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座虛幻高樓,建築現實百態——專訪作家陳雪
撰文 蔡雨辰.攝影|簡浩淳陳雪說,《摩天大樓》故事的靈感萌發自2007年,然而,直至2012年完成《迷宮中的戀人》,她才感覺自己 「準備好了」。過去那個徘徊在每部作品中的「陳雪式女孩」幫助她整理了家族的歷史,反芻親密的關係,探詢書寫的意義,「過去,我將所有的力氣拿來對付自己,近年的作品幫助我從一個封閉自省的狀態成為一個與外界有聯繫的人。」
小說伊始,陳雪描寫了兩個被遺棄的化外之國,龐特塔與大衛塔,也由此帶出小說家的企圖,相較於過去內省式的自語,陳雪這回透過空間描摹人與人間的距離、差異、對照。這棟大樓依然以小說家的生命經驗為藍本,北上生活的第二年,陳雪便住在中永和的大樓裡,城市邊緣的生活機能讓她得以自給自足,卻也因此覺得未曾「進入」台北。「我想描寫的是一群從各個地方來台北,想要翻身,找機會,過更好的生活的人。摩天大樓非常適合作為現代化的隱喻,它不是真的豪宅,而是個幻影,這樣的建物會迷惑人,給人虛幻的高級感,但其實龍蛇混雜。我想把這樣的樓作為一個進不了台北的人的隱喻,假如台北一○一代表真正的台北,這幢像變形金剛的摩天大樓其實是個錯誤或失敗的現代化象徵。」
高樓難起,陳雪曾試過多種開頭,最後,還是向來熟悉的底層角色讓她找到了書寫的手感,突破瓶頸,一點一點在紙上蓋起高樓。於是,我們在書中碰到的第一個人物就是大樓入口的警衛,謝保羅。敏感的讀者也許發現,人物的出場順序隨著建物的空間邏輯與動線,除了困在「屋內」的幾個角色,屋外,陳雪也藉由清潔工、房仲業者、警衛等人物,拉出了都市裡人如螻蟻的層級與生態。
直到命案發生。
小說以一位謎樣的魔性女串接每個角色的關係,她的美,甚至讓小說家萌起殺意:「這麼漂亮的人為什麼會淪落至此?寫完美寶後,我決定要有一個謀殺案。」於是,小說情節圍繞著美寶之死而開展,讀者隨著其他角色的自白抽絲剝繭,逐步拼湊出美寶晦暗而不堪的過去與現在。有趣的是,小說中原本有個辦案角色,寫就後,陳雪幾經考量還是刪去,「我太害怕這部小說變成類型(註2),抵銷了原本的企圖,拿掉後,這些自白反而成為比較自由的形式,敘述劇情,交代故事,表露心聲。這樣的結構多了留白,待讀者推敲。」
除了結構與劇情,龐雜的人物角色全出自陳雪腦中,她刻意不做田野調查,筆法雖寫實,但試圖讓筆下人物似真或假,逐步將故事堆疊為龐大的象徵。「我希望每個人的真實感都差不多,這些人物雖然不像真的,但會讓讀者想到自己。」此外,她也在塑造鍾美寶的過程中,再次確認自己寫作的核心關懷。「雖然美寶長得漂亮,但她的家庭就是她的包袱,我其實本來不想寫她的繼父,但最後還是寫了,這大概還是我的心結吧,那是個極大的惡,這樣的女孩就像個鮮肉,腐敗之後,就會吸引蒼蠅,命裡會帶來一些惡的東西。這也許是我還沒看破的事情,我還是想寫家庭的惡,拋卻不了的命運的糾纏。小說家會在自己的作品裡看見最在意的、無法找出答案的問題──親人帶來的傷害,唯有親人可以執行的毀滅。在揭露這些人的命運時,我好像也把自己的底牌給掀了。」
對陳雪而言,《摩天大樓》的寫作過程緩慢而細緻,捶打鍛鍊,她也「充分享受到虛構小說對於作者的挑戰以及提問。這部小說對我有許多啟發,例如我下一步想寫一個小鎮,我覺得自己的可能性被打開了。」
(註1)
陳雪式女孩
見紀大偉於《 聯合文學》 2015年七月號之〈罷家的女孩《摩天大樓》與陳雪個人文學史〉:「 陳雪的個人文學史得以維繫二十年,沒有分崩離析,主要歸功於陳雪塑造出來的『陳雪式女孩』,一種跨越二十年的個人招牌角色。」
(註2)
類型小說
依題材、內容、結構、手法等分類依據將小說區分,常見武俠、偵探、愛情、恐怖、懸疑、科幻、奇幻、歷史等類型,因各類型小說有慣用的故事手法,而讓讀者對文本有既定期待。
───────────────────
以上內容刊載自《提案on the desk》V.030「相約火車站,聖誕節的六人同學會」2015 Nov.
▌延伸閱讀
☞小說家朝未來奔跑吧!——作家陳雪給蕭鈞毅、林新惠的教練課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新舊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線上閱讀|http://issuu.com/onthede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