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劇作家魏于嘉的劇本曾獲得無數獎項,充滿想像的奇異世界,搭配寫實的人物設定,在異想與荒謬之間輪轉,將不同的社會議題融入其中,卻仍然充滿戲劇性,展現其獨一無二的特性。
《我跟世界有著時間差:魏于嘉劇本集》一書中,收入魏于嘉經典的五部代表作品,分別為:〈城堡裡的公主〉、〈現世寓言〉、〈媽媽歌星〉、〈大動物園〉與〈空襲警報:貳零肆玖〉,創作歷程分別橫跨 2013 年至 2019 年,從中能夠感受到劇作家關注議題的改變、還有創作歷程的轉化。
劇作中疊合人類與動物,交織出複雜的情感流動,描繪被社會所忽視的小人物在人生不斷掙扎,顯現人類的無助、慾望,如何扭曲、重塑,繼續堅韌地存活。此次特別邀請到台灣劇作家施如芳,透過他專業的視角,帶領我們感受魏于嘉劇本的魅力與特色。
{本文經授權轉載秀威資訊,首圖由秀威資訊提供}
▌從邊緣發現光明的存在
榮獲無數獎項的台灣劇作家魏于嘉的劇本集,當中收入五部最精典的代表作品。
從瘋狂無邊的劇本中,看見每個小人物的人生與種種掙扎。
▊作者
魏于嘉
台灣劇作家,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主修劇本創作,歷來作品包括一般戲劇、音樂劇、電視劇本及跨界展演,曾獲臺灣文學獎、臺北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
多部作品已譯成英文,並於紐約演出。
魏于嘉劇本引發共鳴的社會議題
圖片來源:秀威資訊提供
創立一年的「序場」劇本發展中心今年舉辦首屆「焦點讀劇節」,聚焦劇作家魏于嘉,也促成了劇本書《我與世界有著時間差》的出版,華文世界的讀者終於有機會捧讀傳說中不易懂、不好演的魏氏劇本。
魏于嘉的劇作多年前就被譯成英文出版了。先有 2013 年拿下臺灣文學獎首獎的〈現世寓言〉參加了國際筆會世界之聲的讀劇節(PEN World Voices:International Play Festival),後有〈大動物園〉入選紐約 New Ohio Theatre 作品發展計畫,2022 年在紐約大學上演。《我》所收錄的作品橫跨前後十二年,除上述兩齣戲,另有作者第一部長篇劇作〈城堡裡的公主〉,2019 年以戰爭主題寫成的〈空襲警報:貳零肆玖〉,以及描寫單親媽媽非法移民日本在歌舞伎町討生活帶大女兒的〈媽媽歌星〉(今年下半年將重新製演成台語版哦)。
圖片來源:秀威資訊提供
國際劇場界對魏于嘉的興趣,顯示這位台灣劇作家用中文寫作的劇本跨越了性別、地域與國族文化的差異,說著能引發共感的世界性語言。我所認識的魏于嘉,不曾見「獵」心喜,乘「勝」追擊,劇本誕出後,她幾乎就「放外外」了,她的編劇動機(差不多也是她的人生態度),讓我想到小說家西格麗德·努涅斯獲頒美國國會圖書獎時說的話:「我成為作家並不是為了尋找同好,而是我以為,這是一個可以獨自躲在房間內完成的事。寫作過程中我被世界拋棄,卻也同時成為世界的一部分,這是多麼難得的奇蹟。」
▌更多劇場藝術背後秘辛
魏于嘉劇本不同角度詮釋邊緣人物
圖片來源:秀威資訊提供
既是同行,又有私交,我以為我認識魏于嘉。她的生活與一般人沒啥大不同,但她的劇本,能讓我每讀一次驚異一次:怎麼她看進去、玩出來的世界會長成這樣?聽讀劇的時候,沒有舞美的極簡陣容,只要乘上她時時刻刻的思辨心流,導演演員就能變得神乎其技,給聽者帶來高 CP 值的感官享受。
〈媽〉是我讀魏于嘉的入門作,角色都是「人」,主角極難得的有名字,所以最為可親,也容易吸引人投射自己的生命經驗(須知魏非但不想建立連結,還著意切斷連結,例如聲明自己家庭是單親藍領沒錯,但〈媽〉和〈城〉純屬虛構,不是她的故事,她寫〈大動物園〉但沒特別愛動物,愛動物的是當初委託命題的導演),其他作品有獸人、鳥人、樹人橫行,太多天外飛來一筆,你沒法循邏輯脈絡測中下一場她會出什麼角色、「鬧」出什麼情節來!
大動物園(序場劇本發展中心提供,廖行寬攝影)
鬧到極致就是末日了。你以為世界末日是某一天?魏于嘉肆無忌憚,把時間空間打開開,教你悚然一驚,原來隨時可能世界末日。〈現世寓言〉有段戲,一家人(狀似)趕熱鬧去看個黃色小鴨,瞬間被地震引發的海嘯沖散,丈夫當下決定棄太太救女兒,女兒抱緊爸爸坐在鴨子便器上,「爸爸奮力划著,好似一對亡命鴛鴦」。
城堡裡的公主(序場劇本發展中心提供,廖行寬攝影)
魏于嘉擅長為即時新聞、生活場景注入末日感,情節與情感同時抵達高潮,這是戲劇的魔力時刻,不可多得,魏卻彷彿俯拾可得。
魏于嘉分明懂得人生是探不到底的深淵,她的故事常可見所謂底層、邊緣的弱勢,但沒人在哀爸叫母,反而有掌控別人他物的原力。魏于嘉創造的情境,永遠在苦中作樂,她把苦樂推到極限,結果不生悲,往往 high 到最高點,過程中有大大小小的反轉供你心領神會,觀演者多數會被操到只顧著「活著」,渾然放棄再去辨析其中的真假善惡,是苦是樂?
魏于嘉劇本中人類與動物的奇異世界
城堡裡的公主2(序場劇本發展中心提供,廖行寬攝影)
相較於小說和影視,舞台劇原本就更為「活在當下」,但魏氏劇作的這股力道,又非比尋常。
魏于嘉一寫「動物」,創造起腦洞大開的奇觀,狂野程度更甚於寫「人」——《城》穿乳牛裝的販售員算啼聲初試吧,《現》的經典角色,偽裝成人進入魚罐頭工廠、聽最後一個地球人說老半天話的 Polar,當觀眾後知後覺牠原來是吃了黑熊愛人活下來的北極熊時,已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了——像「人」與「動物」共舞的〈大動物園〉,雖有寫實的地基,魏于嘉虛虛實實從絕種的雲豹寫到 AI 機器人概念的水母,還不讓戲終結在動物園飛灰煙滅的感傷中,非讓 PARADIES 的酒保出來大篇 SOLO,說出「人是被撕了翅膀拔了皮毛刮了鱗片的動物」不可。
空襲警報(序場劇本發展中心提供,廖行寬攝影)
我在「有完沒完」的不耐煩體感中,電光石火地意識到,對魏于嘉來說,「人」不管幾歲不管男人女人,動物就是動物,是動物就能不想過去、不猜未來,拿全副力氣與當下肉搏對戰時,就無所謂失敗╱勝利、邊緣╱中心。
原來于嘉是這樣看世界的啊……(我已經聽見她嘿嘿兩聲,「你不必來跟我對答案」)
✦
▌紀錄更多藝術家背後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