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誠品請你看|《貓貓的奇幻漂流》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Facebook留言送電影戲票
🎥 電影簡介
🎫Facebook留言送電影戲票
即日起至4月8日 23:59,於誠品香港 Facebook 專頁留言回答問題,即有機會獲得《貓貓的奇幻漂流》電影贈券2張*
* 電影贈券只適用於百老匯院線
* 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 活動受條款及細則約束,並依現場公告為準
* 香港誠品及安樂影片有限公司保留隨時修改、變更及終止活動之權利
⭐出爐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 奪拉脫維亞歷史上第一座奧斯卡獎座
⭐勇奪金球獎最佳動畫 横掃全球100+項大獎及提名
⭐「零對白」黑貓末世奇幻漂流記
💬故事大綱
《貓貓的奇幻漂流》是繼上年口碑及票房大爆發的《汪汪夢裡人》(Robot Dreams)後,另一部影評及普羅觀眾都一致推祟的「零對白」動畫電影。
末世將至,洪水茫茫,只遺下一個充滿人類痕跡的壯麗國度。黑貓的家園被淹沒,唯有孤獨地登上小船避難,展開一段奇幻漂泊之旅。四海為家的牠沿途遇上不同的動物,穿越異域仙境,共同面對汪洋中的挑戰與危機。由孑然一貓走到貓狗朋友在大千世界同舟共濟的旅程,一同經歷靈性滿溢的史詩式奇幻寓言。
導演 | Gints Zilbalodis
🚩 上映日期 | 4月4日(FRI.)
🚩 立即購票 |《貓貓的奇幻漂流》
導演簡介
Gints Zibalodis(1994年出生)是一位拉脫維亞的電影製作人和動畫師。他的處女作《雀仔奇兵》(Away)是完全由他一人製作的,憑此作他在安錫國際動畫影展獲得長片新視野競賽最佳劇情片。該片已在90多個影展中放映,並在18個地區發售。Gints對電影製作的熱愛始於年輕時,觀看經典電影和製作短片。在《雀仔奇兵》之前,他已利用不同媒介製作7部短片,包括手繪動畫、3D動畫和真人電影,更經常將它們各自的特點的混合於同一部作品中。《貓貓的奇幻漂流》是他的第二部動畫長片,並入選今年5月康城影展「一種關注」單元。
導演訪談(節選)
Q:自然、廣闊的風景和動物是你電影《雀仔奇兵》(Away)和《貓貓的奇幻漂流》的關鍵元素。你小時候與大自然和動物的聯繫是什麼?現在又是怎樣的呢?
我一直喜歡待在大自然中。小時候我沒有養寵物,但十幾歲的時候我養了貓,之後又養了狗,這些經歷都啟發了我製作動畫。這些場景之所以在我的電影中反覆出現,是因為我花了很長時間製作它們,我更喜歡把角色們放置在我喜歡的地方。我不想製作反烏托邦電影或現實主義劇情片,所以我不需要那些場景。我可以輕易地製作大自然的場景,或是結合現實場景的某些角度,然後在講故事時使用它們。它們不僅僅是背景,更是敘事的核心部分。
Q:在你童年記憶中,最讓你著迷的真人電影和動畫電影是幾套?
我在十三四歲時開始對電影產生熱情。我的父親給我看了很多經典電影,很多是希治閣(Alfred Hitchcock)和史丹利寇比力克(Stanly Kubrick)的作品,他們的作品令我非常著迷。那時候我主要看真人電影,但同時也看了很多動畫,有許多導演都是我非常欣賞的。當然,在動畫方面,宮崎駿是其中一位最具代表性的導演,我喜歡他電影的不可預測性。我得知他在開始一部電影時,自己甚至不知道故事會如何結束,他喜歡在創作過程中尋找結局,我也是這樣做的。然而,我的製作過程與宮崎駿電影不完全相同,在我完成劇本後,故事仍會持續發展,於我開始著手製作第一個場景時,往往能於製作過程中發掘劇情走向的其他可能性。在真人電影方面,我喜歡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的早期作品。
阿方素古朗(Alfonso Cuarón)也很棒,我喜歡他使用長鏡頭的方式,但他所有的鏡頭,即使是更簡單和更短的,也都非常感人,非常用心。古朗的電影給人的印象是非常即興、很像紀錄片。而事實上,即使是背景中毫不起眼的小物件,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他的精心設計。我喜歡電影的這種平衡,雖然它實際上是用心設計了的,但卻不讓人感覺到。這創造了一種強烈的沉浸感。
Q: 回到你的起步階段,你是如何學會創建CG角色模型、場景和配件並進行動畫製作的?你又是如何開始作曲的?
