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添加物、無色素、無防腐劑|劉梓潔的原型人物
撰文 劉梓潔關於劉梓潔| 1980年生,彰化人,曾任記者、編輯、文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等。 著有《父後七日》、《親愛的小孩》、《遇見》、《自由遊戲》、《希望你也在這裡》等。 現為作家、編劇,並任教於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
去年底,好友比我先去看了電影《遊牧人生》,他說:「是一個小兔的故事。」
小兔是我幾年前的小說《遇見》的首篇主角,很難用一句話確切形容是個什麼樣的人,但看了《遊牧人生》之後我懂了,簡言之,是在路上的人。但我是在路上遇見小兔的嗎?是在往滇藏山區路上一起包車的率真女孩?是在青年旅館庭院一起曬襪子的陌生旅人?我們像《遊牧人生》裡四處為家的流浪者嗎?
事實上,很難具體地說出「原型」或「母體」來自「誰」(Who)。對我來說,毋寧更像來自「什麼」(What)。隱隱約約感覺到「什麼」了,知道它要來了。我沒生過小孩,但或許就像羊水破了或陰道開了幾指,或是小孩餓了要換尿布了,母親會直覺知道一樣。
例如再更早一點,三十出頭歲的我像在說「我想買玩具」或「我想吃麻辣鍋」一樣、衝動任性說出「我想生小孩」時,某個原型就被召喚出來了,接著那篇萬字小說的一字一句,都順暢得不得了。節奏、韻律、抑揚頓挫都像自己已經找好位置一樣,我只是透過手指在鍵盤上把它們敲打出來——那是〈親愛的小孩〉。
〈小兔〉則是我在海拔三千多公尺的飛來寺,被高山症整得又冷又睏又頭痛,卻在黎明時分,感受到了某種力量在守望眷顧著我,因此如何顛沛流離都不足懼。我甚至可以住在帳棚、跟著牧民逐水草而居,那種放浪的心境與想望,也許只有一個早上,但它便像一個胚胎住進來了。養著先,我懷胎般的,等待它成形。
那麼,《自由遊戲》裡的茉莉呢?這既是女神又是煞星的豪放女野馬?有參照的原型嗎?又是何時投胎的呢?
我到小說出版好久之後,重新看了一九九一年的日劇《東京愛情故事》,恍然大悟,原來創作時縈繞腦中的茉莉那無死角的笑容,就是鈴木保奈美飾演的莉香啊!正向健康光明,什麼都打不倒,淫浪穿過愛慾修羅場,仍然澄澈透明。但,以此類比,是在對經典致敬或模仿嗎?
不,事實上是,想像自己是一部車,行駛於道,看過什麼、經歷什麼、想過什麼、愛過誰、傷過誰,都被行車記錄器記下,不重要的自然刪除,重要的成為印記,記錄影像不會是「小說」,然而此時此刻能夠寫下什麼,都來自此時此刻之前的這一段路程的累積。
因此我可以說,茉莉不是莉香,但莉香確實透過觀影,投射在我的視網膜,再變成一種獨特的莉香濾鏡,加在各種濾鏡裡面,而我透過這個多層膜鏡片,看到了茉莉。
養生正紅,原型食物風行,與原型對比的,是「加工」。那麼既沒有一個確切「原型」,小說人物也都是加工而來嗎?這樣吃了會不會不健康啊?
這時我便又想到年少時候讀過的蘇偉貞的《沉默之島》,她在小說裡提出了「原人」一詞,未經雕琢的、只有原始的本能與意志、極為稀少的人。也許每個小說家在創作中尋求的,就是找到或是創造出這樣的人物吧。我也帶著我筆下的女主角們一同逼近這樣的存在。
有人問安伯托.艾可:你怎麼寫作?艾可回答:「由左至右寫。」靈感或原型人物或許在某一瞬間像靈魂附體般慷慨示現,但小說家們追求的,或許都只有這麼單純的事,無添加物、無色素、無防腐劑,一如書寫至凝神時刻,除了鍵盤聲什麼都不存在。
《遇見》 作者∣劉梓潔 出版∣皇冠 |
《自由遊戲》 作者∣劉梓潔 出版∣皇冠 |
《沉默之島》 作者∣蘇偉貞 出版∣印刻 |
《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自白》 作者∣安伯托.艾可 出版∣商周出版 |
誠品書店|名人夜讀CELEBRITY SALON|
週六深夜,與讀者在誠品書店信義店3F典藏敦南專區相會|活動同步於誠品書店Facebook線上直播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迷誠品Podcast「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