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典,攝影人的修練場|從《朝聖台灣》重新看王爺、媽祖信仰 #誠品選書
撰文 攝影、口述|陳逸宏・文字撰述|沈維巖{本文內容由撰文者及一葦文思提供,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 東港迎王平安祭
東港人認為鎮民們都是王爺公的子民,東港是王船的故鄉。東隆宮建廟已經超過三百年,主祀的神是溫府千歲溫鴻。這位王爺在唐朝時受封,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706年),東港海岸邊發現神木漂來,神靈顯示溫王欲在臺灣定居,東港居民相信王爺是為地方造福,興隆有望,將神木興建溫王爺廟,名為「東隆宮」。廟會儀式比照科舉制,三年一科,東港依地域劃分為七角頭。
▲王船組、七角頭轎班一起遷船,遶行東港鎭各重要街道
由王船組、七角頭轎班和祭典相關人員,各司其職,將王船及相關器具以陸上行舟方式,遶行東港鎮各重要街道,目的在去邪避瘟。(圖片提供:陳逸宏,攝於2015年)
東港的「角頭」是地域劃分,分為:頂中街、下頭角、安海街、埔仔角、頂頭角、下中街、崙仔頂角等七角頭。
東港迎王平安祭有八天七夜,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天「請水」,所有的陣頭大概有二百多陣,全部聚集到海邊,去迎接大王前來,由「頭籤」扶鸞後步上請水台,於案桌上直書「奉 玉旨代天巡狩封」,報出當科大千歲「銜頭」、來的大千歲是什麼姓。總共有三十六姓輪替,每次來的不見得是同一位。
▲乙未正科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請水。(圖片提供:陳逸宏,攝於2015年)
再來是第二天到第五天的「遶境」,會在東港主要的街道,分北、中、南、農四區。(遶境路線圖詳見☞東港東隆宮公告)
然後是「遷船」。七角頭中的王船組,他們會扛著王船所有配件——錨、帆、桅,不像遶境走的範圍這麼大,只走東港傳統的主要幾條街道,結束再到東隆宮停駐,直到晚上十一點左右才往海邊移動。
▲東港東隆宮丙戌正科代天巡狩王駕,遷船遶境
遶境之後,王船在第七天下午,由王船組和七角頭,拉著王船船身,扛著王船配組件遶行東港。這是送王之前最重要的遷船遶境,讓不能到現場參加的東港居民,也能感受到王船的威嚴,震懾於祂的神力。(圖片提供:陳逸宏,攝於2006年)
到海邊就開始添載,要讓王爺帶走的日常用品、錢財金庫等,統統放到船上。船頭對準的方向是由乩童來決定,等時間到,大約是凌晨四點左右,開始「遊天河」。王船有兩種,一種是遊地河,隨水而飄,另一種是遊天河,就地燒化。因為它是瘟王信仰的演變,用燒化來結尾,既有信仰的意義,又有科學的內涵。一種信仰的轉移,從畏懼轉化成代天巡狩。
▲東港東隆宮丙戌正科迎王,送王遊天河
大家熟悉的「燒王船」,是迎王祭典最後的「送王」,約凌晨四點左右開始。王船船身裡面有埋鞭炮,甚至有煙火,以廟方說法,吉時到王船會自燃。船身裡面都是可燃物,點火就開始燃燒。裡面是實木做的,燃燒至少三到四小時才會結束。傳統上,火就是消滅病毒最好的方式,遊天河是從遊地河轉變而來,基於科學與經驗而發展出這樣的科儀。(圖片提供:陳逸宏,攝於2006年)
東港位於東港溪,王船造價目前是最高的,三年一科,鎮民都會回來參與,人人都有神職在身,是一個全鎮參與的盛會。請水儀式時,不只在地人,外地陣頭也會前來共襄盛舉。一般大眾常關注最後的燒王船,其實最熱鬧、所有陣頭都會參與的是請水。
送王是把瘟神送走。小時候,地方耆老會告誡,小孩不能去現場看。當王爺一起駕,火一著起來,所有人息鼓掩面轉身,悄然離去,不能回頭。有此說法,回頭會被王爺一起帶走。以前對我們來講,這是地方上非常畏誡、慎重的祭典。這幾年慢慢走向觀光化,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火焰秀或是嘉年華。這倒也沒有多麼地不好,只是要尊重在地人的傳統。對我們而言,這是把王爺迎來,代天巡狩之後,將王爺送走的儀式,是很肅穆的,不適合在現場喧譁吵鬧。這是我身為在地人,參與了這麼多科的感觸。
