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是青春氣息的校園,在突然的死亡遊戲之中蔓延著謊言、猜忌、危險──專訪《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作家淺倉秋成
撰文 淺倉秋成.採訪|皇冠文化向來擅長在情節埋藏伏筆的淺倉秋成,此次專訪不僅談到伏筆對故事的意義,以及自己成為小說家的契機,也從自身作品反思,想從角色身上想獲得的超能力、自己的個性等等有趣角度,並也回以相當真心的答案:「一個人的時候我最為自在。但偶爾還是會想要跟別人在一起,人類真是難搞呢。」
也許當時在我內心深處,我認為「大人已經定型了」。成年以後,人就很難坦然接受他人的意見,或是會畫地自限,也漸漸難以因為別人的話而做出重大的改變。或許當時我的想法是,就是尚未成為大人的高中生和大學生,才有辦法在故事中獲得巨大的變化、飛躍及成長。不過我目前的最新作品《不是我的炎上》(暫譯,「俺ではない炎上」),主角是一名五十多歲男子,因此或許我近來的立場已經轉變為「變化和成長是沒有年齡限制的」。
在描寫年紀比自己更小的角色時,我的經驗不可避免地也會反映在故事當中。從這個意義來說,不管是《六個說謊的大學生》還是《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都與我自身的經歷密不可分。
Q2. 您因為善於營造伏筆而有「伏筆的狙擊手」美稱,想請問您為故事所埋下的伏筆,是否背後隱含了特殊涵義?哪一本書最讓您印象深刻?
我總是惦記著,伏筆應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前半提示的資訊,在故事尾聲被翻轉,光是這樣就可以讓許多讀者大呼痛快,但我還是希望「驚奇」與故事的「主題」密切相關,這也是我的願望。埋伏筆是為了鞏固作品的主題,而不是為了製造驚奇,這樣做的結果,有時也能帶來驚奇。我總是留心這樣的先後順序,也就是避免讓伏筆反客為主。因此說得極端一點,如果能把故事寫得超精采,我覺得甚至根本不需要伏筆。但這是件難事,所以總是不小心就仰賴伏筆了。
回顧起來,每一部作品都充滿了回憶,但《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是我第一部再版的作品,在這個意義上,印象格外深刻。如果這部作品沒有走紅,不誇張,我一定已經放棄寫小說了。
Q3. 身為成功的作家,您最初創作的契機為何?有哪些作品或作家的啟蒙及影響,促使您開始創作?如果當初沒有成為作家,人生規劃又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我本來就熱愛動漫,大概在讀大學的時候,萌生出也想要自己創作故事的念頭。所以我最初挑戰的創作並非小說,而是漫畫。然而不管我怎麼練習,畫功就是停滯不前,因此終究還是放棄了。就在同一個時期,我開始在大學參加一門教人寫小說的「文學創作課」,在那裡體驗到寫小說的樂趣。
第一個讓我體會到小說閱讀樂趣的,是東野圭吾的作品。後來我開始讀筒井康隆、村上春樹、伊坂幸太郎等人的作品,受到這些大家不小的影響。漫畫方面,我很喜歡浦澤直樹的作品,小時候非常迷,讀了一遍又一遍。
如果我沒有成為小說家,現在應該是在職場上奮鬥的上班族吧。我本來就是個上班族,現在也會忽然心想:「推動這個社會的上班族真的好帥……!」在早晨的新橋站(日本首屈一指的大商業區)看到西裝筆挺的大人們神情嚴肅、行色匆匆,我就會想到「就是這些人在推動日本、推動世界」,興起一股無以名狀的感動。
往後我會把重心放在小說創作上,但也希望能參與各種類型的工作。
Q4. 在您的諸多作品中,有沒有認為哪本書中的角色是最像自己,或是讓您自己感覺最有共鳴的?如果有,是誰?理由又是什麼?
這樣回答或許有些閃躲,不過我覺得我的作品所有的角色加起來,就是我本身。從這個意義來說,沒有一個角色我能夠完全共鳴,也沒有任何角色,是我完全無法理解的。
對我而言,創造角色的行為,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創造完全的他者」。我這樣一個人,獨力刻畫出彷彿存在於某處的另一個人。因為是他者,因此是依循與我不同的價值觀、倫理觀、常識、行動理念而行動,但創造者終究是我,因此怎麼樣都無法從我身上徹底分離。在這樣的矛盾中努力刻畫他者,既是享受也是痛苦,但總之基於上述的緣故,每一個角色都是「他者」,也都是「我」。
說得誇張點,萬一哪天我創造出一個角色,覺得「這個角色我最能帶入感情、最像我」,就等於我未能實踐我向來重視的「創造他者」的原則。如此一來,在我的價值標準中,這也等同於「創造角色失敗了」。因此我總是努力平等地創造出「我能理解的他者」。回答得有點太長了,總之我希望每一個角色都不像我(不過根本之處還是會相似呢……)
Q5. 您的代表作《六個說謊的大學生》是充滿謊言的六位求職者,而《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則是識破謊言的超能力者。請問這兩部以截然不同視角來看待「謊言」的作品,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我覺得「謊言」真的很有意思。比方說,有時我們會被問到為何會進入現在的公司或學校,「你怎麼會選擇這所學校?」「你怎麼會做現在這份工作?」既然被問到,也不能不回答,因此每個人都會說出一番煞有介事的答案。「我尊敬的學長/姊進了這所學校」、「我喜歡看到人們的笑容,所以從事現在的工作」。這應該不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但另一方面,我覺得這些答案也不盡真實。就算尊敬的學長姊讀這所學校,我們應該也不會選擇和自己的學力相差太多的學校,而且也沒辦法選擇要花四小時通學的學校吧。確實,「尊敬的學長姊也讀這裡」,是受到這所學校吸引的理由之一,但幾乎所有的情況,那都不是選擇該校的全部理由。但如果想要正確地回答這類問題,拉拉雜雜詳盡地說明,也只會惹來對方傻眼,所以我們總是會無意識地找到對方容易接受的答案並提出。
我覺得若是極盡刁鑽地解釋,這類回答在某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是「謊言」。當事人自以為是述說真心,聽的人也以為聽到了實話,但其中或許存在著謊言。這類「謊言」,有時候連說的人自己都不會察覺。
前提有些太長了。我想過,也許《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描寫的是「無自覺的謊言」,而《六個說謊的大學生》則描寫了「刻意的謊言」(雖然兩部作品中的謊言種類並非涇渭分明)。
我想我感興趣的與其說是謊言,更是人類的不完美、搖擺不定,以及感覺完全就是徒勞的行動吧。
Q6. 在《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中,班級幹部傾盡全力想讓所有人團結合一,打造「最棒的班級」;然而同時間也有人希望不要勉強融入。對您而言,您覺得自己是偏向喜歡擁有獨立空間的性格,還是熱衷集體校園生活的個性?理由是什麼?
