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下對吃飯快慢的成見,讓一餐以音樂收尾:林暐哲給孩子的Music After Dinner樂單
撰文 林暐哲・插畫|若凡如果有第二個嘴巴,就可以邊吃飯邊講話!
在餐桌上好好吃頓飯要常常練習,不厭其煩,尤其跟還在學習用餐的女兒一起更是個具有高度挑戰性的活動。無論如何這些年下來,我發現要保持愉快用餐最關鍵的是——大人不能動怒。
因為大女兒愛講話,全家一起吃飯多了樂趣,也生出許多吃飯太慢、太快相關的麻煩問題。我和太太必須輪流在她講得興高采烈的時候,提醒她盤子裡的飯菜還剩下很多。有時候用唸的要她專心一點,效果不是很好,原來小朋友根本不懂「專心」是什麼意思。換個不同的方式,來點創意告訴她嘴巴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妹妹,妳需要多一個嘴巴才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說話對不對?那妳另外一個嘴巴要放在額頭上還是臉頰上?」
話才講出來就發現糟了,她放下筷子「專心」跟我討論第二個嘴巴要放在哪裡最好。「把第二個嘴巴放在肚子上最好了吧!這樣食物就直接跑進胃裡,原來的嘴巴就可以跟你們聊天,一直說話。」
現在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其伶牙俐齒非常驚人,有時候會讓父母完全招架不住,哭笑不得。本來希望她可以專心吃飯的用意沒達成就算了,桌上的食物瞬間zoom out變成背景,父女倆不停研究起第二個嘴巴甚至第三個嘴巴。坐在對面的太太好傻眼,這麼辛苦燒了一桌好菜,這兩個傢伙到底在幹嘛?
太太終於忍不住說話了:「妳要快點吃喔,媽媽幫你把蝦子都剝好了,快點吃啦。」
「等一下,因為我還沒有第二個嘴巴。」
太太看了我一眼,很堅定地對著女兒說:「妹妹,妳現在先吃一個蝦子,先不說話,吃完再來想第二個嘴巴。」
妹妹識相地夾了一隻蝦子,放在嘴巴裡說:「蝦子很好吃。
「爸爸你看,我現在嘴巴裡有蝦子可是我還是可以說話,我不需要第二個嘴巴了。」
學女兒把一口飯嚼到最爛,竟嚐到了新的味道
身為一個常常懷疑是否過度寵愛女兒的爸爸,眼睜睜看著20分鐘過去她只吃了一隻蝦子。我好擔心她被媽媽唸,當然也會擔心她是不是吃不好。就在那個瞬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看了一下自己的碗,不知道什麼時候早就吃完了,我想起小時候被我媽跟身旁的阿姨訓斥,「你吃那麼慢,吃飯都不專心,以後長大什麼事都跟不上。人家大哥吃飯一下子就把菜掃光光了,男生吃飯就是要快才有男子氣概,你怎麼拖拖拉拉像個女生一樣!」
這種教育方式,讓我不但學會狼吞虎嚥,而且還沾沾自喜的以為自己很有男子氣概,為我日後的胃潰瘍打下牢不可破的基礎。
我跟女兒一樣從小也是個愛講話的小孩,我一直有個疑問:到底吃飯的時候能不能講話?當了爸爸之後我有機會重新把這個問題想了一下。因為跟女兒一起吃飯要注意她吃得好不好,要邊吃邊教,我才發現我自己吃飯太快的習慣還真難改。她現在會一口飯咀嚼到都完全軟爛才願意吞下去,我忍不住好奇問她說這樣食物還有味道嗎?她的回答嚇了我一跳,她說:「會有不一樣的味道,會有真正的味道。」我立刻學她把一塊三層肉夾起來放到嘴巴咬到跟她一樣爛的程度,真的有不一樣的味道,是我這一輩子都沒嚐過的肉味,有時候不知道是我教她,還是她教我。
其實我們對於孩子吃飯吃得好不好的認定標準,也還是以快慢速度為主。這樣真的是對的嗎?有胃痛的是我耶,我真的要叫她吃快一點嗎?
Anyway. 我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坐在餐桌上用餐了,我設了一個20分鐘的timer:「妹妹,20分鐘夠嗎,儘量吃好嗎?」我離開餐桌去客廳拿了一張唱片開始播了起來。飯後聽音樂是我們家的一個習慣,Lockdown不能出去運動,我只能一邊聽音樂,一邊甩手幫助消化(老人無誤)。偷偷卸下吃飯時教導女兒吃飯的責任,默默地把這件事留給還在吃飯的太太。沒想到音樂才放出來,妹妹就跳下桌跑到我身邊說:「這是Arlo Parks嗎?我很喜歡聽耶。」
說完就跳起舞來,我偷瞄了我太太一眼,繼續聽著:
Charlie drank it till his eyes burned,
Then forgot to eat his lunch…
〔post-dinner music〕
用餐不聽音樂,適合餐後的九張專輯
▌餐後助消化
Arlo Parks《Collapsed in Sunbeams》 |
Jack Johnson《In Between Dreams》 |
合輯《45 Comptines et Chansons des》 |
▌餐後動一動
Dua Lipa《Future Nostalgia》 |
Justin Timberlake《Can’t Stop the feeling》 |
Quinka, with a Yawn《Kodomo records 1》 |
▌餐後靜一靜
Arvo Part《Spiegel im Spiegel - Version for vilolin and piano》 |
Sufjan Stevens《Carrie & Lowell》 |
大貫妙子、坂本龍一《UTAU》 |
・
・
・
・
☞《Homework》試刊號「要吃?不吃?Eat,Please」
以吃試驗家的模樣
看4組家庭・5位父親・6位孩子・7位母親的不標準答案
最終發現,一起吃飯,是我們磨合彼此成為家人的開始
✦
{本內容節錄自《Homework》試刊號「要吃?不吃?Eat,Please」,由《Homework》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讓家長不哭的「一條龍餐桌」時間管理術
☞為孩子建立自信心的繪本推薦:《我可以很勇敢》
☞都是因為愛孩子、愛家人——艾瑞.卡爾畫筆下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