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聽故事】第三彈丨小說家是一種讀人的功夫,臨床心理師看《身為職業小說家》
2022年7月26日
太棒了
你的粉絲將會收到這則分享
取消分享
你的分享已取消
收藏成功
您可至會員專區查看收藏的內容
取消收藏
你已把帖文收藏取消
您的帳號已設定為不開放他人關注,無法分享給粉絲。

【好好聽故事】第三彈丨小說家是一種讀人的功夫,臨床心理師看《身為職業小說家》

撰文 劉仲彬 撰稿/林綺雯 整理


♦️本文為2022 SUMMER READING【好好聽故事】企劃之PODCAST 節目,隨聽文章。本集為臨床心理師劉仲彬老師主講。

哈囉~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臨床心理師劉仲彬。我們今天要讀這本書,叫做《身為職業小說家》,作者是村上春樹,那我想這個名字大家應該不陌生。我自己也是村上的書迷,但是遠遠稱不上專家,所以可以受邀講這堂課,其實我是有點受寵若驚。為什麼呢?因為我本身是臨床心理師,我的粉專就在經營故事,大家應該會想一個做心理治療的傢伙,為什麼可以過來講這本書?我想我們的交集應該就是兩個字,這兩個字叫「故事」。

那什麼叫故事呢?從村上的角度來看,它可能超越了故事這個想法,它代表的可能是想法的脈絡,甚至昇華成信念、價值觀的集結,甚至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我們都可以把它當成故事。小說家寫故事,但是你聽的是故事,所以某個程度上,我們就像站在對岸看著彼此一樣,這個情況就有點像,地下鐵事件之後,村上春樹跟心理學家河合隼雄他們的對談是一樣的。我想很多人都會想知道,怎麼把故事寫好,但是不管是寫故事,或是心理治療,我們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觀察人。透過觀察人的過程當中進而認識人,然後理解這個世界,只是一個是化成文字,一個是生出解方。
 
 
圖說:小說家村上春樹,在自傳性散文集《身為職業小說家》中剖析了寫小說的心法,這種心法同時也可以應用在每個人人生的任何時刻
 
關於《身為職業小說家》
《身為職業小說家》這本書,我想跟一般的工具書不太一樣,這本書充滿村上春樹的風格。就是呢,他不講任何的步驟,他講的是心法,也就是觀念跟經驗的分享。我想,雖然沒有所謂的、明確SOP,但是整本書卻有一套,對於故事成立的優先順序。整本書有12章,那我試著抽出其中幾章,把它組織成一個故事成立的順序,跟大家分享。在我的觀察當中,要寫好一個故事,通常需要3個條件。第1個就是觀察,第2個就是角色,第3個就是故事本身,因此接下來這3個單元會分別以這3個要素去成立。所以第1個單元講的是觀察,第2個單元講的是角色,第3個單元講的是故事,所以接下來的3個單元就會這3個要素來分配。

Part I:觀察
我們第一單元叫做觀察,所謂的觀察是什麼呢?依照村上春樹在這本書的第5章<那麼寫什麼好呢>當中,他有提到,為什麼觀察是寫小說的一個起手式呢?他說到的是,「要先讀書、讀很多書,不管好書壞書都讀,讓故事通過身體,然後再觀察。仔細地觀察、深入思考,但不需要先下結論,而且遠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因為重點不是做出結論,而是把各種事物的模樣當成原料或素材,以接近現狀的方式鮮明地儲存起來,為自己搭造一間素材儲物間。」其實這個概念跟我們在做心理治療當中的起手也很像,在我們觀察的同時,其實有個方式也是跟觀察一樣的形式,叫做「傾聽」。

其實我認為,在心理治療當中「傾聽」是一個最難的階段。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試著去傾聽一個人的心事的時候,大家可以測試一下,你要完全張開耳朵,把嘴巴閉上,然後不帶任何情感跟價值觀地去聆聽,大概大家3分鐘就受不了。為什麼?因為你不是睡著,就是想要急著反駁了。為什麼呢?因為各種訊息進來我們的大腦之後,我們大腦會自動分類,配上任何的價值觀,配上我們的判斷基準,得出我們的結論。但這個時候就失去傾聽本身的意義了,因為被傾聽者他本身只是想透漏訊息而已。



第一步:不帶任何評判,全盤接收訊息
這跟觀察的道理是一樣的,最難的第一步就是不帶任何的評判,把所有的素材吸收進來,在我們的大腦裡面完全地儲存起來。這件事情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我們必須要先拋掉我們的固有價值觀才可以。所以在我們要認識一個人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把訊息全盤地接收進來才可以。這個不論是做心理治療、社交甚至寫小說,都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所以呢?聽,但是不急著回應,打開我們的感官訊息,任何一個通道都行,但是不急著回應,我想應該是,所有在認識這個世界的成立要素當中,最重要的第一個步驟。

那第二個就是,這些素材的儲物間,它就會成為一個細節的收藏,是寫小說的重要寶藏。而且他強調的是,不一定要強記下來,或者使用筆記本,因為日後會留下來的,其實都是重要的細節。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這跟我們的記憶的法則有點關係,跟我們記憶的順序有關。那跟記憶相關的概念,我稍後會再解釋給大家聽,它會放在我們的第二階段。所以,在這堂課的第一階段,我們會先援引一些村上春樹的原話,接下來我會把它跟臨床現場做一個連結。


臨床心理師的觀察訓練-團體治療最外圈當觀察員
剛剛提到臨床現場就是,為什麼「觀察」是寫小說,也是做心理治療的最重要的步驟呢?因為10多年前,當我是個研究生的時候,我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在團體治療的最外圈開始當觀察員。那個時候因為身分的關係,是最嫩的那一位,所以我們不能到現場,我們只能透過所謂的監視器,遠端地去看,這些案主的肢體語言,所以所有的觀察都是從肢體語言開始的。那時候我們甚至聽不到他的語氣、語速、情緒,全部都是只能用肢體語言來判斷他在當下的狀況,以及整個團體的流動。老師希望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練第一個基本工,就是先屏除這些過多的訊息,而單純以肢體語言來建構一個人,這之後也造就了我去訓練學生的一種方式,這個稍後也會跟大家談。
 

小說家讀大量的書,臨床心理師讀大量病例
所以呢,剛剛前面提到,如果要認識世界,要從認識人開始;認識人開始,就要從觀察開始。所以不管是當小說家或是心理師,這個都是最重要的一個馬步。剛剛前面村上提到的是,他希望我們讀大量的書,因為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認識這個世界,我們就必須從各種書去認識。書是一個好東西,為什麼?因為它代表了各個國家、各種價值觀的集結。我們可以用幾頁的時間就通盤地去暸解一場文化、一段儀式,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歷史。那如果是心理師的話,他是做什麼事情?對我來講,就是閱讀大量的病例,閱讀大量的對話,閱讀大量的治療案例,不管是從病人身上、從家人身上,甚至從過往的歷史身上,我們都可以收集。
 

第二步:搭建素材儲物間,也可以稱之為田野調查
因此,在觀察這件事情上面,我想不是單純地只有放開你的感官,然後讓訊息進來。好的小說家除了做這件事情之外,他會做第二件事情,這件事情村上沒有談到,但是我想是接下來必然的步驟,叫做「田調」,也就是田野調查。所以當我們看了之後,我們要試著問對方,當然我們不會沒事走到路上,就去把一個人抓過來問他的歷史,這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我想當你對一個特定的主題有興趣,等你開始想要入手某一個小說的主題與素材的時候,旁敲側擊一定是我們接下來可以做的事情。
 
臨床心理師的田調場域-會談室
那對我來講,我之所以幸運,是因為我對面坐的就是一般的臨床案主,他不得不開口跟我講他的事情,所以這個地方我就省了一個田調的步驟。我會怎麼問呢?其實我會先從他的人生開始問,他人生大概就可以分成三個順序,就是他的早期/幼年經驗、他的學業經驗、他的工作經驗,以這三個part來問。

