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打籃球》是台灣漫畫家洪元建與編劇協力滷蛋周製作的作品,以週為單位連載,至今已超過十年,講述魯蛇周大華他在人生迷惘的時期重新接觸籃球,透過籃球重燃希望的故事。
本集邀請漫畫家洪元建老師與我們對談,透過收聽迷誠品 Podcast 或是閱讀此篇文章,我們聊了他對籃球的熱愛、即便有《灌籃高手》這座高山,他為何選擇寫實作為創作路線?對於作品的完結,他最擔心的是什麼?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台灣漫畫《宅男打籃球》劇情介紹
「這個世界其實有很多問題,我相信很多人在學校的時候應該都有想過自己十年後的樣子,然後我也相信大部分的人應該不會如想像中美好。」在線上漫畫平台 LINE WEBTOON 連載長達十年的長青作品——《宅男打籃球》作者洪元建以籃球為主題創作,卻沒有意圖刻劃成像是日本運動漫畫裡的高中生一樣,走燃燒青春、稱霸全國的熱血漫畫路線。
反之,《宅男打籃球》的主角周大華是一位正逢中年危機,人生處於失志的低谷狀態,作為一位鄰近三十歲,過去學生時期的風光早已淡然消逝,成為每天為生活瑣事煩惱的普通人。一切的轉機是周大華遇到阿基和「美又大漢堡隊」的隊友,重新拾起荒廢已久的籃球,從籃球再度找回過去遺失的自己,獲得成長的故事。
洪元建以朋友作為創作原型,並投注自身對於籃球的熱愛創作出《宅男打籃球》,他細細描繪打球的各種細節,無論是對於籃球感到熟悉或陌生的讀者,都能從中學習到籃球的規則與樂趣。
「我的作品大部分的角色,未來都不會以籃球為工作,或是沒有足夠的能力。」洪元建提到,他認為《宅男打籃球》雖然是一部籃球漫畫,但相較起主角,籃球的位置更趨向於配角,來陪伴漫畫中的人物:「但籃球用不同角度陪伴他們度過人生低潮。」
台灣漫畫《宅男打籃球》的創作契機
洪元建除了畫籃球,本身也著迷籃球。他提起第一次認識籃球的契機,源自於學長熱烈討論 1992 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上美國知名籃球員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的驚人表現,跟上電視轉播的他回想第一次看到麥可.喬丹的第一印象:「喬丹相對其他黑人運動員來說,眼神更加銳利。」
除了深深愛上 NBA 外,收集球卡、熱烈討論球鞋、穿著,籃球成為洪元建與好友之間談論的話題中心。與此同時,作為第一代閱讀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的經典之作——《灌籃高手》(SLAM DUNK)也成為每周期待的事之一。閱讀連載漫畫像是觀看精彩的實況轉播:「因為沒有網路,所以大家都會瘋狂在班上傳閱漫畫,急著想知道下星期那一球到底會不會進。」
▌更多漫畫清單推薦
台灣漫畫《宅男打籃球》三大亮點
《宅男打籃球》打造獨一無二的台式文化
運動類型的漫畫作品在日本佔據重要的地位,除了《灌籃高手》外,以相對寫實筆法描繪運動的作品,包含《排球少年》(ハイキュー!!)、《金牌得主》(メダリスト)等;另一種呈現方式,則是運用誇大、魔幻的手法展現運動競技,創造超乎常理的刺激感,像是《影子籃球員》(黒子のバスケ)、《網球王子》(テニスの王子様)、《閃電十一人》(イナズマイレブン)等作品涵蓋其中。
洪元建選擇建立在寫實的基礎下創作漫畫,曾經碰觸籃球的經驗,促使他描繪打籃球時,會特別關注小細節:「我剛好有經歷過,如果今天選擇超能力的作品,也許年紀輕的小朋友會看得很開心,可是我會覺得有些白費過往接觸籃球的經驗。」
不過往寫實路線作為創作方向,已有《灌籃高手》這部堪稱是籃球界的國民經典漫畫地位存在,再加上《宅男打籃球》正式連載時,洪元建認為當時的心境,早已不是創作熱血高中生稱霸全國的狀態,於是他和編劇協力思索故事角色間的意義:「我們付出很多時間、金錢在籃球上,但實質上好像沒有獲得什麼,可是一定有一大群和我們類似的人,為什麼要花費這麼多心力接觸這項運動呢?」
最終,《宅男打籃球》的故事誕生,雖然也是打籃球,但故事的目標不是贏得聯賽、爭取第一,而是透過這些面臨中年危機,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感到不知所措的大人們,籃球如何成為他們的避風港,陪伴度過苦惱的生活。比賽的輸贏不再放在第一位,當賽局結束、褪去球衣,他們仍要回歸生活,過著與凡人無異的日子,但當站在球場、運球的霎那,他們從中逐漸找到活著的意義,慢慢從低潮走出。
