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灵魂小怪兽熬一锅汤—许瞳专访作家张西《是花季的关系》
撰文 許瞳.攝影|KKlivehigh.場地提供|誠品生活松菸eslite café张西在英国的住处附近有一棵开花的树,见证四季递嬗花谢花开、往返台北与英国肯特,张西感觉花季就像人间之缘,一生有各自的风景要经过,能够彼此见证是因恰好对上时间。这也是归国後问世的第三本小说《是花季的关系》(以下简称《花季》)的命名来由。
张西去年前往英国肯特大学进修创意写作硕士,回台後推出的第三部小说新作。(拍摄地点:诚品松菸书店)
《花季》由三位女性角色交织出六个短篇,是张西从长篇过渡到短篇小说的新尝试。彷佛浏览一群朋友聚会後各自发布的限时动态,书中人物的生命片羽能拼出一座完整时空:「我很喜欢两个人在路上擦肩而过,不知道对方是谁,但其实彼此有关联的感觉。所以我在创造角色时会不自觉地想把他们兜进同个宇宙里。」
临摹「她们」的生命界线
关系中「界线」的探索,是新书的核心命题:「角色的塑造通常始於一个想要探讨的事件。写之前我和编辑讨论了很多人们与『界线』的关系,发现其实我们没有办法避开与世界建立或拆除界线的选择,而是无时无刻不在面临这个课题。」所以张西透过小说里的「徐安」谈身体界线的划分;「陆真」探索融入群体的渴望;「卢品涵」不得不敞开自己、接受命运的安排。
张西的书写围绕女性经验、也很当代。募资版新书抢先上市後,张西收到不少读者回响,表示自己与角色的相像。张西笑说,「活在又平又热又挤的社群年代,不免得会去汲取大家的模样,我从事件发想的角色竟呼应了读者的真实人生。」
对於写随笔起家的张西而言,小说是另种观看生命的方法。她说,每本小说都是自己的一个碎片,会随故事长出新的形状:「我把部分的生命经验借给他们,但角色会长出自己的个性,活出我没想过的人生、做我没想过的选择。我常一边写着边觉得,原来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存在,并且反过来向他们学习。」写到故事尽头,张西更发现「自己好喜欢这些角色,因为其实到头来他们都贴近现实地、做出了一个平凡的选择。」
左|采访者许瞳;右|作家张西 (拍摄地点:诚品生活松菸eslite café)
平凡的动能
《花季》的扉页上印着一段吴尔芙写在随笔〈普通读者〉中的句子,表示「那些看似普通的小事」,都是生命不可缺的元素。在张西的作品里,写作者、角色与读者之所以能齐身并肩,透过故事相互理解,或许正因能共赏「平凡的力量」。
「从小到大我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无论大队接力或班级排名,张西自言总在「正中间」,「我知道前面永远还有更厉害的人、後面也可能有比我更弱的。但在这样的生活里,我却觉得自己活得很有力量,感觉还有自己生命的动能。我不求自己在别人的眼里闪闪发光,但希望我的生活在我的眼睛里是闪闪发光的。」怀着这份哲学,张西笔下的故事与吴尔芙赞颂的「普通」异曲同工——不为传授道理、不为纠正想法,仅为自己而有。在焦虑的社群年代,这股平凡的动能透过故事传到了许多张西的读者手中。
文学在各地都是相通的
除了讲述三位主角平凡而有愿的生活,《花季》中更以「书中书」的形式,夹入张西在英国完成的寓言故事《出生记 / 生出记》,讲述一名女子与蓝色巨石不可思议的自我探索之旅,透过形色各异的「石头」敲击自我与他人人们的价值体系。张西在这篇小说中打破过往书写习惯、也重新理解了文学的力量。
《出生记 / 生出记》的中文版,是张西从原文自行译写而成。「我在使用英文时发现当个 beginner (初学者)是件幸福的事。在词汇量还没那麽多的时候没有太多惯性,所以可以自由自在地写。」简短的表达留下更多空间,让故事能更凝链,能自在呼吸。
此外,张西在创意写作所上与各国同学切磋,发现来自不同世界的年轻人竟不约而同地关注类似的大众议题、思索相似的烦恼:「我发现文学在世界各处是相通的,艺术与文学某程度上是世界的共同语言。」收到班上同学给予《出生记 / 生出记》的诸多正面反馈,张西察觉不畏语言隔阂,文学能以各种方式引发共鸣。
《出生记 / 生出记》的故事的雏形在张西落地英国後便很快浮现,小说中驼着蓝石的芭芭拉,就像带着自己房间去到英国的张西:「因为去到一个价值观与文化完全不同的世界,会开始反思自己带来的哪些事物是有价值、可套用的。」
写作十年的原动力,以故事拥抱世界
人们总在远行和归返间,重新丈量与万物的距离、寻求新的平衡。采访那天,张西在家附近等进市区的公车,才发现往台北的车路线早改了,离家仅一年的她像个外来客;反之,当初在肯特找到了「家」的感觉,也是不必依靠手机导航,便能默记通学途中的路上风景。张西说,事物的潜移默化需慢慢咀嚼,但在两座城市分别享有的日常片刻,也常在回想时才理解不可逆。
回顾在英国的一年,张西感谢自己出发的选择,全力把握进入新环境的新鲜感,而卸下了过往身份标签,如今的她「更能自在地向别人说出真实的想法,也把这个(沟通上的)变化带了回来。」如同《花季》的主题,也是迎向「诚实」、个人界线的重新划定。
此外,熬过了课业、书稿双轨并进的挑战,张西也更能掌握自己书写的节奏与原动力。要诀简而言之有三:一是理解人生的复合性,包容自己写与不写的时刻,都是在完整名为「自己」的一幅画;二是对世界保持好奇,「不去设限自己的作品要面对哪个文化的人。」无论体裁语言,写作像是在各种地方煮一锅汤,因应文化、地理、历史用不同的食材烹调出不同味道;三是懂得保养自己,维持文字的清澈(方法是跟猫咪玩耍!)
最後,从「故事贸易公司」到《是花季的关系》,在公开写作的第十年回顾「故事」的力量,张西认同剧作家 Alun Owen 所言:(剧)作家的力量在於陈述、处理关於灵魂的问题,而故事应该具有包容性。不断对家人与读者说着故事的张西,相信「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平常不被看见的小怪兽,我像是在对这些小怪兽说故事,让他们去理解这个世界,也用不同方式去参与自己、他人的生活。」
今後,无论散文小说、书里书外,张西也会继续以平凡珍重的笔,为灵魂小怪兽熬汤。
作者|张西 出版|三采文化
「我相信这些年并非无花无果。
我相信盛开的都有意义,凋零的都没关系。」
采访撰文|许瞳
1999年生。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伦敦大学学院(UCL)MA Digital Media: Critical Studies 毕业。2018年共同创办《不然呢 Brand New》青年文集,获猫取广告公司及统一企业赞助,出版华文圈「十八岁以下」创作者作品,关注年轻世代的青春书写。曾任纪州庵文学森林、台湾文学基地驻馆作家,2017年以台湾作家身分赴杭州参与「两岸文学对话」。曾於 TEDxYOUTH、《联合报》年度女性专题等场合公开演讲。书评、散文作品及影评见刊於《联合文学》、《幼狮文艺》及 BIOS MONTHLY。着有《明天还能见到你吗》、《裙长未及膝》与《刺蝟登门拜访》。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35×35我们的阅读未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