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盡頭的微光》:照亮彼此的微光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因各自的困境而在一家天文玩具工廠「栗田科學」相遇。由初時彼此都沒有好感,直到一天他們都察覺到對方也承受著內心的煎熬,因此能夠以真誠和同理心對待彼此。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他們逐漸建立起一種難以名狀的情感紐帶——不是朋友,也不是戀人,卻成為了彼此最堅實的支柱。
圖片來源:《長夜盡頭的微光》劇照
電影從一開始便暗示了「週期」這一主題。從車站前的迴轉車道、公車的運行,到PMS的發作週期,再到電車的時刻表,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節奏,構成一個「正常」和「穩定」的社會。山添因恐慌症而無法搭乘電車,但他試圖融入這個社會,展現了他如何在這個有序的社會中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以及面對社會運行節奏時的無力感。
他們的關係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戀人或朋友,而是在共同的困境中找到了彼此。這種關係建立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礎上,無需過多言語,卻充滿了溫暖和力量。電影中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比如,藤澤和山添並肩而行的場景,象徵著他們在人生道路上的互相扶持。又如,山添為了幫助藤澤度過情緒困擾,主動了解PMS,積極尋求能夠幫助她的方法,這不僅促使他對自己的病症有了新的認識。小小的舉動,傳遞出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關懷,訴說著他們逐漸加深的連結。這種微妙的平衡展現了導演對人際關係的深刻洞察:最珍貴的羈絆並不需要言語的承諾,而是在日常的細微舉動中體現。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逐漸發現,即使症狀沒有改善,他們也能夠成為彼此的後盾,共同面對生活的困難。
圖片來源:《長夜盡頭的微光》劇照
星象儀的出現象徵著宇宙的週期和人類在其中的位置。導演借助星象儀,將視角從個人的痛苦擴展到宏觀的宇宙觀。通過星象儀展示地球日夜自轉的週期,進一步強調了宇宙觀下的「節奏」。這不僅讓觀眾重新審視主角們的困境,也希望在這個更大的背景下,找到自我解放的途徑。它提醒我們在浩瀚宇宙中個人困擾的渺小,但同時又彰顯了每個個體存在的獨特價值。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個人掙扎,構成了我們生命的全部意義。
電影的節奏緩慢而細膩,如同生活本身,充滿了起起落落。藤澤和山添在相互扶持中慢慢成長,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學會理解他人的脆弱。這個過程並不華麗,卻真實而動人。導演三宅唱以16mm菲林來捕捉這份溫柔的細節,每一個鏡頭都透露出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從藤澤在PMS發作期間無法自控的痛苦,到山添在空無一人的月台焦慮的背影,這些細膩描繪使觀眾能夠真切感受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兩位主角在彼此的影響下慢慢改變。山添開始嘗試與同事交流,藤澤則學會了更好地面對自己的情緒。這些微小的進步並非戲劇性的轉折,而是如同潺潺溪流,緩慢但堅定地改變著生命的軌跡。
圖片來源:《長夜盡頭的微光》劇照
電影的結尾部分,帶有一種溫柔且不急不躁的調解,正如藤澤和山添的關係演變。在一個共同參與的項目——流動天文館中,他們不僅向觀眾展示了星空的浩瀚,也間接地反映了個體在廣闊宇宙中的位置和連結。這場共同的工作經歷象徵著他們各自疾病的轉機,也象徵著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勇氣。
電影並沒有強調疾病帶來的痛苦或高潮迭起的情節,而是通過平實的日常事件,如藤澤幫山添求御守、送食物、剪髮、贈予腳踏車,這些微小的舉動都表達了對彼此的關心和支持。這些行動雖然看似平凡,卻在細微之處溫暖了彼此的心靈,消除了疾病帶來的隔閡。
電影反思了社會對「正常」的定義,以及那些無法符合這種標準的人如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藤澤和山添都因為自己的病症而感到孤立,但在彼此身上找到了理解和支持。他們的關係既純粹又複雜,不需要任何標籤就能互相扶持。
圖片來源:《長夜盡頭的微光》劇照
藤澤離開了工廠,山添仍在原地。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關係的終結。相反,兩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變得更加自在。這提醒我們,真正的成長不在於擺脫困境,而在於學會與之共處,並在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明。
生命中的困難和痛苦,是否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般不可逾越。也許,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願意傾聽、理解的人,一個能夠在黑暗中與我們並肩同行的人。電影提醒我們,生活中的困難如同漫長的夜晚,看似永無止境,但只要我們堅持下去,黎明終會到來。就像電影中所說:「無論是喜悅滿盈的一天,或是沉浸於悲傷的一天,只要地球持續轉動,就必定會結束。接著,新的黎明將會到來。」電影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溫柔的敘事,為觀眾帶來了希望和勇氣,鼓勵我們在人生的漫漫長夜中,繼續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微光。在生命的長夜中,我們都可能成為彼此的那道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