《宅男打籃球》連載十年的轉變
「我希望《宅男打籃球》完結後,可以繼續留著,希望下一代有機會讀到。」連載十年的漫畫,陪伴讀者度過人生不同階段,成為「我是看著這部作品長大的」的作品之一,洪元建最初是參與 LINE WEBTOON 的漫畫比賽,雖然最終沒能獲獎,但編輯看見漫畫的潛力,特別打電話詢問有沒有興趣展開連載。當時獲得機會的洪元建不假思索便答應下來,便開啟長達十年的連載旅程。
連載的壓力與負擔難以想像,甚至在起步前幾年,洪元建邊畫漫畫邊接設計案,工作與家庭兩頭燒,要同時兼顧兩邊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每周在死線邊緣交稿、空閒時間,腦袋不斷思索接下來的劇情走向,但他仍咬牙撐過艱辛歲月。提到連載期間是否經歷低潮,洪元建笑到:「我超常陷入低潮,可是我的優點是很容易滿足,畫到快要崩潰的時候,去沙發小睡一下,然後倒杯咖啡來喝,看看別人的作品,就可以慢慢回過神來。」
雖然自嘲剛開始連載時,為了符合寫實題材主題,改變了原先肢體動作,角色形象也較為美式畫風,轉為真實的人物比例,但初期卻還是有些生硬:「我跟很多人講過,初期醜到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前面還是有人看得下去,我覺得是誠意滿滿啦。」洪元建感謝始終不離不棄的讀者,但《宅男打籃球》漫畫充滿生命力的信念與熱情,透過人物展現出來,讓讀者不禁想深入了解,究竟作者想述說怎樣的故事。
「我覺得我的讀者很怕他們追了十幾年,結果最後是一個很糟糕的結局。」長久的連載經驗累積,洪元建過了連載初期看到排名上升會興奮不已的階段。現在,鄰近完結,他早已摸索出自己漫畫的讀者有哪些,並盡全力思考讓讀者感到值得且動人的圓滿結局。
《宅男打籃球》真人影視化的更動
2021 年,《宅男打籃球》的官方臉書公布漫畫即將邁向下一階段,改編為真人版影視作品。目前許多台灣漫畫作品都嘗試往不同的媒介型態發展,除了改編成影集、電影外,音樂劇、聯名周邊開發也是其中一環,加深漫畫IP的印象。
洪元建對於拍攝影視化在選角上有所堅持,由於漫畫本身不是奇幻風格,是實實在在打籃球的寫實運動漫畫,因此選角的過程中,他希望演員擁有一定的籃球基礎,才不會讓畫面過於僵硬突兀,但也必須考量若選擇擁有籃球基礎的素人,可能需要鍛鍊演技,如何在兩者之間權衡,是洪元建認為真人化困難的挑戰之一。
「《宅男打籃球》有時幾乎大部分的篇幅都在打籃球,讀者也不會覺得太膩,但是如果今天一部劇四十分鐘都在打球,就會有點搞不清楚這齣劇在做什麼。」改編影視另一個需要更動是情節,需要因應不同敘事媒介,改變講故事的方式。洪元建提到,真人版影視中,「籃球」會成為真正的配角,改由劇情為主,打球為輔,展現不同面向,但同樣搞笑、感人的《宅男打籃球》。
台灣漫畫家洪元建的創作心法分享
歷經長時間連載的洪元建坦言剛開始意識到《宅男打籃球》即將邁入尾聲的時候,不禁感到有些無所適從。相較於其他連載漫畫家,可能在十年間有七、八部作品,然而十年都創作同一部作品的他不免有些慌張,所幸後續調適過心情才有所好轉。
「你會畫到覺得很可怕,尤其是你作品沒有想像中反應那麼好的時候。」藤本樹的短篇漫畫《驀然回首》(ルックバック)中,分鏡最常出現的畫面是藤野孤身一人繪畫的背影,由此可知,單打獨鬥進行連載漫畫是件極具挑戰性的事。
因此,洪元建對於未來有心想成為漫畫家的建言,就是需要提前了解自己的性格。若對繪畫精細度有所要求的創作者,他認為不用堅持一定要進行周連載。在能夠負荷的範圍內進行創作,維護身心靈的健康,才能延長創作壽命。
繪製漫畫的過程充滿艱辛與苦惱,每周連載的行程宛如腦力激盪的大考驗,都在挑戰自我極限,但洪元建認為正面的反饋,對他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讓他能重獲滿滿能量:「雖然聽起來很像客套話,但是如果看到讀者的正面回應,很喜歡這部作品,就會覺得精神充滿活力,又能重新站起來了。」
▌最有態度的籃球漫畫!
周大華學生時期是受人矚目的萬人迷,成年後卻遭遇中年危機,成為一事無成的大人,每天都在工作與生活載浮載沉找不到目標。
直到他再次觸碰籃球,接觸身邊同樣喜愛籃球的隊友,開始找回對於生活的熱情與態度。
更多漫畫作品就在【2025誠品動漫祭】,邀你近距離感受神作的無限魅力
活動日期|2025/08/01(五)-2025/09/21(日)
活動地點|全台誠品書店、誠品線上與誠品蝦皮商城同步開展
✦
▌更多改變人生的漫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