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直木賞名家角田光代,擅長透過書寫日常來描繪生命的變化,而「餐桌」這個再平凡不過的地方,更經常在她的筆下刻畫出動人的故事。她將人每天都需要進行的行為,透過美食、文字,串起一段段人與人之間看似緊密卻鬆動的關係,描繪日常的平和生活場景。
《昨夜的餐桌風景》由11篇微小卻溫暖的餐桌記憶構成——一個人的餐桌,是把太大的生活慢慢練習成一人份。兩個人的餐桌,是邊想起走到一起的彼時,邊過著一起走到的現在。全家人的餐桌,是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再把收穫帶回來分享。每一篇小說中,都具有平凡卻深刻的記憶,就算不再一起吃飯,卻也難以忘懷。
原來我們望向的地方,就是生活的軌跡。儘管平凡無奇的時刻,遠比快樂還要多,卻依然讓人不斷回味,難以忘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皇冠文化出版社,首圖由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過往生活的美食記憶
就算不再一起吃飯,過往對於美食的記憶也不曾消逝——
本書收入十一篇有關美食、記憶、人與人之間的分離與重合,在每個交會之間,凝視人生最雋永的風景。
▊作者
角田光代(かくた・みつよ)
1967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
1990年以作品《尋找幸福的遊戲》獲得海燕新人文學獎,2003年以《空中庭園》獲得婦人公論文藝獎,2005年《對岸的她》獲得直木賞,2007年《第八日的蟬》獲得中央公論文藝獎,2012年《紙之月》獲得柴田鍊三郎獎、《彼方之子》獲得泉鏡花文學獎,2014年《我心裡的她》獲得河合隼雄物語獎。
Q1. 本書所收錄的小說,最早是刊登於雜誌上的連載作品。當時您是呼應每期的特集內容來撰寫這些故事,老師能否分享這些故事的誕生過程,您是如何從特集主題進一步去找到您想寫的內容?是否有任何書寫的靈感來源呢?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當時我在《Orange Page》上連載短篇小說。這是一份歷史悠久的料理雜誌,隔週出刊(每兩週出刊一次),隨著季節更迭,雜誌也會推出不同特集。
我會配合特集主題挑選小說的題材。比方說,特集主題是「鐵板料理」的時候,我就寫了獨居女性購買了一臺鐵板燒機的故事。構思之前先有個特集主題,感覺就像能獲得寫作靈感的提示一樣,幫了我很大的忙。
▌回味記憶中的美食
Q2. 承上題,像這樣有意識地配合雜誌內容去創作,對老師來說,是否有任何挑戰或刺激?
圖片來源:《ひねくれ女のボッチ飯》_テレビ東京
配合雜誌特集撰寫小說,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嘗試,所以一開始還想著,會不會很難呢?不過實際上寫起來卻意外地順利。
其中有許多我所不知道的新知,比方說預先儲存防災食品,再一邊確認保存期限一邊消耗、更新庫存的「循環儲糧法」,以及將事先調味好的食材裝入保存袋冷凍,自製快煮食材包……這些都是我看了這本雜誌之後才學會的新知。
Q3 這本書以各式各樣的「餐桌風景」,所描繪出的「生活感」十分迷人,有一個人、兩個人的餐桌,也有一家人或一群人的餐桌;在老師先前的作品《銀之夜》中,也透過不少用餐風景描繪角色的關係變化。而您在後記中提及:「有人相伴的餐桌,還是遠比一人獨坐的餐桌更容易留存在記憶當中。」老師對於「餐桌」的細膩觀察與體悟,是否與您個人生活經驗有任何連結?
圖片來源:《ひねくれ女のボッチ飯》_テレビ東京
原則上我們每天都要吃三頓飯,無論在學校、在家庭都一樣;出社會之後,我們也有機會和家人、朋友、工作上往來的對象同坐一桌吃飯。所以我也有許多與餐桌相關的回憶和經驗,但我個人的這些經驗,並不會與小說產生任何連結。
(我不會把實際發生過的事情和個人經驗、感情寫進小說裡,小說全都是基於想像寫作而成。)
Q4 書名《昨夜的餐桌風景》中使用「昨夜(ゆうべ)」很有意思,除了聯想到一天中最能花心思好好料理,或和人同桌吃飯的時間幾乎是以晚餐居多,同時也讓人想起曾和人共度或獨自經歷的餐桌時光,以及伴隨而來的回憶。能否請老師談談書名是如何發想的呢?