東隆宮王船為泉州式仿古官船,採用傳統木造漁船技術,船體選用越南檜木、緬甸烏心石以及柳安等建材,歷經三個月的船體建造與三個月彩由彩繪師手繪,總長約45呎6吋(13.87公尺),船艏、船艉高度約13呎及14呎(3.96及4.27公尺),造價約一千萬元。
王船不是祭典前幾天才造,前一次送王結束後一年就開始建造。中軍府是千歲爺代天巡狩的前鋒,王船廠只要確定地點方位,中軍府就要進駐安座、監督,負責監造王船。
❐ 大王海上來——請水
迎王第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請水,迎接大王海上來。但為什麼大王自海上來?關於王爺的傳說,可說是眾說紛紜。
● 王爺傳說
東港東隆宮主神王爺溫鴻,生於隋煬帝大業五年(西元609年),山東濟南府人,唐朝皇帝李世民微服出遊遇險,溫鴻救駕有功,賜進士出身,其時救駕者三十六人一併賜封進士,與之義結金蘭。皇帝酬功任他山西知府,清廉愛民,民稱父母;時值鄰近賊寇作亂,官兵出剿無功,皇帝派溫鴻討伐,三十六進士一同進剿。溫鴻用兵如神,直搗賊穴,主帥下令招撫,數萬叛軍來歸,自此國泰民安。溫鴻班師回朝,策封王爺。
太平盛世,三十六進士奉旨巡行天下,宣揚大唐德威。乘船出巡不幸遇險,全部罹難無一倖免,據生還水手與侍從目睹,三十六進士喪生之時,有聞仙樂飄奏,海上一片祥雲紫氣,世人咸認溫鴻之死乃解脫而成神,貞觀皇帝得聞,痛失功臣,復信其成神之說,追封「代天巡狩」,頒旨全國建廟奉祠,敕封永享人間香火,並下旨建巨舶,名為「溫王船」,內奉溫王爺及其結義兄弟神位,清醮畢送入海中。王船上御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敕告天下,凡溫王船所到之處,百姓府官一體奉迎,均應殺豬宰羊設祭,大事供祀。
溫王成神後,常在閩浙沿海顯靈,船隻海上遇險時,若見檣懸「溫」字旗巨船,即風平浪靜,履險如夷。福建泉、漳二州,對溫王爺海上顯靈護航,皆耳熟能詳,人人稱頌。(以上節錄自☞東港東隆宮官網)
這就是最早遊地河的概念。漂流到哪,需求品要補給,船要修繕。地方接駕後,重新造一艘王船,補給品添載後,再把它順水推出去。
另一個是五路瘟神傳說,古代瘟疫奪走很多人命,五個書生進京趕考,偷聽到瘟神將在全城五口井下瘟疫,全城將難逃劫數。商量後他們就各投一口井,井中有浮屍,人們自然不敢飲用,因此拯救了所有的人。城裡的人感念他們犧牲救城義行,死後也被晉升為瘟神。
人們通常對瘟神又愛又恨,因為瘟神惹不起。但來者是客,就是請水熱烈歡迎,陣頭在海邊一字排開,迎接大王海上來,乘著無形的船而來,接駕後再造一艘有形的船,送王時燒化。
● 遊天河.燒王船
最早送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遊天河,就地燒化;另一種是遊地河,再造一艘順水漂流。早年採用遊地河方式,現在不管曾文溪或東港溪,大都採遊天河方式。遊天河就是用火把王爺送走,祂要回天庭繳旨,就地火燒了之後,升天繳旨。若用科學方式來講,把病毒燒掉消滅,也是有道理。
東港迎王平安祭第七天遷船遶境之後回到東隆宮,晚上十一點後,往海邊移動。鎮海宮是離境的最後一站,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最後一關的海關,然後再到達送王船的沙灘。現場外圍會拉起警戒線,不是典務人員不能進入。裡面有很多儀式,包括添載。給王爺用的金紙叫天庫,讓王爺帶著返回上天繳旨。王爺帶很多的兵馬、船夫、隨從、六畜,任何生活需要用的東西,加以添載補給。在東港溪系,這些用品都是用木刻的,不同於曾文溪還有活體獻祭,對動保人士而言一定覺得不可思議。古代對這類習俗的解釋是犧牲小我,見血明性來成就大我。
添載完畢,時間到,根據老一輩說法,王爺起駕等於完成任務,送祢送到這裡,神人殊途。畢竟王爺是從瘟神轉換而來,居民則轉身掩聲息鼓,悄然離去。從小就被告誡,送王時不能回頭。我們不會把它當作熱鬧或有趣的事來處理,而是戒慎惶恐。對東港的鎮民來說是比較嚴肅的儀式,遵循古禮還是非常重要的。
