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度關鍵字「台灣感性」!韓國學生揭秘熱愛的懷舊街景與人情味|迷誠品 YouTube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這個詞彙其實是源自韓國網路文化,形容台灣獨有的街景、文化和日常生活氛圍,像是懷舊的老街巷弄、略帶雜亂卻復古的招牌,還有充滿人情味的生活節奏,這些都成為韓國年輕世代眼中十分具有詩意與溫度的風景。書送話題這次也實際邀訪到來台六年、目前就讀電影系的韓國人小金,分享他對於台灣感性的想法。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台灣街道哪裡好看?帶你認識不同面向的台灣感性!|書送話題
➤什麼是台灣感性?
談到「台灣感性」一詞,小金說明其實「感性」(감성)這個詞彙在韓國並非浪漫的意思,而是偏向一種氛圍感,也就是「台灣味」。台灣感性可以是老街巷弄、復古騎樓,還有那些帶有歷史印記的生活場景;也可以是獨有的生活步調與濃厚的人情味。它可能是你在家附近巷弄裡常吃的一間麵店,或是換季時經常送洗的傳統洗衣店。
這些生活場景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某個陪伴你或家人成長的地方,不僅僅是消費的場所,更是承載著人際溫暖互動的空間。它記錄著無數不可抹滅的回憶,是在地文化與情感的連結,也是那份獨一無二的故事,才能讓台灣感性的溫度得以延續,成為在地的特色。

-台灣感性在韓國人眼中是一種氣氛的意思
➤跨文化視角:建築街道成為台灣感性的載體
小金分享,在台灣的許多區域可以看到新舊建築巧妙融合,老舊與現代並存卻不感突兀。像許多來台宣傳或旅遊的韓星,經常會與台灣具有特色的建築與街道合影,這種融合的氛圍成為他們喜愛的獨特風景。
為何韓國人喜歡台灣的老屋景緻呢?因台灣有不少數十年歷史的老屋保存得相當完整,而這些老建築其實正是韓國人懷念兒時記憶的象徵。與台灣相比,韓國街道上的建築新舊分明,很少出現建築混合共存的情況。還有台灣在建築、招牌以及公共設施的色彩運用上非常大膽鮮明,而在韓國的建築中,則偏好使用明度較低的色調,這也是他們為何對台灣街道有感的原因。

-小金鏡頭下的台灣街景
➤從字裡行間感受台灣溫度
不只是透過照片,也有書籍深刻描繪了台灣感性的獨特風貌。在《台北字遊行》、《走進老地方的時光機》和《我台北,我街道》這三本書,分別以圖文帶領讀者走入台灣城市,探索獨特的生活節奏與情感溫度,深入感受周遭生活的真實與美好。
《台北字遊行》用街頭創意貼紙、招牌塗鴉,結合五位創作者的文字,製作成一本在地的圖文合集。透過這本書,讀者能從不同視角感受台北的魅力,發現最美的風景往往就近在眼前。其中,小金特別喜歡書中「環島」路牌,因為他覺得旅行是體驗一國文化最好的方式;斑駁塗鴉牆上寫著「我的愛不會在日出就終結」,在韓國這類塗鴉通常很快被清理,讓他深感珍貴;還有用色大膽的「青蛙撞鮮奶」招牌,其獨特手寫字體和互補配色讓小金印象深刻,認為這種設計容易吸引大眾的目光。

-小金認為台灣是座島,若是想感受一個國家的文化風氣,環島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點我線上收藏《台北字遊行》
在《走進老地方的時光機》裡面,描繪台灣街道曾經繁榮的樣貌,呈現歷經歲月更迭後的對比,還有背後蘊藏的歷史故事。其實小金曾經在木柵生活過一段時間,而在書中就有提到木柵被稱為「石碑城市」,因為台灣人特別喜愛立石碑。當時,不僅屠宰場和學校會設置石碑,還有專門用來紀念在戰爭中英勇犧牲戰士的忠魂碑。
不只人有回憶,台灣的巷弄中也蘊藏著屬於在地的過往。儘管隨著時代變遷,這些記憶可能逐漸被人們淡忘,但陳舊的建築與街道,依然是過去台灣聚落最有力的見證。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歷史的積澱,才能讓一個地方孕育出獨特而深厚的韻味。

-木柵被稱作「石碑城市」

☞ 點我線上收藏《走進老地方的時光機》
《我台北,我街道》靈感源自《我香港,我街道》,由20位作家以「他們的故事,我們的台北」為主題,描繪人與土地的連結。作者感受到台北珍視人權與自由,包容多元思想,讓這座城市充滿溫度與包容。李桐豪在其中一章節〈走在一場電影裡〉寫道,他在西門看完《月老》走出影院後,意外看見柯震東打工的日料店,虛實交錯之間,彷彿走出電影院,卻又好像還置身於電影場景中。
其實韓國人對台灣電影印象深刻,尤其是《不能說的秘密》,吸引不少觀光客前往真理大學和淡江高中朝聖。另一類熱門作品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時代》,讓韓國人認為台灣電影多聚焦「校服」、「高中生」與「校園戀愛」,甚至帶起 K-pop 歌手穿著台灣校服拍照的潮流。

-圖片為李桐豪〈走在一場電影裡〉內文,收錄於《我台北,我街道》

☞ 點我線上收藏《我台北, 我街道》
✦
☞ 加官方LINE好友進入【通往誠品的任意門】領取獨家限時優惠
▌更多迷誠品最新影音文
☞「拖延症」是效率殺手,還是醞釀靈感?掌握心態破解行動力真相
☞死亡不是結束,而是自我追問的開端,郭強生談《死亡可以是溫柔的》
☞台灣漫畫家洪元建談《宅男打籃球》連載十年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