我壓倒性地更喜歡一個人獨處。不過有趣的是,我是直到二十歲左右才發現自己這樣的個性。一直到高中,我都相信自己一定是運動社團咖,最喜歡跟朋友們混在一起吵吵鬧鬧。所以以結果來說,我算是平等地經歷過「一個人」和「團體」兩邊的生活。
我的心理非常脆弱,置身團體當中,就會非常在意別人的臉色。這個人是不是討厭我?這個人是不是嫌我礙眼,希望我快點離開?還是反過來正覺得不耐煩,想說我怎麼不多說點話炒熱氣氛?就像這樣,總之各種資訊在腦海裡排山倒海,讓我不為人知地陷入恐慌。所以一個人的時候我最為自在。但偶爾還是會想要跟別人在一起,人類真是難搞呢。飯局的話,我喜歡最多就四個人左右。若是身在派對那類空間,我就一定會不舒服,沒有一次例外。
Q7. 《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中探討階級、犯罪等社會議題,請問透過這些故事設定,您最希望向讀者傳達的意念為何?
這個問題很難呢。從某個意義來說,我覺得小說就是耗費數百頁的篇幅,來表達一言難盡的事物。但如果還是要極為籠統地總結的話,或許可以說,就是「每個人都不同」、「自己也有許多面」吧。這回答或許又有點閃躲,不過希望各位讀完小說後得到的感慨,就是作品要傳達的訊息。
Q8. 《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中,繼承者們分別擁有辨識說謊、知道他人好惡、治癒身體、製造幻影等四種能力。如果是您,最希望擁有什麼樣的超能力(不限書中四種)?理由是什麼?
「瞬間恢復疲勞的能力」、「永保青春、長生不死的能力」,這兩種能力很吸引人呢。我深切地體認到,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健康(思路清楚)。腦袋昏沉的時候,就算堅持坐在電腦前,工作也不會有進展,但若是好好休息一下,轉換心情,再回到螢幕前,工作就能順利進行,非常神奇。我這人懶得活動身體,所以如果可以不必睡覺仍能維持健康,或是瞬間恢復疲勞,應該就能比現在更活躍地工作。我每天都在幻想這種事。
同時,如果有無限的生命,就可以根本不必在乎時間,盡情休息之後再工作,所以長生不死也吸引力十足。而且我很怕死。
如果說,只能得到再低階一點的能力——我想想,嗯,我想要「敢正大光明地走進想光顧的餐廳的能力」。我這人心理很脆弱,所以只要看到餐廳裡似乎很忙,或店員有點可怕,就會直接經過店門不敢進去。不是開玩笑的,我真的經常連續走了好幾公里,結果沒有半家餐廳敢走進去……
Q9. 書中有一段提到批評推理小說的文字:「我不看那種無聊的東西。癖好異常、思想偏差、在不幸的際遇中成長的凶手,基於離譜的理由殺人,然後毫無利害關係的名偵探之流粉墨登場,用牽強附會的推理和膚淺的說教逐一批判。我不懂這有什麼好看的。」請問這段話對於創作者的您來說,您是如何看待「推理小說」的呢?
大前提是,如同我前面提到的,作品中說出上面那段話的角色是我以外的「他者」,因此這並非我的意見。不過不限於推理小說,我可能有點不太喜歡說教性質的小說(故事)。有一看就是壞人的角色,然後一看就是正義之士的角色抨擊壞人,我覺得這看了不是很舒服。因為我認為所有的人都一樣,同時都擁有值得讚美與應該被糾正的一面……
Q10. 您最想對台灣讀者們說的一句話?
感謝您讀完這篇訪談。我的小說能在台灣出版,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家附近就有「貢茶」,我常去那裡買飲料,而且我是職棒迷,總是很期待每年二月舉辦的樂天桃猿隊V.S.千葉羅德海洋隊的比賽,對台灣感到非常親近。我希望有機會能去台灣旅遊,到時還請多多指教。
(文章首圖來源:Photo by 2y.kang on Unsplash)
1989年出生,小說家。現居關東。
2012年以《Noir Revenant》榮獲第 13 屆講談社 BOX 新人獎 Powers,正式步入文壇。2013年出版《Fragger 的方程式》,以獨特的角色刻劃、完美的伏筆鋪陳,獲得超高評價。2019年以《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入選第 20 屆本格推理大獎(小說部門)、第 73 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長篇以及短篇集部門)。其他作品有《迎向第九次的十八歲》、《請做好失戀準備》、《悠閒直播主的方程式》、《失戀覺悟的迴旋》、《六個說謊的大學生》等書。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