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尽头的微光》:照亮彼此的微光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因各自的困境而在一家天文玩具工厂「栗田科学」相遇。由初时彼此都没有好感,直到一天他们都察觉到对方也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因此能够以真诚和同理心对待彼此。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纽带——不是朋友,也不是恋人,却成为了彼此最坚实的支柱。
图片来源:《长夜尽头的微光》剧照
电影从一开始便暗示了「周期」这一主题。从车站前的回转车道、公车的运行,到PMS的发作周期,再到电车的时刻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节奏,构成一个「正常」和「稳定」的社会。山添因恐慌症而无法搭乘电车,但他试图融入这个社会,展现了他如何在这个有序的社会中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以及面对社会运行节奏时的无力感。
他们的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恋人或朋友,而是在共同的困境中找到了彼此。这种关系建立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无需过多言语,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电影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比如,藤泽和山添并肩而行的场景,象徵着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互相扶持。又如,山添为了帮助藤泽度过情绪困扰,主动了解PMS,积极寻求能够帮助她的方法,这不仅促使他对自己的病症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举动,传递出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关怀,诉说着他们逐渐加深的连结。这种微妙的平衡展现了导演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最珍贵的羁绊并不需要言语的承诺,而是在日常的细微举动中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发现,即使症状没有改善,他们也能够成为彼此的後盾,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
图片来源:《长夜尽头的微光》剧照
星象仪的出现象徵着宇宙的周期和人类在其中的位置。导演借助星象仪,将视角从个人的痛苦扩展到宏观的宇宙观。通过星象仪展示地球日夜自转的周期,进一步强调了宇宙观下的「节奏」。这不仅让观众重新审视主角们的困境,也希望在这个更大的背景下,找到自我解放的途径。它提醒我们在浩瀚宇宙中个人困扰的渺小,但同时又彰显了每个个体存在的独特价值。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人挣扎,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全部意义。
电影的节奏缓慢而细腻,如同生活本身,充满了起起落落。藤泽和山添在相互扶持中慢慢成长,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学会理解他人的脆弱。这个过程并不华丽,却真实而动人。导演三宅唱以16mm菲林来捕捉这份温柔的细节,每一个镜头都透露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从藤泽在PMS发作期间无法自控的痛苦,到山添在空无一人的月台焦虑的背影,这些细腻描绘使观众能够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两位主角在彼此的影响下慢慢改变。山添开始尝试与同事交流,藤泽则学会了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情绪。这些微小的进步并非戏剧性的转折,而是如同潺潺溪流,缓慢但坚定地改变着生命的轨迹。
图片来源:《长夜尽头的微光》剧照
电影的结尾部分,带有一种温柔且不急不躁的调解,正如藤泽和山添的关系演变。在一个共同参与的项目——流动天文馆中,他们不仅向观众展示了星空的浩瀚,也间接地反映了个体在广阔宇宙中的位置和连结。这场共同的工作经历象徵着他们各自疾病的转机,也象徵着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勇气。
电影并没有强调疾病带来的痛苦或高潮迭起的情节,而是通过平实的日常事件,如藤泽帮山添求御守、送食物、剪发、赠予脚踏车,这些微小的举动都表达了对彼此的关心和支持。这些行动虽然看似平凡,却在细微之处温暖了彼此的心灵,消除了疾病带来的隔阂。
电影反思了社会对「正常」的定义,以及那些无法符合这种标准的人如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藤泽和山添都因为自己的病症而感到孤立,但在彼此身上找到了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关系既纯粹又复杂,不需要任何标签就能互相扶持。
图片来源:《长夜尽头的微光》剧照
藤泽离开了工厂,山添仍在原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关系的终结。相反,两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变得更加自在。这提醒我们,真正的成长不在於摆脱困境,而在於学会与之共处,并在过程中找到属於自己的光明。
生命中的困难和痛苦,是否真的如我们想像的那般不可逾越。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愿意倾听、理解的人,一个能够在黑暗中与我们并肩同行的人。电影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如同漫长的夜晚,看似永无止境,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黎明终会到来。就像电影中所说:「无论是喜悦满盈的一天,或是沉浸於悲伤的一天,只要地球持续转动,就必定会结束。接着,新的黎明将会到来。」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温柔的叙事,为观众带来了希望和勇气,鼓励我们在人生的漫漫长夜中,继续寻找属於自己的那份微光。在生命的长夜中,我们都可能成为彼此的那道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