那一般人可能就會問,欸你學校過得怎麼樣?阿然後你的家庭怎麼樣?你的工作怎麼樣?但對我來說,那個不是我切入核心的方式。如果是學生的話,我會直接問他兩件事情,就是你最討厭的科目是哪一科,然後你有沒有喜歡誰。通常這兩個東西會引起學生大量的興趣,你從討厭哪一科就可以,相對問他喜歡哪一科,就可以把他的興趣引出來。他喜歡誰呢?可以把他的社交關係引出來。
 
一般人的田調場域-日常生活
所以我想,在觀察一個人,甚至在做田野調查的時候,問題的切入方式也是當中的、其中一個技巧。其實,從詢問一個人開始,我們可以從他的語速、語氣以及肢體語言,以及情緒表現,去建構對這個人的印象。當然它不會一次完成,所以我們的觀察不會只有片面而已。如果你真的很想要收集這些素材的話,那應該是花大量時間去做這個事情。

那我想,只要你在日常當中可以留心的話,重要的細節一定會留下。剛剛有提到,為什麼可以不用依靠筆記本就把這些訊息留下來呢?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有一套很自然的過濾系統。一般來講,我們的記憶建構過程,就是所謂的感覺記憶、工作記憶,然後長期記憶,是這三個步驟。
 
為什麼不用把觀察到的細節,用筆記本記錄下來?
感覺記憶就是我們眼前、我們耳中、我們聞到,任何訊息進來的第一個步驟。如果它是一個有用,甚至是一個深刻的訊息,它就會進入到所謂的工作記憶,也就是短期記憶。那要怎麼樣才能讓它變成長期記錄呢?很簡單,讓它跟你心中的回憶勾起來就可以了。因此我認為,它大概是一個反過來的過程,任何可以跟你腦中有長期記憶勾串的一些訊息,一定都是勾起你回憶的某一些訊息。也就是,當我們吸收到某些故事的時候,它可能會跟你認識的某個人很像、跟你經驗的某些事情很像,我想這件事情不需要用筆記本,你就可以用你的大腦把它記下來。

那當然對我來講,我的職業屬性是需要把每一個人的病例記下來的,但對我來講,我記錄的是事件,特殊的心境倒不用靠那些紙筆,而是它會跟我的記憶緊緊地勾在一起,等我需要用它的時候,它就會自然從我腦中跑出來。所以我想,當我們有重要的訊息要進來的時候,不妨讓它跟你的長期記憶,或是跟你的經驗勾在一起,或許對你而言,它會是一個不錯的記憶方式,你也可以慢慢地搭造一間屬於自己的素材儲物間。



村上春樹的素材儲物間-(1)把好友的名字當成小說人名
那在村上的書,或是他的作品當中,有沒有哪幾個部份可以充分地展現他素材儲物間的功能?我這邊要舉幾個例子,可以從他的作品的各個面向來談,如果大家對他的早期書有點印象的時候,你都可以知道,在很早期的時候,他的主角是沒有名字的,他都是用我(ぼく/boku) 這樣的一個形容詞來說這個故事。



圖說:安西水丸畫的自己(左)與村上春樹(右)


因為早期都是把他的早年經驗帶進去,所以基本上也不需要寫特定的名字,但到了某一個時期之後,他的主角開始有名字,叫渡邊。渡邊,我想很多人,甚至是我,一開始我也不知道渡邊是誰?為什麼要特別取這個名字?我覺得就是跟台灣的姓陳的、姓林的,大概是一樣的意思,就是普遍出現的大姓。但是並不是,渡邊是他的好朋友-安西水丸的本名。渡邊出現在哪些地方呢?這太多了,我想,《挪威的森林》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他有另外一個蠻好玩的命名,就是在他的短篇裡面,叫做《雙胞胎與沉默的大陸》,我很喜歡的那一篇。那一篇有趣的地方是,因為他的妹妹交了一個男朋友,那他對這個男朋友其實還蠻不爽的,還會嘲笑他講笑話的功能,那這個男朋友也叫渡邊,所以不一定是他本人,也有可能是他特定的某一個主角。總之,他的取代性還蠻強的。
 
村上春樹的素材儲物間-(2)把曲子當成書名
那第二個就是除了角色的名字之外,就是書名,那就是《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那一開始為什麼它會叫國境之南,是因為,我記得是書裡面的主角,聽了裡面的某首歌,就是<South Of The Border>,他認為是Nat King Cole,就是納金高的聲音。那後來才發現,其實應該不是納金高,因為被眾多的爵士樂迷抨擊,他沒有做好功課,所以他在《爵士群像》裡面就做出了一個修正。




<South of the Border> (Gene Autry, 1939)


那真正的原唱應該是Gene Autry,他把這首歌聽成納金高的聲線,其實我聽過原唱,我發現兩個人的聲線,其實蠻像的。但是,把曲子當成書名的話,這倒不是第一次,因為在他2014年的作品,就是《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這本書裡面,第一篇<Drive My Car>就是The Beatles的曲子,在《Rubber Soul》的專輯裡面。那<Yesterday>也是The Beatles的,我想以歌名當作書名,大概他一直以來都類似有習慣的動作。那當然《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本身也是向海明威的那個名著致敬的。
 
村上春樹的素材儲物間-(3)書中的地標
那第三個就是書中的地標,大概也是他的素材間的眾多的一環,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海豚飯店。那真的還有人去札幌,找了海豚飯店這個地方。事實上是完全找不到這個地方,還有人說:有!我本人也找了很久,也找不到。

有一些書迷跟樂迷是雙重的粉絲,在重疊出來之後,發現有可能他是跟一部電影致敬。就是,台灣翻成《紐西蘭地震記Green Dolphin Street》,也就是綠豚街,那綠豚街是裡面的,他們要逃難的一個船的名稱。

這首歌的主題曲叫<On Green Dolphin Street>非常有名,因為被眾多樂手翻唱,Miles Davis,然後John Coltrane,以及Bill Evans這些,都是村上喜歡的樂手。那是不是因為這樣,就造就出海豚飯店呢?這個名稱不得而知,但是相信當中應該是有關聯的。
 
村上春樹的素材儲物間-(4)參照現實的原型
第四個就是,他書中的人物也會參照某一些現實的原型,像1Q84裡面「先驅」教主,我想他就很大部分地參照了麻原彰晃這號人物。我想村上跟麻原彰晃的淵源是非常深的,從地下鐵事件I到II,以及他到2008年都不斷地在探討這件事情,所以我們會在第3個單元-故事,再繼續探討到麻原彰晃這號人物。

再來就是,另外一個人物,大家應該也很熟悉,叫做東尼瀧谷。這傢伙也花了我非常多的時間,為什麼呢?因為他在《村上T》裡面有提到,他是在毛伊島買了一件,不到一塊錢美金的價錢,買了一件T恤,上面就有東尼瀧谷。那這傢伙為什麼花了我很多時間?是因為村上春樹寫了一句話,就是他有要參選眾議員,但似乎落選了。那為了這句話,我還特別去找了一下,夏威夷的眾議院公報,它在197X年就開始,做了一些review,就是當年有當選的眾議員,到底有誰。後來我查了一下,發現東尼瀧谷確實有當選的,所以大家不要誤會他了,他從1979年當選到1982年。這個人曾經也想要,在《東尼瀧谷》這部片裡面客串一角,但後來發現不可行,因為他本身根本不會講日語。 