在我青少年時期,我對製作電影產生了興趣,但我發現在沒有預算或技術的情況下,想要製作電影是非常困難的。那個年紀我很害羞,可能是缺乏自信,所以我覺得如果要和大團隊合作,告訴別人該做些什麼,應該會很困難。後來,我發現我其實可以自己製作動畫電影,按照自己的節奏創造任何我想要的東西。起初我是從2D手繪動畫開始的,因為那似乎是所有技術中最簡單的,但我發現自己畫得並不如我所期望的那樣好。正如我所說,我對攝影機和運動非常著迷,而這些在2D中是非常難以繪製。因此,我開始學習CG動畫。我製作的第一部短片在一些技術上並不是很好,場景非常粗糙,動畫角色也沒有真正的重量感。所以,我試圖通過攝影機的運動來彌補,而我覺得通過攝影機的運動、節奏和音樂是能夠彌補這些不足之處的。
Q: 釐清一下,你的這些技術是自學的還是後來在電影學校學的?
我就讀於一所專門學習藝術的高中,從那時起我開始製作短片,但我主要是在製作這些短片的過程中自學,我想我從YouTube教程和自己製作短片中學到的東西比在學校學到的還要多。但當然,高中的這段經歷也非常寶貴。之後,我沒有升讀大學,反而製作了一堆短片。因為我在高中製作的一部短片參加了影展並獲得了一個小獎,這讓我有了一個非常少的預算來製作另一部短片。我決定通過製作更多的短片來繼續學習,而不是去動畫學校學習……我覺得自己以自己的節奏學習比起完成老師所設下的作業更好,我製作的每一部短片都使我學到不同的東西,下一部短片總會在技術上更熟練。《雀仔奇兵》作為我第一部長片,就幾乎像我的學生電影,也可以說是我的非正式畢業作品。我因為這部電影學到了很多,即使我大多利用了我認為較容易的技術,比如男孩騎自行車的動畫循環。讓《雀仔奇兵》由劇本變成動畫,其實就似是一位真人電影導演將他的家鄉作為故事的藍本,並加入他的朋友和利用他家裡的道具發展故事。《雀仔奇兵》的設定圍繞著我所知道的動畫技術,因此故事受到這些限制的影響。當然,我在製作《貓貓的奇幻漂流》時學到了很多新技術,而這學習的過程固然會繼續下去。
Q: 你能談談動畫對你個人而言,以及身為藝術家和說故事者所代表的意義嗎?
我覺得動畫比真人電影更能深入潛意識。動畫不像真人電影那樣受到文化或語言障礙的影響。它可以更普遍、更原始,但與此同時,我不認為動畫應該被視為與電影不同的東西,它只是另一種說故事的方式。以我心目中的動物和鏡頭動作,我覺得《貓貓的奇幻漂流》的故事只能用動畫製作。我希望它不會只被視為一部動畫片,因為它受到真人電影的很大影響。所以,《貓貓的奇幻漂流》就像是真人電影和動畫電影的混合體。
Q: 我很喜歡《貓貓的奇幻漂流》夢幻的視覺體驗,它就像是一個寓言……你再次使用視覺敘事來引導觀眾踏上角色的旅程。那麼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自從2010年第一部短片Rush以來,你選擇在任何電影中都不使用對話嗎?
對白對我來說並不自然,我不喜歡用對白。我覺得《貓貓的奇幻漂流》的故事就是要這樣「說」出來的。也許有一天,如果故事需要的話,我會嘗試使用一些對白。但影片仍會以視覺為主導,對白也會相當少。只是我覺得使用視覺效果比較舒服,也比較刺激。我最喜歡的電影和電影中的場景並不依賴於對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電影中的影像和觀眾的體驗。動畫特別適合以這種方式製作,因為你可以比真人電影更精細地設計影像,以更加精確的視覺效果來完成電影。
Q:你是否覺得現在的動畫電影太愛說話了?
