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美術館《光》特展一賭「臺灣的文藝復興」,從黃土水《甘露水》看百年藝術史
撰文 ELLE BY DOMINIQUE CHIANG 與 SALLY CHANG1921年10月,黃土水以《甘露水》獲得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入選,蚌殼中昂然向上的少女,宛如自黑暗中走向世界,象徵臺灣文藝復興時代的降臨。同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發起人蔣渭水發表〈臨床講義:名為臺灣的病人〉一文,診斷臺灣罹患「知識的營養不良症」,須藉由文化運動醫治,而推動文化運動的組織即是臺灣文化協會。
隨著文化運動的深化,各式政治運動蓬勃湧現,臺灣文化協會於1927年分裂後影響生成多個團體,分佔光譜不同位置,共同為臺灣未來努力。另一方面,文協推展的文化運動則受到世界思潮影響,新時代的繪畫、雕刻、小說、新劇、電影紛紛誕生,與運動相輔相成新的藝術概念。藝術家追索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以文藝抵抗的路線將文協精神延伸至戰後。《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以「生命的恆流」、「風景的創造」、「大眾與摩登」與「自覺的現代性」四個子題出發,由內而外探討創作者如何從自我覺察的迸發進而書寫社會,勾勒個人和社會的交融與抵抗。
本文幫大家整理了展覽的五大看點與更多展覽作品搶先看,讓我們一起回到臺灣的文藝復興時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ELLE(北師美術館《光》特展5大亮點:黃土水《甘露水》經典再現、重建臺灣百年藝術史……)}
《光》作品看點1:《甘露水》沉寂50年終於對外展出!
黃邦銓、林君昵;北師美術館
⌾ 黃土水,《甘露水》,1921,大理石雕,80.0 x 40.0 x H170.0 cm,文化部典藏
1921年,黃土水以大理石雕刻的《甘露水》,暨《蕃童》後二度入選帝展。這件日後被譽為「臺灣的維納斯」的瑰寶,是臺灣首座裸體雕像。
刻劃一名面容充滿自信的女子,頭微微仰起,姿態挺直,雙手輕輕放在身後的蚌殼上,綻放了光一般的向上精神,神情舒緩而堅強,寄寓藝術家對於彼時正大步向前的臺灣社會的期盼與想像,也開創臺灣藝術史上的新篇章。不過,這件作品卻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消失在眾人眼前。
近幾年,人們企盼《甘露水》再度面世的呼聲始終不斷。為了讓《甘露水》重返世人眼前,林曼麗教授率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團隊鍥而不捨地追索,而總統府和文化部更是傾全力協助,塵封近半世紀的《甘露水》終於重見天日,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出!
同名紀錄片致敬《甘露水》
黃邦銓、林君昵
⌾ 《甘露水》紀錄片,2021,16mm,40分鐘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試圖穿越作品美學風格與創作者自身歷程,定錨於其成長的年代,探索其時代特質,創作者何以從中迸發力量,得以奮不顧身追求藝術,以此建構臺灣文化面貌。與此同時,本展於「當代的迴響」單元與阮劇團合作,重新演繹當時的文化劇,並邀請黃邦銓、林君昵導演團隊創作《甘露水》同名紀錄片與致意王白淵《荊棘之道》(1931)的影像互動裝置,進而顯影時代。透過與當代創作者的合製共創,在多樣化梳理展呈歷史的同時,以當代的觀點回應創作的本質。
《光》作品看點2:當年的摩登女孩們
北師美術館
⌾ 陳進,《繡裙》,1947,膠彩、絹,120.0 x 90.0 cm,私人收藏
另一方面,首次面世的陳進《繡裙》(1947)具備著摩登自信,而同樣是「摩登女孩」(モガ,moga)為對象,李石樵以大膽又前衛筆法繪下《橫臥裸婦》(1936),卻遭殖民當局強迫從第二回臺陽展撤下。