圖說:東尼瀧谷本人拿著印有「TONY TAKITANI」字樣的助選T恤,這件T恤正是當年村上春樹在夏威夷二手衣店中買到的同款舊衣。


那村上說,其實因為一件T恤就引發他的靈感,他覺得這個是有史以來最值得的一個投資。由此可見,從村上春樹的腦袋裡面,他儲存了很多生活當中的細節,建構了他的小說不同的面向,帶來很多的財富。那我想,這個財富指的不是錢財上的,而是文字以及意念上的財富。那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就著你的周圍,好好地去思考一下,看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把你周圍的素材集結起來,好好地來寫一個故事。


著名的推理小說家Agatha Christie的觀察訓練-「乘客自傳」
那我剛剛提到的就是,要怎麼樣訓練我們的觀察能力,為什麼老師剛剛給我們的訓練是有用的?是因為我們透過Monitor,然後看了他的肢體語言,其他都不能作弊,只能看肢體語言的時候,這讓我想起了,就是著名的推理小說家Agatha Christie。Christie她有一個興趣,是她從小到大,因為她們家比較遠,所以她需要坐火車,她會藉由坐火車的過程當中,去看每一個乘客的外觀,只單看外觀跟他的言行,然後試著去建構出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她會叫「乘客自傳」這樣的一個訓練方式。

對我來講,我當初也是幾乎用這種自傳式的方式在觀察我的案主,因為我們沒有太多的訊息,只能靠肢體語言。那等到我當臨床教師之後,我也開始試著用這套方式,把一群學生帶進急性病房,然後就地觀察,每個人選一個,然後在20到30分鐘之內,不能接觸、只能遠看,試著用這個方式去建構這一個人,以及他的職業屬性,然後再對照他的病歷。為什麼會這樣做?是因為它像是一個試水溫的方式,先觀察學生他的情緒、敏感度,以及他的那個觀察敏銳度。這樣做純粹是,為了讓病人有更好的介入,但一般人大概不會用這樣的方式,但是你也不必為了治療的形式,而去多加深入瞭解這個人。我覺得可以去觀察這件事情,本身就很棒了。

進階的觀察訓練-發想自《靈病》的觀察法
那進階的觀察訓練是我從另外一部片,叫做《靈病It Follows》,一個美國的恐怖片當中得到靈感。其實他在當中,提到了一個玩遊戲的方式,就是兩兩一組,然後呢,你在周圍的人群當中,挑選一個人。想像一下,為什麼你想要變成哪一個人?但是你不能講原因,然後你就要跟你的同伴講說,現在請你猜猜周圍這20個人當中,我想要變成誰?你得說出,為什麼我想變成他。也就是,你得同時理解兩個人,一個是案主本身,一個是他要去猜的那個人,所以你必須用前面的20個人去跟他做對比。這是一種比較深入的觀察方式,就是你已經知道對方的喜好,那你要從另外一個人的身上,從他的外觀跟他的互動方式去推敲他的喜好,然後把這兩人做連結。



我們要培養的是「理解他人興趣」的興趣
這兩個都不是很正統的觀察方式,但是我覺得都可以勾起某一些我們對人的興趣,以及寫小說的素材。那當然它不一定要是一個非常死板的觀察方式,我認為在觀察這件事情上面,我們除了累積對這個世界的觀察之外,我們還要培養一些比較廣泛的興趣。因為我們可能在田調的過程當中,會需要理解別人的職業屬性,會需要知道對方的歷史。如果能夠因為這樣有交集的話,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最重要的興趣,並不是這些興趣,而是去理解他人興趣的興趣。我們必須去理解這個人為什麼喜歡做這個事情、理解這件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生、理解這件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展,這些都是要立基於你對於這個世界興趣,我們才能夠往下觀察。所以,保持對人的興趣,以及對世界的興趣,是寫小說跟做治療當中最重要的開端。那觀察是認識人的開始,由此我們就會開始認識人並理解人。

Part II:角色
那第二個單元講的是角色,關於角色這件事情,我們剛剛已經收集了很多的素材,然後怎麼立體起來。村上在這本書的第9章,<要讓什麼樣的人出場>當中,他有說到「要描寫人,必須要先知道很多人,不一定要深度理解,但必須要不帶個人偏好的觀察,不喜歡的傢伙也要觀察,喜歡的傢伙也要觀察進去,否則我們的世界觀就會缺乏廣度,等到需要角色的時候,再把這些素材從素材庫拉出來,然後一一地組合起來。」這個過程,我認為它很像google在做的事情,這件事情又讓我聯想到《Black Mirror黑鏡》。《Black Mirror黑鏡》的第二季第1集,叫做<馬上回來Be Right Back>,它是一個有點淒美的故事,也是我本人非常喜歡的一個故事。
 
建構角色就像google在做的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對夫妻、新婚夫妻,那先生在開頭的時候,因為要外出買東西,然後跟他妻子講Be Right Back、馬上回來,結果之後就音訊渺然。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在過程當中,車禍死掉了,那因為才新婚而已,所以其實這樣非常難過。但在那個未來當中,有一項科技可以幫助你找回失去的愛人,怎麼做呢?就是那些公司會從遠端開始收集,這一個人在網路上搜尋的各種東西,然後把它收集成一個素材庫。也就是,你的搜尋記錄、你買過什麼、看過什麼、聽過什麼、最喜歡什麼樣的電影、喜歡吃什麼樣的食物、訂購過什麼樣的商品,慢慢去建構出這個人的喜好,然後進而推敲出他的性格。然後,他再做一個人體的形狀,譬如說,就是用矽膠的方式,模擬出一個人的樣貌,然後把剛剛那些素材庫當作這個人的大腦,然後還原一個妳的先生給妳。


圖說:英劇《Black Mirror黑鏡》〈馬上回來Be Right Back〉(圖自IMDb)


那這個過程其實有點令人難過,也有點驚悚。初期都很甜蜜,但是後來才發現,因為那些資料庫不會更新,他會講的話、他會做的事情、他的感受,永遠就侷限在那個地方,所以主角到後來並不知道,要不要再讓她先生再死一次,所以這是一個永恆的命題。但是,我們在建構一個角色的時候,其實就很像google在做的事情。我們利用我們剛剛觀察過的素材做一個組合,然後再做一個延伸,建立了某種形象之後,再把它放進去我們的故事裡面。
 
角色會牽起小說家的手,引導寫出自己的故事
角色對於小說來講,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要素,但村上他有說,他說「比起有趣而不可預測的角色,角色能夠把故事帶往哪裡更重要。」因為這個不是只有人寫角色,寫到後來就是角色寫故事了。角色一旦立體之後,人對角色的共感就會出現。那為什麼會說不是人寫角色,而是角色會寫故事呢?是因爲到了後期之後,我們對於這個角色已經開始有同理心、開始有共感,因此我們可以藉由這個角色的故事發展,慢慢地把故事往下延伸下去。

要提到角色的話,我想我們在這邊就要提到兩個作家,一個是英國作家-毛姆,一個是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為什麼要提到這兩個人,是因為他們兩位應該都是村上春樹最喜歡的作家,因為他們出現在小說裡面的頻率還蠻高的。毛姆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他怎麼樣建構角色呢?就是他會挑選現實生活中的人,依照他們的性格所揭示的樣貌,把他們放在喜劇或是悲劇當中。那杜斯妥也夫斯基,他大概沒有辦法有這樣的一個訪談的過程,他一生都還蠻潦倒的,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寫的書當中一窺堂奧。
 
