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6個慢生活挑戰!在空白時間所做的事,決定了和其他人的不同
撰文 提案編輯室找一本書做「主動閱讀」訓練
▶莫提默.艾德勒/查理.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
想知道一本書在寫什麼,你會怎麼做?上網找讀書心得、看封面文案還是問朋友?網路上介紹書的影片非常多,看完十五分鐘的影片我們也誤以為自己讀完了一本書。但這都不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主張的「主動閱讀」。想掌握多少書裡的思想就取決於你「有多主動」。不看導讀或簡介,只有你直接面對一本書,從一頭霧水到對內容恍然大悟的路徑,正是所謂「更高的閱讀技巧」,也是這部書裡所謂:「真正的閱讀」是「一個憑藉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去理解一則社群傳聞的真相
▶莎莉.康恩,《逆轉恨意》
滑手機時看了標題兩秒就按讚嗎? 你會秒下判斷並搶快表達立場嗎?無論認同或反對,社群時代好像不表態才是隨波逐流的人,我們深怕自己「看起來」沒有主見。但爆炸資訊快得像免費一樣,按過讚的發文誰會回頭讀完?誰會追究消息來源?為什麼我們無法判斷假新聞?撻伐他人時可曾想過,沒有人是純粹的加害者?當情緒與恨意埋藏在螢幕背後、發動惡意留言以前,《逆轉恨意》專訪了網路酸民,挖開另一種不辨真相的惡意。現在,試著質疑一則社群新聞的來源吧!多花幾分鐘思考「是誰發佈、標題是誰的立場、證據從何而來。」
體驗「閒暇」與「無聊」各一小時
▶國分功一郎,《閒暇與無聊》
「忙得喘不過氣,可是好無聊」這種心聲,是否時不時冒出來?等公車或等店員沖咖啡時,因為太無聊就拚命看手機,這種被打發的時間,是悠閒的還是覺得浪費的呢?《閒暇與無聊》一書中,認為「閒暇」是一種客觀條件;「無聊」則是「想做什麼卻無法如願」的主觀狀態。這麼一來,閒暇之人未必無聊;無聊之人則未必有閒。時間究竟是客觀概念還是主觀感受,不如我們來做個實驗吧?先去一場跟你無關的會議,度過「無聊」的一小時,然後提早一小時下班,給自己偷偷放個小假,感受無安排的「閒暇」。一次體驗兩種不同的時間!
認識當季蔬果並食用一季
▶辰巳芳子,《生命與味覺》
都已經冬天了,飯後水果端上的是西瓜?走到菜市場,看到攤販還在喊價殺鳳梨?這些夏天的水果,拜科技之賜,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而你還記得每個季節該出現的蔬果是什麼嗎?當季蔬果的時間感愈來愈模糊,也無形中付出健康和破壞環境的代價,如果不在乎這些代價,對你來說,「吃」的意義是什麼?《生命與味覺》闡揚吃就和呼吸同樣重要,是生命的一部分,「順應風土而食」,讓身體跟著大自然的節奏生活,是最適當的吃法。下一次,要採買食材前,先認識這個季節該出現的蔬果,並試著食用一季,觀察自己的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購買一件「C2C design 」物品
▶威廉.麥唐諾/麥克.布朗嘉,《從搖籃到搖籃》
不穿的衣服丟進舊衣回收箱、不用的紙丟進回收筒,當你認真做垃圾分類時,會不會好奇,它們最後都去哪了?大自然不擔心一棵樹有太多枯花、落葉,它們都將化成養分再循環。在《從搖籃到搖籃》的設計(C2C design)理念裡,世界就像這棵樹,每個產品從設計開始,讓它最後走向的不會是墳墓而是另一個新的搖籃。想像一下,在C2C design裡,用壞的地毯可以丟在土裡變成養分、一台車的所有零件都能夠回收再利用,重新進入生產鏈。如果想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在你購物之前,將「C2C design」放入考慮購買的選項吧!
嘗試一次「沒有必去必買清單」的旅行
▶尼可拉.布維耶,《世界之用》
在Google上搜尋必去景點、必吃美食、必敗伴手禮,列下一個個必做清單,這是你旅行前一定會做的功課嗎?光是完成這些事項還不夠,還得拍下各種美照上傳社群媒體發文,才算到此一遊,也為這段旅程畫下完美句點。而這和《世界之用》的旅行態度截然不同,它會告訴你:「在一個全新的世界中無所事事,是最能令人全神貫注的一件事。」專注在當下,就是全部的意義。熱愛旅行的你,暫時拋掉過去習慣的方式,請允許自己來一次沒有必去必買清單的旅行,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喔!
迎接新的一年,把時間交還給自己,與自己約定2〇2〇年的慢生活挑戰!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全台發送量1.5萬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新舊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未來,請選擇 Future is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