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道九一一:《黑暗旅遊》特別企畫
撰文 徐珮芬(詩人.作家)西班牙作者米莉安.德爾.里歐(Míriam del Río)的《黑暗旅遊:暗黑吸引力的目的地》收錄全球六十個黑暗地景,它們都因歷史、文化、環境,與死亡或危險息息相關,卻年年吸引大批觀光客前往一探究竟。
邊境解封似乎不遠了,在那天到來前,南方家園邀請作家、學者書寫他們的黑暗旅遊經驗,可能是一趟親自踏查的旅程,或是某次靈異顫慄事件——歡迎光臨暗黑世界。
她不知道九一一
「我不知道九一一,那是什麼——購物中心的名稱嗎?」年輕女孩眨著無心的大眼睛,她擁有極美的琥珀色瞳孔。她說她今年十八歲。
不可能,我說。我想她在開玩笑。我們在紐約布魯克林的青年旅館相識,她要我推薦紐約市的「必訪景點」。
「我想妳可以去九一一紀念館。」我想了一下。
「九一一?那是一個購物中心嗎?我沒聽過——為什麼我要知道?」來自印度的的十八歲女孩噘起嘴,顯然對我的驚愕感到不耐。
後來我們仍然一起搭上地鐵前往市區,接著在九一一國家紀念博物館外的地鐵站門口分道揚鑣。我看著她頭也不回,急急往紀念館旁的H & M前進。後來,我一直無法停止思考她的問句,以至於在博物館裏難以專心聽導覽。
幸好那是我在旅程中第二次造訪九一一紀念館。就和記憶中參觀過的那些災難回憶地並無二致,空氣中有無數無形的手,捏住旁觀者的鼻子,要人覺得溺水。就連正值小獸時期的幼崽,走進此處也不敢奔跑和高聲尖叫、行使專屬於孩童的歡快。
圖片提供:徐珮芬
許多螢幕圍繞著我,反覆重播那一日。那一日⋯⋯各國新聞台是如何插播這一則巨大的災厄:那飛機被劫了、往世界高樓衝撞的一瞬⋯⋯我們「必須」複習那一天:人類史上的一池泥淖。我們必須反覆讓自己赤足踏入,以記好那黏膩的感觸。
然而,我竟無法不覺得這一股悲傷,某種程度上是屬於西方的——至少,不是屬於我的。當我戴上耳機試著聽死傷者給親人的電話錄音時,其實並無法充分運用第一直覺,名正言順地接收那些壓抑著的苦楚,只因為母語的緣故。
我無法悖離直覺。為此我無比慚愧。
關於紐約的事情,我記得的不多,只有一個畫面至今仍清楚地存在:走出博物館大門的那一瞬間,明明十月的陽光相當刺眼,我卻看到白色的霧從路旁水溝蓋中勢如破竹地冒出,那一刻幾乎以為我在黃石公園的老忠實旁。然而這裏當然不是西岸,這裏是世界最大的蘋果之核。
我就這樣停在原地望著白霧。這已經是三年多前的事情,至今仍想不通,那些霧怎麼來的。✦
・
・
・
・
☞《黑暗旅遊:暗黑吸引力的目的地》
警告:這不是一本旅遊指南
你去過核電廠爆炸後的廢棄小鎮嗎?你知道有一座橋,所有小狗經過時都會興奮地跳橋自盡嗎?你逛過專賣魔法與巫毒用品的巫術市場嗎?你敢探訪進去就再也出不來的黑山嗎?你想報名連環殺人魔與恐怖慘案的導覽團嗎?你可以想像今日仍有活在石器時代的失落世界嗎?你願意進入掛滿塞滿木乃伊的地下墓穴嗎?你想在惡名昭彰的精神病院住一晚嗎?
這是一本介紹世界各地因歷史、儀式、文化或自然環境而散發黑暗光環的種族、城市、博物館、醫院、監獄、墳地、森林、海岸等。這些地方都跟死亡、神祕、遺棄、殘忍甚至危險息息相關,卻年年吸引大批懷抱畏懼又好奇的觀光客前往一探究竟。
▌撰文者簡介|徐珮芬
花蓮人,清華大學臺文所碩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周夢蝶詩獎及國藝會創作補助等。2019年美國佛蒙特駐村藝術家。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2015)、《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2016)、《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2017)、《夜行性動物》(2019),小說《晚安,糖果屋》(2021)。
{本內容由撰文者及南方家園文化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首圖來源:Lars Mulder from Pexels}
▌閱讀更多《黑暗旅遊》特別企畫|我與暗黑世界的擦身而過
☞陳小雀:三文化廣場的幽魂
☞蔡琳森:眼鏡
☞黃涵榆:給我暗黑其餘免談
▌延伸閱讀
☞晚安,糖果屋——專訪徐珮芬
☞失去和找回的,已是不同形式的東西──《提案》:失物借閱所 LOST, and FOUND
☞點播給「失去」的歌與書單!【失物借閱所】特別企畫 feat. KKBOX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