小說家如何建構角色?以毛姆、杜斯妥也夫斯基為例
我舉的例子就是,他(村上)在這本書(《身為職業小說家》)有提到的《附魔者》,那《附魔者》當中的確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出現,光是第一章就有好幾個人物。我這邊舉個例子,看他(杜斯妥也夫斯基)怎麼塑造這個角色,就是他開篇有一個人,這個人他自命不凡,也就是認為全世界都在注視他,那杜斯妥也夫斯基並沒有用很特殊的形容詞來形容這個人,他只用了兩句話就終結了這一個人的性格。第一個是說,這個人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被監視的人;第二個,他覺得這個人,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被放逐的人。那什麼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特質,就是自我中心,自己覺得重要到會被監視、自己覺得重要到會被大家排擠繼而放逐。那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敏銳的觀察,也就是平常收集的素材夠多,你才能去建構出一個自視甚高但是不被大家接受的人。在他小說裡面還有這種很精煉的筆法,如果有機會的話,雖然杜氏的書非常得厚,但是我很建議大家去看看。
 
心理師如何建構角色?
關於角色,在心理師的立場來看,我覺得我自己就比村上幸福很多了,因為我不需要特地走上街頭,或是不需要大量的社交場景,這些故事就會自動地進入了我的生命。我的故事其實會接觸到各種人、各式各樣的故事,真的什麼故事都有,甚至還有一些撰寫腳本的朋友,或是工作人員會來找我田調,當然我想田調的,應該都是我的工作經驗。那我的著作《人生障礙俱樂部》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根據這些故事寫成的,那當然它的人物性格跟背景都經過重塑。我認為,事件跟心境才是故事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所以對於喜歡故事的人來講,我的工作其實很幸福,但如果只是為了謀生的話,我的工作就比較痛苦一點點,所以喜不喜歡聽故事,某個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心理師的工作品質。
 
個案概念化(concepturalization
那當我們要觀察人,進階到認識人的時候就會做一件事情,叫做個案概念化,英文叫concepturalization。什麼叫做個案概念化呢?就是去認識、去透視這一個人。透過這個步驟,我們會讓一個人從2D變成3D,那要怎麼樣推動這個步驟?就是同理心。所以當我們進行個案概念化的時候,它更深層的是,我們要培養同理心的一個訓練。

個案概念化的過程就是,不是只有表象,更要推敲他的內心。所以它的重要過程就是,我們會開始去了解,進來的這一個人,他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因為當案主進來的時候,他提出的問題有可能不是他最重要的那個核心,然後還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然後就給他治療建議。如果換成問句的話,就是我們必須要搞懂以下幾個問句,就是他到底在意什麼?他為什麼要過來?然後事實是跟他說的一樣嗎?他的家庭對他造成什麼影響?他的想法怎麼來了?他經歷的這一切,對他造成什麼困擾?

我覺得這件事情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其實整件事情都像倒敘法,那我們就像是一個觀眾,必須要從他講話的蛛絲馬跡,然後去推測出,他到底發生了這個事情的原因是什麼,一步一步地往回推,把這個人的形象慢慢建構出來。也就是運用到剛剛前面講的,組合一個人,然後連結他之前的經驗,最後經過田調,就是問他。所以這三件事情,就是從理解人到認識人,把角色立體起來的一個方式,組合、連結、田調。
 
村上春樹建構的角色-東尼瀧谷、家福
那在村上的書本當中,有沒有類似的案例可以推敲?因為他的角色實在太多了。但是,有兩個角色常常被拿出來討論,一個就是東尼瀧谷,我們剛剛聽到的,然後一個是《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上面的第一個故事<Drive My Car>的家福。這兩個故事有個共通點,那共通點叫做西島秀俊,為什麼西島秀俊會是它們兩個結集呢?是因為他在第一部電影《東尼瀧谷》裡面擔任旁白,然後在第二部電影《Drive My Car》當男主角,而且他還拿下日本奧斯卡的最佳男主角。當然重點不是只有他,第二個交集就是他們都是喪偶的角色,但是,如果只是喪偶而已,建構出來的角色就會很單一,但村上他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去建構這兩個不同喪偶的心境。
 
《東尼瀧谷》裡的東尼瀧谷
對我來講,我對東尼瀧谷這個角色會更有感覺,不是因為我花了大概兩個小時去查他的過往,而是因為他跟我其中一個案主還蠻像的。東尼瀧谷本身是一個非常孤獨的人,寫孤獨其實可以寫得很平板,也可以寫得很有深度。更深一層的是,你會發現很多孤獨的人,大概分成兩種,一個是天生孤獨,就是所謂的孤僻型人格,英文叫做schizoid personality。那這種人,他享受孤獨,爲什麼?因爲他會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雜訊,會干擾他的思考,所以很多人會喜歡離群索居,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東尼瀧谷我認為,他建構這個角色比較傾向第二種,就是因為他害怕失去,本身跟人的社交連結性不強,但是還是渴望社交。但是因為很害怕失去,所以自己一個人可能會更幸福一點點。那這個角色走到後來,遇到他的妻子,遇到妻子之後,他短短地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幸福,但是因為其實後面的一些狀況,讓他又開始再度失去這個人,然後讓他變得更孤獨。

所以我想這兩篇講的都是失落,那東尼瀧谷的失落會遠比家福的失落,還要來得慘,是因為他曾經想要擁有,但是他不敢,所以他選擇失去。但等他意外地擁有了之後,又再度地經歷失去,他就回不去原本那個單純、什麼都不想擁有的狀態,所以這當中是有創傷存在。那這樣的案主,其實在我的個案裡面比較多。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裡的家福
那家福他的失落是在於,妻子一樣過世,但是妻子外遇的原因他始終不知道。他很想去了解,到底為什麼會有這件事情,所以他是揣懷著一個秘密的感受,在活下去的。這個失落是,他可能永遠都不知道答案,但是在小說的結尾,我們會發現,答案可能已經不太重要,重要是你們經歷過什麼樣的事情。

對於失落的描寫,我想村上在這個部分,他寫得是非常細密的。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其實都可以去看整本書,因為裡面的幾篇故事講得都是失落。男人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在失落女人,這當中我認為,心理的轉折其實跟我們一般談到的,好像只是因為喪偶這件事情是不太一樣的,它是具有一些深度的。那我想角色的建構能夠成立,就是在於這些深度,我們對這些情感的理解當中造成的。
 
同理心(empathy)的訓練
那如果我們要進入臨床情境,該怎麼進行個案概念化?我想,一般人不需要對我們眼前的人,做到這麼透徹的分析,但是我們可以做一步,我們剛剛有提到的,叫做同理心的訓練。這個訓練聽起來好像很制式化,甚至市面上很多這樣的課程,但對我來講,它很簡單,要培養一個人的同理心,其實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你能不能感受別人的情緒而已。同理心為什麼會跑出來?同理心的英文叫empathy,某個程度上就是感同身受的意思,也就是我要先感受對方的情緒,我不一定要跟你經歷同樣的事件。像是我的妻子活得好好的,但是坐我對面的是一個喪偶的人,就是他們同樣都是因為失去,失去重要的親人、失去重要的事物。對我來講,我也可以因為感受到他的悲傷,悲傷本身代表是失落,所以我也去從我的大腦去找出各種,跟失落有關係的經驗,來跟他做個對照跟對比,進而連結他的經驗。

所以當我們要同理一個人的狀況的時候,不一定要經歷一樣的事件,但經歷一樣的情緒轉折,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你要跟對方經歷一樣的轉折,首先就得先辨識出對方的情緒,到底是什麼?藉由情緒的共感,然後連結成心情的共感、心境的共感,然後再進入他的世界,跟他的事件裡面。我想,我們對待一個角色也是如此,當我們要建構一個角色的內涵的時候,必須要能夠標定他對某一個事件的情緒是什麼?他對於這個世界的反應是什麼?那我是不是有類似的反應。
 