▲神氣!為千歲爺服務是鎭民的義務,也是榮耀
遶境步行的時間很長,走的區域也滿廣的,需要人來指揮交通、維持秩序。代天府的領隊拿著旗子帶領隊伍,非常神氣。對他而言,為千歲爺服務是莫大的光榮。(圖片提供:陳逸宏,攝於2015年)
受外來遊客影響,近來日趨觀光化,但是對在地居民來說,卻不是這樣。外地人不能靠近,時間長達三、四小時,會覺得無聊,而到外圍攤販飲食。齊聚海邊的原意不在於吃吃喝喝,而是為了送王。曾看過外國人在一旁喝酒作樂,邊放煙火,大喊「fire show」,當成嘉年華,是在地居民所不樂見的。
▲遷船時老少一起來拉縴,就是最好的傳承
祭典期間,全鎮參與,小孩穿著和大人一樣的正式服裝拉縴,祭典有關的身教言教對東港人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傳承,必然斷層!老少一起來拉縴,就是最好的傳承。(圖片提供:陳逸宏,攝於2015年)
開始燒的時候,很多人會急著搶拍。王船燒的時間長達三至四小時,顏色變化,從暗到亮。開始的時候火很旺,溫度很高,若用廣角鏡不能靠太近,不然會被燙傷。此外,還要看風的方向,下風處都是煙,鐵定會灰頭土臉。不用急著拍,燒的時間很長,三百六十度都可以拍。船首靠海,漲潮時若從船首拍過去,要留意鞋子會弄濕。
❐ 2021年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時程表
● 東港東隆宮 Donglong Temple
地址:928屏東縣東港鎮東隆街21-1號
電話:+886-8-832-2961
開放時間:每日 5:00 - 23:00
✦
◎撰文者簡介|陳逸宏
同時具有攝影記者、東港東隆宮王爺公子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香燈腳三個身分。
196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東港。13歲在父親(台北市攝影學會成員)的耳濡目染之下,第一次開始接觸底片相機,從此踏上攝影人生。從小喜歡去廟裡看剪黏和神像,床頭書是《山海經》跟《封神榜》。談戀愛時很少在約會,都在衝廟會。
曾任職蘋果日報副刊攝影記者14年,主跑旅遊與美食。時尚、人像、婚紗、美食、商品,都曾是他鏡頭下的主角。30歲之後,或許是歲月的洗禮,或許是神明的召喚,他開始全心全意記錄廟會與祭典。曾獲多次新聞攝影比賽生活民俗類大獎,亦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經常參與各地民俗與文化類記錄片平面攝影與製作統籌。現為陳逸宏攝影工作室(EyeShot Photo Studio)負責人。
⊹
🔍一葦文思書目|誠品線上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3O年庶民信仰影像全紀錄
☞酒量超好的照府王爺,隨白沙屯二媽遊庄
☞《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
作者:陳逸宏/ 口述;沈維巖/ 文字撰述
出版社:一葦文思
◆台灣民俗信仰學者 林茂賢——專文作序
◆攝影家 張照堂、陳伯義/台南國際攝影節總策展人 黃建亮/白沙屯拱天宮主委 洪文華——專家推薦
◆白沙屯拱天宮文化組執行長 洪建華——專業審定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工的陳逸宏,
用三十載光陰與數以萬計的影像,
為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錄下最珍貴的感動與瞬間。
▌延伸閱讀
☞《論攝影》
☞《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神明微歷史、拜拜小知識 (口碑紀念版)》
☞《廟宇覺旅:走訪台灣十條心靈朝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