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種語言,但我們總是拿它來計算,才會感到痛苦。」作家吳曉樂拿文學抵住死亡
撰文 張嘉真.攝影|YJ CHEN十七歲的文學救贖
就讀明星高中,也正準備考上頂尖大學的吳曉樂,發現了一個危險的謊言。不斷的成功讓她們習慣掌握一切。她習慣輸入什麼、就會輸出什麼,像化學反應式。這讓她不知道怎麼承受朋友可能因為新鮮感,決定今天分組先去找另一個朋友。吳曉樂說,「那時候對於不確定的事情,接受度是零,再這樣下去,我可能會很早死。」讓她找到其他觀點的轉轍器是文學。
吳曉樂開始閱讀與書寫,文學的接收與創造,都是她從未接觸過、極度不穩定的世界。她發現文學的主角動不動就要去死,傷害他們的事情可能只是掉落在臉上的花瓣。那和升學主義下拼命廝殺、只有強者才能過關的追求截然不同,可是大家並沒有別過臉嘲笑主角軟弱,大家反而都想讀太宰治。
放棄國考後,知道這不會死
「我是吃苦大王,我很擅長做不喜歡的事,然後做得很好。」二十四歲,法律系畢業,假裝去考了兩次國考,吃苦大王預支太多的努力,終於爆掉了。在那些失眠的夜晚,吳曉樂不覺得自己活著,她像是為了服務世界眼光的考試工具。
吳曉樂形容,法律系畢業放棄國考,就像在湯姆熊沒日沒夜累積到五千張彩票,最後什麼禮物也沒換,兩手空空就離開的人。所有路過的人都能為她惋惜。即使她用「已經玩過就好」描述法律系畢業後轉換跑道的自己,後來聊到面對失敗的韌性時,她仍然不經意說出,二十四歲決定放棄國考,是她人生中蒙受相當大的失敗。那時候她都沒死,所以往後好像也都能捲土重來。
她說,那時候她都沒死。所以當下那是一個讓人心死的決定。即使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成長的過程中領悟且有所獲得,還是會不停遇見下一個讓人害怕得要死的時刻,然後再一次知道,還不會死。
殺死第一代吳曉樂
現在的吳曉樂,成為一個會殺死自己的吳曉樂。提到最新的長篇小說《那些少女沒有抵達》終於打敗了出道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變成現在高中生認識她的第一本書,她非常開心地說:第一代吳曉樂終於被自己殺死了。她不希望做出重複的事,但傳遞新的東西,要背負的風險很高。
她說,那本質上像是宇宙間的對話,可是我們又在一個有網路的宇宙。寫作的人獨自待在遙遠的星球,一筆一筆發出訊號,也許要經過好幾光年,才會變成一串完整的訊息傳遞到讀者的手上。在這個過程中,她不知道那些東西到底成不成功,會不會被接收,她只能不斷地發出訊號。但是現在讀者買書、到貨,讀完就可以在電商留下評論「真難看」。寫作漫長而孤獨的不確定性,每每總讓她意識到,自己心中原來可以有這麼多惡意。「你只能寫,或是罵人,來向自己證明,我還存在這個圈子裡。」
作家把自己的惡意認領回來的方式是,把自己看得更不重要一點。成為全職作家至今,吳曉樂時常聽見讀者說,她寫出了他們的人生,但現在,她會告訴讀者,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是因為讀者也認識自己的模樣,才能從中看見自己。」作者的位置並不宏大,有時候,每個人只是都有那三十分鐘的需求,說說自己看到的事物與感受,說完了,才能繼續生活下去。
寫作終歸是一種語言,一種和人溝通的方式。最後,我們回到二十歲的吳曉樂就已經理解的事,無論它是數學,還是文學,都不能拿語言妄想計算出得失。
▊ 活動預告
吳曉樂「要討厭的人實在太多了,就討厭全世界吧」
這是個大人對小孩不斷說謊的世界,什麼明天會更好。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什麼只要考上乖乖讀書就會得自然而然得到幸福。假的假的都假的。什麼打電動的小孩只會變壞。他們說的時候沒有想到苦瓜跟PS5遊戲機(11月要出pro了嘎嘎嘎)的心情也沒有想到你。可是,聽了這麼多謊言的你,真的真的請真的不要討厭自己。討厭全世界吧,世界不會痛,可是我們的心就這麼一顆。
來聽吳曉樂在文學裡自在發ㄈㄥ的人生故事吧!
10/19(六)15:00-16:00
誠品 南西 5F FORUM
☞打開吳曉樂的書櫃,看見六本青春好書
- 活動免費參加,線上報名成功者可優先入場。
- 分享結束後將有簽書互動,詳情請見報名連結➠ https://eslite.me/6ggxkd
- 備註說明 | 如活動因氣候或其他因素暫停或變動,請依現場公告為準。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我在____開了一間書店
More Than A Book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