就算可能錯誤理解人,也比不去理解人來得好
所以我想,村上應該是把他生活當中很重要的情感共鳴,放進了角色裡面,用同理的方式去建構一個角色的深度,才能讓角色帶著自己走。那有沒有可能,我們理解的是錯的?我們用我們很直觀的方式、用我們自己的判斷,然後收集了自己的訊息,但是卻錯誤地理解了一個人?當然有可能,這個是我在會談室常常發生的事情,所以我覺得,治療關係某個程度上不可能一直維持著友好。在我職業初期的時候,我更是常常犯這種錯誤,錯誤地去理解了一個人,但我認為,有去理解都比沒有理解來得好。你把你的視覺打開、把你的聽覺打開,認真地去認識一個人,都比你不去認識一個人來得好。你去試著理解這個世界,都比這個世界丟給你訊息,你麻木地去接收來得好。

所以我覺得,寫小說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怕嘗試,試著去感受、試著去建構,哪怕你第一篇寫出來,第二篇寫出來,無法引發共鳴,但是你可以從中更深入地去了解,從反饋中去瞭解,原來這個角色應該怎麼走,可能更符合他原來的路徑。
 
嘗試錯誤的第一步,是習得情緒共感的開端
那我想,這個錯誤嘗試的過程當中,不管是我們去寫小說或者去做心理治療,做什麼事情都是一樣。先敢去嘗試,錯誤的第一步都沒有關係,因為錯誤會把你帶到更好的位置去。所以我想,不管是做任何的事情,認識這個世界,我覺得應該都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最後想跟大家講,情緒與心境的共感,不是拿來建構角色而已,它也是認識人最重要的一個根基。能夠好好地認識人,才能創造出一場有療癒功能的對談,或是一篇能夠引發共鳴的故事。因為情緒跟經驗,始終才是人跟人直接連結的根基。

所以我想,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我們可以讓一個人變得立體,最重要的方式是,收集夠多的資料,從情緒著手,把自己的經驗放進去。那自己的經驗如果不夠怎麼辦?我們聽、我們看、去認識更多的人,就像村上講的,你不一定要跟那個人深交或理解,但是你得先開啟這個步驟才可以。由此,我們才能收集更多的角色,連結更多的情節,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

Part III:故事
現在要進入我們的第三單元-故事,在這個單元,我們要提一些稍微嚴肅一點的事情,也就是我們的故事怎麼影響人?在我們建構了角色,收集了資料,建立了情節、組織的脈絡,然後之後讓它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之後,我們要怎麼聆聽這個故事,我們要怎麼把這個故事傳達給大家?
 
「故事」呼應現實社會,也是聯繫人與人內心的東西
我想故事的力量,在這個單元裡面,它會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村上春樹對於故事,其實在很多的訪談以及書本當中都有提到,那在這本書的第10回,叫做<為誰而寫>當中,他有說到「因為我們內心擁有共通的故事,是以『小說式』的方式聯繫著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根部互相聯繫著的東西。現實社會的現實與故事的現實,在人的精神當中是相通的。故事本身就是以現實的隱喻去存在的,所以為了追上我們的現實,我們在內心會放新的隱喻系統。」這句話聽起來有一點點朦朧,但是如果我們把所謂的故事,轉換成剛剛前面講的信念,也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事件跟我們心中的信念是不是一致。那我們的信念能不能追上我們的現實,我們要怎麼去更新?那虛擬的故事怎麼樣又傳達它的信念,跟我們的信念連接在一起,我想就是一個重要的事情。簡而言之,就是你的作品能不能擊中讀者的心,我想應該就是類似這樣的意思。
 
用「故事」進行正常化/常態化(normalize
但是,如果換成心理學或是臨床現場的話,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其實,某個程度上,我們在做治療的時候,到了中後期,我們會拿其他人的故事來跟案主的歷史做一個對照。對他來講,這是一個突破盲點的方式,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normalize,就是所謂的正常化或是常態化。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個人,他不斷地講述自己的遭遇有多悲慘、有多難過,他認為,他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失落。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試圖拿其他人的案例、其他人故事來做一個對照。不能淪為大家來比慘,而是能夠做到,我可以理解你的狀態,但你的狀態並不是唯一糟糕的。其他人也很糟,但並不代表你不能這樣做,而是其他人會用什麼樣的一個方式來因應這個問題,那你也可以參考看看。

對案主來講,很多時候他們的療癒是從,原來我不孤單、原來這樣是正常的、原來這個狀況是可以哭的、原來這個場合是允許悲傷的。那我想,藉由這樣的一個故事,他們可以得到很大的療癒,那是因為那是其他人經驗的集結。對我來講,以其他人的案例或是經驗來打動另外一個案主,甚至動搖他內心一些比較堅固的信念,我覺得是可行的。
 
用「故事」進行信念催眠
這個是應用在好的方面,但是運用在糟糕的方面就不太好了,也就是所謂的地下鐵事件。地下鐵事件,它本身的案主叫麻原彰晃,台灣其實也有發生過很多宗教詐騙的一個境況,然後有時候受害者到我這邊來,做心理治療的。與其講宗教詐騙,我會把它改成另外一個詞,叫做「信念催眠」。信念催眠的意思就是,你的教主跟你講了一個故事,你接受這個故事,然後這個故事的影響力比那個教主還要來得大,之後我們就會全盤接受他的指令。

對我來講,將故事照單全收這件事情,是一個有點恐怖的事情,因為它就是一個單調的複印了,那下場就會跟地下鐵事件一樣。那很多人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些人都是高社經地位,腦袋都有一定的容量,為什麼、為什麼?他會想要去聽信這些話,然後做出一些恐怖極端的事情。



Milgram(米爾格倫實驗)
其實很簡單,它可以追溯到心理學的某一個實驗-權威服從。那權威服從的一個事件,叫Milgram(米爾格倫實驗)。它的設計很簡單,就是隔著一個玻璃帷幕、一個單面鏡,單面鏡的對面坐著一個你看不到的人,他手上正承受著電擊的風險。受試者本人就要接收各種的指令,當主事者跟受試者講說,來、你來按那個電壓的伏特的時候,我們會去測試一下,他大概到第幾伏特的時候,他就會停止,因為會傳來對方的叫聲。那一般來講,我們都會假設人是有良心的,所以可能在第2、第3個階段,他就會收手了。其實並沒有,甚至到第10個階段,在掙扎的過程當中,他還是決定按下電擊鈕。


圖說:米爾格倫實驗(英語:Milgram experiment),又稱權力服從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


這件事情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我們會在這情況下還選擇去電擊對方?那我想這件事情跟麻原彰晃事件,以及希特勒有著若干的相似之處,就是,因為因人而異,本身的人格特質就會有一點影響。很多人在進入宗教體系的情況的時候,是帶著傷痛,或是某些脆弱性進去的,並不是說他懦弱,而是他需要有一些東西被安撫。所以當這些語言可以安撫他的時候,第一步就成立了,那第二個就是,你不會是主要的負責人,你不會這個行動、整個事件的負責人,負責人是上面的人,所以大家可以很清楚在紐倫堡大審的時候,有一些納粹他之所以會對自己的言行翻供,就是因為他覺得他是一個被指使的人。被支配的人這件事情,可以讓我們脫逃一些權力上的究責。


地下鐵事件(沙林毒氣事件)
對於那些施暴的人來講,如果上面有一個人支持他的話,那他自然他的愧疚感就會輕一點點。那這個實驗本身也是一樣,去放沙林毒氣的人也是一樣,因為他們都是一個被指使的人,這些人為什麼會甘願被指使,讓那些信念進入他的腦中呢?很簡單,因為他們太累了,他們認為,思考實在太辛苦了,只要進去某個框架裡面,不用太費力氣去挑戰,人通常都會服從。所以,當一個教義,它提供的是一個狹窄的空間,提供一個簡單又明確的概念,喜歡的我們就加進來,看不順眼的我們就剔除。用一個很簡單的加減法,讓人消失或納進來,他們就會放棄思考,為什麼?因為在很累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舒服的感受,所以某個程度上,當你第一步被支持、被理解了,它又提供你一個不太需要思考的情境,這個教又是一個順應流勢的,符合現代的故事,它可能反社會、反貧富差距,可能類似這樣的概念再提供下去的時候,我們人很自然而然就會接受這些教義。等到我們一旦接受這些事情之後,那後面的行為就會變成是一個可被操弄的行為。那最後就是當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因為是大家一起做,團體一起做,所以它有一個分散風險的可能。在這個情況下,一個暴行它就會必然產生了。