是的,但他們大概一直都是這樣,尤其是在大型的動畫電影上。現在有很多更刺激、更獨立的電影,它們都更注重視覺效果。我不知道為什麼大部分的動畫電影都有那麼多對白,我喜歡電影中比較安靜的時刻,讓電影的節奏可以隨意快慢調節,不會總是很急促、很喧嘩。我希望在大型的動畫電影中能有更多的節奏變化。我猜他們加入這些笑話和不斷的說話是為了娛樂小孩,但我相信,如果電影的視覺效果非常精彩,孩子們完全可以對沒有對白的電影感興趣。
Q:在《貓貓的奇幻漂流》中,環繞着角色互相幫助以求於災難後生存的主題。你為什麼喜歡講述這類故事?
主要是因為我不想在電影中加入反派或對手角色。因此,這場災難成為我創造衝突並推動角色發展的核心。在《貓貓的奇幻漂流》中,洪水對自然景觀造成了重大破壞。雖然一開始洪水似乎是反派,但最終角色們開始欣賞被淹沒的美景,因為水正在漸漸佔據這個世界。由於我不喜歡使用對話,我必須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展開故事。洪水作為自然災害,無需解釋背景故事,這樣我就可以專注於角色本身。
Q:《貓貓的奇幻漂流》是否可以被描述為一個以動物代表人類的寓言故事?以人性面對逆境的不同面向?
是的,我認為人們會在動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是從一開始,我們的計劃就是讓動物的行為就像真實的動物一樣。當然,當中也有一些藝術創作上的自由,例如有一幕,貓試圖駕駛船,我想這在現實中是不會發生的!但我們嘗試讓動物的動作盡可能合理。我們希望避免讓動物像人類一樣行為或思考,由於我們不使用對白,角色的目標是原始且非常簡單的。不過,角色的目標雖然簡單,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深刻、不重要。換句話說,它很簡單,但不是被簡化的。我們希望利用這些基本思想,並有足夠的時間去充分探索它們。我們不會急於求成。
Q:在《貓貓的奇幻漂流》的開頭,我們認為貓是我們都希望成為的聰明英雄。但後來我們意識到,其他動物也代表了我們的其他面貌,包括不那麼正面的一面。
貓是英雄這說法真有趣,我想牠確實是,但坦白說,我們也希望牠表現得有點自私。貓有時候很自私,也很粗魯,但我想我們會原諒牠,因為牠太可愛了!牠正在旅程剛開始的時候,牠很獨立,不想和別人在一起,但由於我不想把電影建立在這個簡單的說教式想法上,所以我決定用狗這個角色來平衡,因為牠正走在與貓相反的旅程上。一開始,狗總是跟著某人,但到了最後,這隻狗變得更加獨立,可以自己做決定,所有動物的個性都與社會與個體之間的這個理念有關。我們談過貓和狗,還有狐猴。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狐猴在收集一堆東西,然後我們才發現,牠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牠認為別人會因為牠的物質價值而接納他,而不是接納真正的自己。因此,狐猴也與這種歸屬感的想法有關。鳥兒也渴望歸屬,渴望再次成為鳥群中的一員。最後一隻,水豚,有點像局外人,因為牠在故事中並沒有真正的改變。我之所以選擇水豚來寫這個故事,是因為我看到水豚和各種動物相處融洽的畫面,牠們和獅子、鱷魚一起安然入睡,還有貓和狗,在這個故事裡有這樣的角色感覺很自然。
Q:《貓貓的奇幻漂流》的英文標題Flow指涉洪水,以及與角色、船隻和水流不斷移動的視覺敘事。你能談談這個標題及其意義嗎?
我猜這個片名反映了本片的公路電影特色,因為故事和角色的行動主要是在這艘不斷前進的船上進行。公路電影的特質於本片很重要,因為我們可以於沒有角色對白下,隨着故事發展探索不同場景。而對我來說,有一些非常清楚的終點也很重要,像是角色的目標。我希望一直都有這種緊迫感,如貓一直都想爬上高塔以逃離恐懼。這種敘事方式與他的性格息息相關,這不只是希治閣式的 「MacGuffin」:貓不一定要得到什麼裝置或東西,這與他的恐懼直接相關。因為貓會不斷爬上東西來避免問題,牠爬上房子,爬上船的桅桿,爬上這些巨大的塔⋯⋯而我認為逃避問題是非常人性的,許多人都會這樣做,我自己可能也是。我常常試著逃避不愉快的事情。然而,這隻貓最後決定爬下來,接受挑戰,冒一些風險,即使這讓牠覺得有點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