈裡。
《Orange days》IMDb
即使了解自己可能對友情過於投入,並不代表就懂得如何治癒自己。
我也不知道如何修正方向,也無從得知哪裡可以找到資源了解「友誼」這個詞彙的意義,我真的不清楚什麼叫做友情/友誼,這個詞太過含混不清,讓任何描述幾乎變得毫無意義。
然而,對我來說,它同時包含了所有最有意義的事,也超越了單純的語言表達。
因此在試圖理解這個世界時,我做了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和朋友們交談。這是一場自我探索之旅,我希望這本書透過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以及涵蓋值得深思的議題,引起更多討論。
▌朋友多寡的艱難大哉問,誰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太少,會降低預期壽命和生活品質;
朋友太多,也會降低預期壽命和生活品質。
剛剛好的友誼圈,才是會讓你真心快樂的舒適圈。
友誼是在家庭、愛情之外,讓我們感到被愛最重要的方式。我們會害怕沒朋友,但朋友如果多到無法負荷、甚至傷害自己呢?
▊作者
伊莉莎白.德依(Elizabeth Day)
作家、記者和Podcast主持人。著有多部獲獎暢銷小說:《剪刀石頭布》(Scissors , Paper , Stone)、《家火》(Home Fires)、《樂園城市》(Paradise City)、《派對》(The Party)。
現為《星期日郵報》旗下女性雜誌《You》的專欄作家,文章亦常見於英美各大報章雜誌。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