圖說:東京沙林毒氣事件主使人-奧姆真理教主麻原彰晃


推翻信念的可能性
那其實在很多場研討會裡面,我們都會提到,要怎麼樣才能去抵抗這件事情?其實我個人是比較悲觀的,我覺得,一旦進入這個場域之後,你就很難抵抗了,因為你還有一個東西,叫從眾的壓力。當大家都這樣做的時候,你會危及的不只是你的信念,還有你的人際關係以及被排擠的感受。所以,當你進入一個團體之後,你已經不太能提出異議了,重點的分水嶺都是在進入團體之前,你能不能有一點點遲疑、能不能有一點點批判性思考,也就是,如果事情不是這樣呢?如果他講的跟我想的不一樣呢?這樣的一個問號出來的話,我想才會去推翻一個故事、推翻一個信念。

但相對地,當我們要提供的一個故事給案主,當我們要提供一個治療經驗給案主,提供故事給讀者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要注意到,我們給了某一種框架,讓我們的讀者跟案主失去了某一些想像的空間,進而全盤接收我們的想法?在我的督導經驗當中,這件事情是很嚴重的,因為我們會定期接受督導,所以我們的治療紀錄都會給老師看,要誠實地寫出來,知道自己的盲點在哪邊。所以,當我們傳述的概念跟想法、信念過於單一,而且直白的話,教授會直接推翻你的做法。
 
肯證偏誤(Confirm bios
對我們來講,我們都是保持開放,讓案主自己去思考,為什麼要讓他自己去思考?就是為了要避免犯一種錯誤,雖然我們一直知道Confirm bios,就是所謂的肯證偏誤。當我們只支持一個信念的時候,我們會拚了命地去找支持這個信念的證據,而不會去找推翻它的證據。這件事情對於傳達事物跟信念來講,它是非常恐怖事情,因為它是單向、一個箭頭的事情,而不是雙向的事情。所以不論是做治療或是寫小說,傳達故事,我覺得,去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我想是非常重要的。
 
放棄控制自我,就會被信念控制
在村上的書單裡面,其實他在《地下鐵事件I》,後面的後記,就是<沒有指標的惡夢>,這一篇我很歡迎大家去看一看。他有提到一句話,就是大家的一個疑問,這邊說給大家聽,也就是說,針對那些施暴的信徒,大家會想,這些忠實的信徒們主動捨棄了自由、捨棄財產、捨棄家庭、捨棄世俗的價值判斷基準。如果是正常的市民,看到他們做這些事情,你會覺得怎麼會這麼傻,但相反地,對教徒來說,那是非常舒服的事情,因為一旦把自己交給誰之後,就不必一一去思考,也不必控制自我。所以控制自我這件事情,對於現代人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想放棄,都會想放空,當你想放空的時候,那些想法趁隙而入,那就會很好地控制了你,某程度上就跟異形是一樣的,這件事情是真的,像我們想得這麼嚴重嗎?
 
但信念可以被判斷,你也可以決定如何接待
我想也倒不一定,因為訊息本身,我認為是中性的,你怎麼接待這個訊息、怎麼接收這個訊息才是重點。在《地下鐵事件II》,它的後記有一場跟河合隼雄的對談,這位心理學家講了一個我覺得還不錯的概念,就是人們怎麼解讀訊息,其實決定了你自己的未來,就像他會舉一個例子,就是像鐵人28號,這一個像超人一樣的故事。孩子都會很崇拜超人這件事情,他欣賞他的超能力、拯救世界,但他不會傻到站在窗口從28樓跳下去,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會飛。所以在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喜歡的是它的信念、它帶來的精神,但是超越物理上的做法,連孩子都可以判斷,不會隨便去跳樓。他知道,他做披風往下跳,一定會死掉,因為他可能在家裡就已經試過。

所以當我們要,把所有的錯都歸因於信念灌在我們腦中,而我們無法自控的時候,這件事情是不能成立的。我們最起碼,都還有篩選信念,以及怎麼樣去解讀信念的能力,只是看我們想要怎麼做而已。



沒有框架(精神牢籠)就無法忍受
所以,村上在2008年的時候,在接受每日新聞的採訪的時候,他說了一段話,他說「我認為當今最可怕的,就是由特定的主義、主張造成那種類似精神牢籠的東西,但是很多人需要這樣的框架,沒有了就無法忍受。那真理教就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但是,除此之外,它還有各種、各式各樣的框架,人一旦進去之後可能就出不來了。」所以,他認為,好的物語就是好的故事,可以拓展跟加深人的心靈。有了這樣的心靈之後,我們就不會甘願地進去,那個狹窄的牢籠裡面,也就是,我們可以提供的是更多的信念、更寬闊的信念跟想法,把這些人從比較狹隘的心靈當中拉出來,進入那樣的世界。

這個很符合心理治療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當他的信念開始扭曲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讓他看到另外的世界,所以我們的故事需要更寬闊的要素,需要能夠更中肯的一些證據,讓他知道這個世界長這個樣子。
 
脫離框架的方法-(1)批判性思考
那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人一旦遇到這個狀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剛剛有提到,其實我們要怎麼自我訓練,第一個就是保持批判性的思考。批判性思考來自於一個字眼就是「懷疑論」,對任何事情都保持懷疑,你支持或不支持都要保持懷疑,並不是一定往負向地走,而是如果呢?我覺得what if這個字很重要。寫小說也是一樣,我們寫到某一個情節的時候,那如果不是這樣發展呢?如果順著另外一個方向發展,會怎麼樣?我覺得這個是,開拓我們思考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講普通心理學的課的時候,醫學系的孩子其實都很喜歡思考,所以更喜歡挑戰,他們勇於挑戰。每次提到一個問題的時候,我都會往反面想,如果不是這樣會發生什麼事情?我認為,這樣子的思考、引導方式,比順著講還要有用,會引出很多很有趣的想法。
 
脫離框架的方法-(2)What Happened to You
第二個就是,當我們坐在一個人對面的時候,我們要怎麽問出一段故事?那很多人看到一個人心情不好,他都會講一句話,就是「你還好吧?Are you OK?」那其實我覺得,「你還好吧?」是一個,我們常常講,但是用處不大的話,因為對方都會講還好,不然就點點頭。

最近我從一本書上得到靈感,就是歐普拉跟另外一個培理博士合寫的,他們的那個書名叫做《你發生過什麼事?What Happened to You?》。那我覺得這句話是一個很好的開頭,不問「你還好吧?」,而是直接問「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把故事原原本本地問出來。

當我們問出故事,然後也嘗試給出故事的時候,我們同時也要注意一下,我們是不是也給出了某一些框架,也就是所謂的建議。我們在安慰一個人的時候,給出建議的時候,那就包含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了。所以我覺得,在認識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同時也要去同理對方的心境,因為對方的情況可能跟我們的框架有點不太一樣。所以我想,它會拉到一個更寬容的角度,就是我們不一定要給我們自己框架的東西,而是在他的想像當中,我們可以給他什麼樣的東西。所以,這個進一步的,要去理解對方的一個狀態,我們才有可能給出更中肯的一些建議。