北師美術館
⌾ 李梅樹,《紅衣》,1939,油彩、畫布,116.5 x 91.0 cm,李梅樹紀念館收藏
北師美術館
⌾ 劉啟祥,《戴紅帽子的法蘭西女子》,1930年代,油彩、畫布,60.0 x 50.0 cm,家屬收藏
北師美術館
⌾ 李石樵,《橫臥裸婦》,1936,油彩、畫布,61.5 x 72.5 cm,李石樵美術館收藏
北師美術館
⌾ 林之助,《取景》,1938,膠彩、紙,91.0 x 72.7 cm,私人收藏
《光》作品看點3:透過尋常風景暗喻臺灣人的精神抵抗
北師美術館
⌾ 倪蔣懷,《真人廟》,1933,水彩、紙,33.0 x 48.5 cm,私人收藏
無論是陳植棋和倪蔣懷在1930與1933年所繪《真人廟》、郭柏川《臺南祀典武廟》(1929)與陳澄波《琳瑯山閣》(1935),皆是透過尋常風景暗喻臺灣人的精神抵抗。
北師美術館
⌾ 陳植棋,《真人廟》,1930,油彩、畫布,80.0 x 100.0 cm,家屬收藏
⌾ 陳澄波,《琳瑯山閣》,1935,油彩、畫布,73.0 x 91.0 cm,私人收藏
⌾ 郭柏川,《臺南祀典武廟》,1929,油彩、畫布,79.0 x 85.0 cm,臺南市美術館典藏
北師美術館
⌾ 洪瑞麟,《後街》,1930,油彩、畫布,65.0 x 80.0 cm,呂雲麟紀念美術館收藏
北師美術館
⌾ 藍蔭鼎,《南國之夜》,1940,水彩、紙,68.0 x 101.0 cm,私人收藏
北師美術館
⌾ 藍蔭鼎,《夜晚的麵攤》,1924,水彩、紙,68.0 x 101.0 cm,私人收藏
《光》作品看點4:萊卡相機的發明捕捉城市光影
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
⌾ 鄧南光,《東京新興攝影作品—東京小劇場實況攝影—觀眾席》,1929-35,藝術微噴
而萊卡相機的發明解放攝影,促使了新興寫真的興起,醉心其中的鄧南光攜帶鏡頭和八厘米錄像漫遊城市,亦瞥見東京五一勞動節遊行的身影,此系列與長久消失在公眾眼前的林之助《取景》(1938)相互呼應,圖中少女拿著正是當年昂貴的萊卡相機。
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
⌾ 鄧南光,《東京新興攝影作品—五一勞動節示威遊行側拍剪影》,1931.05.01,藝術微噴
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
⌾ 張才,《白俄羅斯社區代配鑰匙招牌|上海》,1943,藝術微噴
《光》作品看點5:看見當時如何發展文學與劇場運動
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
⌾ 賴和,漢詩:〈出獄歸家〉(手稿)
從文化劇傳單與劇照中,可以見到林摶秋與張維賢等先鋒如何結合文學與藝術家發展劇場運動,並使戲劇成為文協宣傳的手段。而文協的重要成員賴和以筆作為利器拚搏,本次展出他涉入治警事件的手稿《出獄歸家》(1923),為手稿完成98年後首次正式展出。
國立台灣文學館
⌾ 公演節目單(厚生演劇研究會公演)(1943年9月)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資訊
黃邦銓、林君昵
展期:2021.12.18-2022.04.24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展覽免費入場參觀,並採預約優先制
預約者得優先進場,現場同時開放無預約的朋友排隊,視館內容留人數候補入場。>> 預約傳送門
/////////////////
《光》展覽相關閱讀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語音導覽(MoNTUE北師美術館)
☞王白淵《荊棘之道》
☞朱和之《南光》
✦
▌2022最新藝文活動不錯過!
☞擅長以細膩線條勾勒出靈魂的《慕夏》,在觀展前必讀展前指南
☞臺青不kiang枉少年,聚眾叫春在年節「叫春大街」南西登場!
☞挑高 7 米「森林系」誠品嶄新登場!誠品生活竹北遠百店,來場愜意的午後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