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用即美──我的日日餐桌器物學|《提案on the desk》名人夜讀專欄
撰文 葉怡蘭(飲食旅遊生活作家)怡蘭老師從堅持信仰多年的「簡單,不簡單」美學出發,談東方茶道哲學的「侘寂之境」與西方現代主義的「形隨機能生」的兩相對映,以至日本民藝思想的崛起、柳宗理的集大成⋯⋯細細訴說在餐桌見物選物之路上的長年追求、涉獵、理解以及其中徜徉樂趣。
關於 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與「PEKOE食品雜貨鋪」主人。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與趨勢、食材、茶、酒以及旅館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多數並發行簡體版。
這一細思才發現,完全沒有美術藝術工藝背景的我,看待與思索器物、設計和美,初始與根本基礎,全來自從小到大的閱讀。
一路而來,幾類關乎不同美學思潮的相關著作明顯惠我最多:
首先是發軔於上個世紀初、影響西方當代設計美學至鉅的現代主義思維,特別是美國建築師路易斯.亨利.沙利文(Louis Henri Sullivan)於19世紀末所提出的主張:「形隨機能生」,將器物的生成目的與存在意義踏實回歸到最根本,不僅成為二十世紀初席捲全球的現代主義的核心思潮,更是我覓物觀物的原點與核心。
葉怡蘭/著
寫樂文化/出版
日本的茶道,和靜清寂充滿禪意禪境的高妙空靈裡,其實是千百年來從人文哲思到居室器物到生活態度多面向的凝練、積累和反覆淬礪、辯證、演化,以及高度的專注、制約和永不間斷的惕勵與修行的成果。茶道美學之妙,由岡倉天心所著的《茶之書》可見一斑。他說:茶道「是從日常生活的細微之事,領悟出偉大的道理來」,將茶「提升為一種審美的信仰」以及「對世間美好事物的一種崇拜」。
所因而一步踏入的形上「侘寂之境」,讓我得以在現代主義純然理性的「簡」之外,更開闊也更深刻觀照,有與無,生與滅,多與少,加與減,美與瑕,豐富與素樸,人為與自然間,非為二元是非對立,而是相生相共相交融交映的關連關係。
李歐納.柯仁的《Wabi-Sabi》認為,「侘寂是一種事物不完美、非永存和未完成之美。那是一種審慎和謙遜之美。亦是一種不依循常規的隨興之美」。
他並進一步比較茶道和現代主義的殊途同歸處:「兩者皆適用於各種人造的物體、空間和設計」,都是「對當時主流、既有感官經驗的反動」,「兩者都避免使用不屬於結構本身的裝置」。
《茶之書》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李歐納.柯仁/著
行人文化實驗室/出版
柳宗悅所著的《茶與美》,可說是他的歷來民藝相關著作裡,最直入我心的一本。藉由茶道以及日本工藝民藝美學的觀照、剖析、論述,完整而深入闡釋、呈顯他影響後世無比深遠的「用即美」、「無事、無心、莫造作」理念;觸發我重頭省視、思索,繼而回歸本心,再度印證、確認,對我而言,究竟何為器、何為美,深有共鳴。
還有柳宗悅之子,設計大師柳宗理,廚房裡餐桌上長年操持使用、摩挲撫觸他的作品,教會我扎實領會、明辨,究竟何為「真正的設計」。他的《柳宗理隨筆》彷彿一部精華全收錄,理念、作品、家庭與生涯,甚至父親柳宗悅其人其事其思種種盡皆涵括其中。
他認為:「真正的美,是孕育、產生,而非創造」、「真正的設計是與流行對抗的」、「物品不是靠設計來打造,而是在打造中產生設計」、「由包浩斯運動發展出來的現代設計,在其必須滿足的各種條件裡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機能』,亦即用途」且「傳統是因創造而存在。不可能存在缺乏傳統與創造的設計。傳統之美不是刻意打造,而是孕育而生」。
將由來西方的現代主義與日本民藝精神完美結合一體,且更進一步藉由設計落實實踐、深入你我生活裡,影響深遠。
柳宗悅/著
日日學/出版
柳宗理/著
大藝/出版
= 延伸閱讀 =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迷誠品Podcast「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