超過「故事」本身的力量
那故事本身的力量其實可能遠遠超過我們自己想的,因為它代表的是一種信念跟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但是,我相信故事本身也是一個療癒的形式,我一直都認為,不管在心理學,或是寫小說,一則好的故事就像一張很好的照片,或是一首很好的短詩一樣,你看了之後會有畫面,這個畫面會勾起某一些很遙遠的回憶,或是你的經驗,已經超越這個本身給的力量,而是深入到你的記憶裡面去。那你會去重新反思,那個時候的你跟現在的你,到底有什麼差別?那個時候的你跟現在的你,他們之間的距離,就是我們可以反思的一個深度。那我想,經過有用的反思,或是經過一個有立體效果的反思,才能夠拓展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跟深度。

所以從觀察、角色到故事,這一連串不只是寫小說的過程,不只是心理治療的過程,更是我們很好地去理解人類、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但是藉由這本書,藉由這一場跟村上春樹的虛擬對談,我覺得我們可以,用一個稍微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我們怎麼理解這個世界的。或許,對我來說,這樣理解世界的方式是站在心理學上的,但是我相信你一定也有你去認識世界的方式,那這個方式我們就可以來參考一下。那認識世界沒有特定的規則,但是前提就是,你要對這個世界有興趣才可以。

希望這堂課或多或少可以勾起大家對書本、對心理學,甚至對這個世界的興趣。今天的課程到這個地方,很謝謝大家的聆聽,我是劉仲彬,臨床心理師,希望有機會再見,謝謝大家!

聽完精彩的線上音訊課後,歡迎大家參加實體討論課,我們在8/6(六)下午3點,誠品松菸書店3F Forum與大家做進一步的討論。歡迎帶著疑問來。點擊下圖報名去!




超過21萬種書目,逾40萬種文具、影音等各式非書商品,我們多元運用書店空間,從閱讀出發,讓人們在書與非書之間,體驗人文、藝術、創意與生活的美好。
太棒了
你已關注誠品書店
取消關注
你已取消關注誠品書店
您已經按過囉!
【會員專區 / 登入註冊服務暫停公告】
為了提供更優良的系統服務品質,預定於2020/07/08 (三) AM8:30 – 2020/07/08(四)AM 10:00 進行維護,將暫停登入/註冊服務、聯絡客服⋯等功能。
立即驗證手機號碼,以獲得更便捷的服務體驗
我們將發送驗證碼至您的手機

手機驗證
手機驗證
會員資料確認
您已是誠品會員,填寫資料與會員卡資料不一致,請擇一填寫以下欄位進行驗證。
會員資料有誤
很抱歉,您的會員資料有誤,請聯絡客服。
手機驗證

*請於5分鐘內輸入驗證碼,逾時請重新發送。

我們將發送驗證碼至您的手機

如果您無法收到驗證碼,請試試 電子信箱驗證
請輸入驗證碼

如果您無法收到驗證碼,請聯繫客服
驗證成功
您已驗證成功,可以綁定社群帳號作為下次快速登入。
驗證成功
您已驗證成功,可以綁定社群帳號作為下次快速登入。
忘記密碼
簡訊/電子信箱驗證
重設密碼
驗證碼認證
已重新發送驗證信至
尚未設定社群帳號快速登入
請登入誠品帳號進行綁定
尚未設定社群帳號快速登入
請登入誠品帳號進行綁定
登錄卡號
誠品會員條款
歡迎您首次登入迷誠品,請您閱讀並同意以下服務條款:

誠品會員約定條款


本約定條款所稱之「誠品會員」包括「累計卡友」及「誠品人會員」,「累計卡友」係指累計卡之持有人,「誠品人會員」係指誠品人會員卡持有人;「誠品會員卡」為累計卡及誠品人會員卡之統稱(以下簡稱為「會員卡」)。


  • 壹、 一般條款
    • 一. 誠品會員卡之申辦
      1. 累計卡

        累計卡之申請、核卡及續卡資格,由誠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本公司」)制訂並對外公告,申請人於誠品門市服務台或本公司及關係企業之線上平台(包括但不限於誠品網路書店、迷誠品網站、【誠品人eslite】APP)申辦累計卡時,確認已詳讀並同意載明之「約定條款」、「個資告知事項」、「使用規則」及相關規定,並填具本人申辦資料後,向本公司指定服務據點或線上平台申辦。 如申請人不具申請或核卡資格,或未確實填具本人申辦資料後,本公司得拒絕申請或發卡。於本公司核發本卡後,如發現申請人不具申請資格,或申請人填寫之資料與事實不符,本公司有權停卡並註銷申請人持卡資格及相關權益。 累計卡於誠品通路消費累計達新台幣1萬元,即可持本人身分證明文件至誠品門市服務台換發誠品人會員卡,若出示身分證字號與累計卡申辦資料不符,恕無法進行升等換卡。

      2. 誠品人會員卡

        誠品人會員卡之申請、核卡及續卡資格,由本公司制訂並對外公告,申請人於簽署申請書時,確認已詳讀並同意申請書載明之「約定條款」、「個資告知事項」、「使用規則」及相關規定,申請人確實填具申請書並親自簽名後,連同身分證明文件,向本公司指定服務據點。 如申請人不具申請或核卡資格,或未確實填具申請書,或未提供與累計卡申辦相符之身分證明文件予本公司進行身分核實,本公司得拒絕申請或發卡。於本公司核發本卡後,如發現申請人不具申請資格,或申請人填寫之資料與事實不符,本公司有權停卡並註銷申請人之持卡資格及相關權益。

    • 二. 誠品會員卡有效期間
      1. 累計卡無有效期間限制。
      2. 誠品人會員卡自申請日起算,有效期間一年。於有效期間到期時,消費金額或消費次數未達本公司設定之門檻,該會員累計消費金額、消費次數、點數均歸零,並自動調整為累計卡。如不同意調整,請於會員卡效期截止日起算一個月內通知本公司。
    • 三. 申請人經本公司核發會員卡號時即成為持卡人,持卡人行使本卡權利時,應依服務人員要求出示會員卡、官方行動版會員卡、或提供身分證字號(外籍會員恕不適用)、行動電話號碼進行身分確認,但本公司及關係企業、合作廠商得要求持卡人出示本人身分證明文件正本,以利進行身分確認,如持卡人拒絕出示,本公司及關係企業、合作廠商可不接受持卡人行使相關權利。
    • 四. 持卡資格及相關權益,恕無法以任何方法轉讓或轉借予他人使用。如透過本公司及關係企業線上平台申辦之累計卡持卡人欲申請實體卡片,可至服務台享首次免費申辦發卡;若持有之實體卡片遺失或毀損,應立即通知本公司,並得申請補發,本公司將酌收工本費新台幣50元。於持卡人通知本公司遺失卡片前,如遭冒用行使卡片權利,本公司概不負責。
    • 五. 如持卡人有以任何不誠實之方式累計消費金額或點數、重製/仿冒本卡,或有任何違反本約定條款及各項最新使用規則之情形,本公司得立即停止持卡人之一切權益,並予以停卡取消持卡資格。
    • 六. 已作廢之會員卡(如遺失卡、過期卡等)仍被流通時,視為無效,本公司有權將卡片收回,避免再次誤用。
    • 七. 為維護持卡人權益,如本公司電腦或資訊系統發生異常情況,本公司有權暫停卡片之消費登錄、兌換功能及查詢等相關服務,直至異常狀況解除。
    • 八. 會員同意誠品得不定期發送電子報或商品訊息(EDM)至會員所登錄的電子信箱帳號。惟當會員收到訊息後表示拒絕接受行銷時,誠品將停止繼續發送行銷訊息。
    • 九. 持卡人資料若有異動請立即通知本公司,如未收到各項活動資訊,可至全台門市服務台,或以電話或Email通知誠品顧客服務中心,以利本公司儘速為您查詢或更新相關資料。若因持卡人未正確更新資料,致未能收到本公司寄發的權益通知、消費優惠、活動內容等相關資訊,或變更、終止持卡權益、消費優惠、活動內容的通知,持卡人同意在此情形下視為持卡人已經收到該等資訊或通知。
    • 十. 本公司保留會員卡之核發、續卡、停用、註銷及隨時修改、變更或終止各項持卡人權益、消費優惠、活動內容及相關服務之權利。持卡人同意本公司對會員卡之「約定條款暨規則」,得隨時修改或變更,並於修改或變更前之一定期間,於本公司門市或網站公告或個別通知持卡人後生效,持卡人同意上述公告可取代個別通知;如持卡人不同意修改或變更,應以電話或Email通知誠品顧客服務中心,由雙方協商相關事宜,持卡人同意若未於前述特定期間內通知,視為同意修改或變更。有關本卡各項最新使用規則、各項權益、消費優惠、標識符號、合作廠商、活動內容等相關資訊,請詳見誠品門市公告或迷誠品【會員專區】訊息:meet.eslite.com,本公司將於符合法令規定前提下,不定期更新或變更之,以最後更新者為準。
    • 十一. 任何人均不得利用會員卡及相關制度從事不法行為,違反者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十二. 對於會員卡之使用如有任何問題,敬請洽詢本公司誠品顧客服務中心0800-666-798。
  • 貳、 網路服務約定事項