圖片來源:《ひねくれ女のボッチ飯》_テレビ東京
由於原本在料理雜誌上連載,對方又邀請我撰寫料理相關的小說,因此自然而然便想到了「餐桌」這個詞。不過比起今天的餐桌、明天的餐桌……我更希望將隨著一天天過去、一天天更新,不斷成為「過去」的餐桌當作主題。
書名裡的「ゆうべ」也可以寫成漢字「昨夜」,但日文書名並沒有採用這個漢字,是因為這個詞的時間界線比較模糊不清,無論傍晚或深夜,我們都會說是「ゆうべ」。
另外,這個詞也有「晚會」的意思,例如「たのしいゆうべ(愉快的晚會)」、「音楽のゆうべ(音樂晚會)」等等。我喜歡這種不拘小節的曖昧感,於是便決定使用這個詞。*
*由於中日文使用上的差異,中文書名以不偏離原意,並同時帶有作者所描述的想像空間等因素為主要考量。
Q5 書中故事的創作時間與疫情重疊,也因此在描繪「變化」上,老師除了透過餐桌風景、時間流動這類較自然的切入點呈現關係與生活的轉變,也有些變化,因為疫情而帶有幾分「無可奈何」的色彩。而無論是〈爸爸餐媽媽餐〉中的家庭重組,或是〈她的食譜〉對緣起緣滅,感覺老師對於「變化」的態度滿中性,甚至是偏正面的。老師是如何看待變化呢?
圖片來源:《ひねくれ女のボッチ飯》_テレビ東京
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我看著報導都覺得臺灣的應對方式好優秀哦!(雖然實際住在臺灣的讀者,也可能會有不同意見就是了……)
在日本,我們有過許多令人感到「?」的措施,例如在禁止外食、禁止旅遊的時期推行GoTo旅遊補助,社群媒體上也有許多挑剔他人行為舉止、加以嚴詞批評的聲音,社會上彌漫著一股看不見未來的沉重氛圍。
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次在疫情期間連載小說的關係,這些不得不發生的變動、不得不接納的變化,我都有意識地加以正面看待,至少我們在小說裡能賦予它們正向的意義。我個人對於變化的態度還是再更慎重一些。要接受疫情帶來的「嶄新日常」,對我個人來說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Q6 承上題,〈爸爸餐媽媽餐〉中因為疫情而造成的生活巨變,或許也同樣發生在許多人的人生裡。故事角色們以俐落又動人的方式迎接這個驟變,但現實生活中,未必每個人都能夠如此。除了疫情,老師也曾有過需要面對意外巨變的經驗嗎?對於遲遲無法接受變化的人,老師有沒有任何建議呢?
圖片來源:《ひねくれ女のボッチ飯》_テレビ東京
面對生活上的變化,我自己也是比較膽小的那一類人,尤其是年輕的時候,也曾經覺得「與其面臨變化,還不如維持艱辛的現狀來得好」。拿我自己曾經離過一次婚的經驗來說,當時我並不是因為捨不得和對方分開而不願離婚,而是害怕過往的生活驟然改變,所以遲遲難以接受。
但實際上離了婚之後,我的心情輕鬆多了,也一口氣看見了許多以往沒能看見的盲點。這經驗讓我學到,變化其實並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有時候反倒是固執於不變,才會讓我們失去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物。
還有,人是一種「絕對免不了改變」的生物。我自己是如此,對方亦然。還是接納變化,人生才能過得比較輕鬆一些──現在我這麼覺得,也想這麼告訴年輕的讀者們。
Q7 本書收錄的故事中,老師有沒有最喜歡,或印象最深刻的作品?為什麼?
圖片來源:《ひねくれ女のボッチ飯》_テレビ東京
沒有耶……抱歉。
Q8 老師在後記中提到,比起美味,您更重視同桌吃飯的趣味。老師能否分享您記憶中最難忘的餐桌時光?在您的日常生活中,最常出現什麼樣的餐桌風景呢?
圖片來源:《ひねくれ女のボッチ飯》_テレビ東京
和朋友一起喝酒吃飯的餐桌時光是最難忘的。今年一月,我去拜訪住在香港的朋友,她和她的幾位朋友,再加上我和我的丈夫,一群人一起吃了酸菜魚。其中許多人都是初次見面,但只是彼此說著「好好吃」,餐桌上的氣氛便熱絡起來了。
將白飯加入剩下的酸菜魚湯裡,再打入雞蛋,煮成日本風的菜粥,一群人興高采烈地分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至於最常出現的,則是在自家或居酒屋,和丈夫一起吃吃喝喝的餐桌風景。
Q9 請問老師是個擅長料理,或是喜歡料理的人嗎?〈歡迎來到料理界〉中寫道的料理哲學十分有趣,也很有道理,老師也有屬於自己的料理哲學嗎?
圖片來源:《ひねくれ女のボッチ飯》_テレビ東京
疫情之前,我曾經公開說過自己愛做料理。
但疫情期間,政府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時候,東京的餐飲店要不是暫停營業,就是不得不提早打烊,不再能隨心所欲地一間間到酒吧喝酒。那段時期總是必須自己煮東西吃,我因此變得不太喜歡做料理了。
那時候我才想,原來對我而言,保有「可以自己煮料理來吃,也可以外食」的選擇權,是件這麼重要的事。
Q10 非常感謝老師接受訪問。閱讀這本書,彷彿也喚起了我們記憶深處某張餐桌,以及當時的光景。最後,想邀請老師對台灣讀者說些話。
圖片來源:《ひねくれ女のボッチ飯》_テレビ東京
今年四月,我去了臺灣一趟,覺得臺灣人真的很重視品嘗美食,以及和家人朋友一起用餐的時光。所以即使身邊都坐著不認識的陌生人,我在臺灣吃飯仍然補充了滿滿的活力。
▌更多【皇冠文化出版】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