    為利本公司及關係企業(包括但不限於誠品生活股份有限公司、誠品開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及誠品旅館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您便利之網路交易與誠品會員之網路服務(以下稱「網路服務」),當您使用本公司及關係企業所提供之網路服務時,請您詳讀「網路服務約定事項」,在您開始使用網路服務時,即視為您已經閱讀、瞭解並同意接受「網路服務約定事項」所有內容,並視為您已確認詳閱並同意個人資料保護告知暨同意事項。如您不同意「網路服務約定事項」之全部或部分內容,請勿註冊,並請立即停止使用網路服務。

    • 一. 申請方式
      1. 開通網路服務完成驗證後,即同步成為累計卡友。
      2. 若您開通網路服務時已是誠品會員(包含誠品人會員及累計卡友),系統將自動為您登錄誠品會員卡號,或可於會員專區登錄您的誠品會員卡號,啟用網路服務功能。即可於線上平台(包含但不限於:誠品網路書店、迷誠品、誠品人APP等)進行個人消費紀錄之帳戶查詢(包含:效期、點數、消費明細…等),並可於線上即時維護您的個人資料、修改個人電子報退訂閱、參加指定之線上活動等網站內提供之各項專屬服務。
    • 二. 權利與義務
      1. 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父母或監護人對兒童及少年應負保護、教養之責任。若您未滿二十歲,或依《民法》等相關規定,是未具備完全行為能力之人,須由您的家長(父、母或監護人,以下同)陪同閱讀本特別約定事項,在您的家長詳讀、瞭解並同意本特別約定事項後,才能使用網路服務。當您使用網路服務時,即視為您的家長已詳讀、瞭解並同意接受本特別約定事項之所有內容。
      2. 誠品會員應自行確保網路帳號及密碼之機密與安全。誠品會員對於自己本身使用網路帳號及密碼所為之一切行為,應自行承擔全部法律責任,並同意遵守以下事項:
        • (1) 網路帳號或密碼如被冒用或盜用,或有其他任何安全問題發生時,請立即通知誠品顧客服務中心(客服專線:0800-666-798)。
        • (2) 不得將帳號、密碼及其他相關資料,揭露、洩露或提供給第三人知悉、或使用。除被冒用或盜用之情形外,使用網路帳號及密碼進入本公司及關係企業網站或使用網路服務之所有行為,包括但不限於查詢、檢索、閱覽、更改個人資料、參與各項活動,以及取得相關消費資訊、購買商品或服務等,均視為本人之行為。任何人不得使用他人之帳號或密碼使用網路服務。如有違反,因而涉及犯罪或侵害他人之權利,應自負全部法律責任。
        • (3) 網路帳號、密碼及網路權益,僅供誠品會員個人使用及享有,不得轉讓、轉借或以任何方式提供他人使用,亦不得共用。
        • (4) 當誠品會員同意使用Facebook帳號登入使用網路服務時,該Facebook帳號之密碼是由Facebook網站所處理,本公司及關係企業並不會接觸到該密碼,而且每一個Facebook帳號只能綁定一個網路帳號進行登入,於本公司及關係企業所經營之各網路服務平台為第一次Facebook帳號登入功能時,需進行第一次綁定,第一次綁定後即不能再予修改。
        • (5) 經由登入Facebook帳號及密碼而登入使用網路服務時,該登入的帳號即代表會員本人,使用者於使用網路服務之任何行為,均視為本人之行為,並需遵循誠品網路服務約定事項。誠品會員必須妥善設定、維護及保管自己之Facebook帳號及密碼,包含但不限使用網路服務結束時應適時登出網路服務之網站並同時登出Facebook帳號。
        • (6) 如果會員洩漏或提供予第三人自己的個人資料、Facebook帳號及密碼或付款資料,並使得第三人有使用的機會時,會員必須就第三人的行為負全部責任。本公司及關係企業並可隨時暫停或終止提供本項使用Facebook帳號及密碼登入使用網路服務之措施。
      3. 會員不得基於非法目的,或以任何非法方式使用網路服務,並應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網際網路之國際規範。若會員於中華民國領域外使用網路服務,並應遵守當地國家或地域之法令。會員不得利用網路服務從事包括但不限於下列侵害他人權益之行為:
        • (1) 散布或傳送任何誹謗、侮辱、具威脅性、攻擊性、不雅、猥褻、不實、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或其他不法之文字、圖片或任何形式之檔案。
        • (2) 侵害他人名譽、隱私權、營業秘密、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其他智慧財產權及其他權利。
        • (3) 違反依法律或契約所應負之保密義務。
        • (4) 冒用他人名義使用網路服務。
        • (5) 傳輸或散佈電腦病毒。
        • (6) 濫發廣告郵件。
        • (7) 其他誠品有正當理由認為不適當之行為。
      4. 如會員利用網路服務從事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或犯罪活動,或任何違法行為,會員應自負全部法律責任,本公司及關係企業將立即撤銷會員資格,永久禁止使用網路服務,並請求因此所受之全部損害,包含但不限於商譽損失、裁判費及律師費等。
    • 三. 網路服務內容的變更

      會員同意本公司及關係企業得隨時調整、變更、修改或終止網路服務或網路服務約定事項,並得於修改及變更前60日,於本公司及關係企業之網站公告後生效,不再另行個別通知。會員因參與本公司及關係企業之活動及使用網路服務,而與本公司及關係企業所發生之權利義務關係,均以本網路服務約定事項之最新修訂之版本為準。如會員不同意修改或變更,應於修改或變更生效日前,以書面通知本公司及關係企業,由雙方協商相關事宜,如逾期未為通知,應視為同意修改或變更。

    • 四. 網路交易須知
      1. 當會員完成線上訂購程序後,本公司及關係企業將自動經由電子郵件寄給您一封通知信,該通知僅表示本公司及關係企業已收到訂購訊息,惟並不表示該筆交易已經完成,本公司及關係企業保留是否接受該筆訂單之權利。會員得在本網站查詢訂單明細及出貨狀況。
      2. 當會員使用網路服務完成訂購程序,即表示已經提出購買之要約,並同意本條款及網頁上所載明之交易條件或限制。會員所留存之個人資料(例如:地址、電話…等),於訂購後如有變更,應立即上線修改,不得以資料已變更為理由,否認訂購行為或拒絕付款。
      3. 會員使用網路服務進行網路交易,如遇有任何疑義,應以誠品電腦系統之電子交易紀錄為準。如發現交易資料不正確,應立即通知誠品顧客服務中心(客服專線:0800-666-798)協助處理。
    • 五. 商品的退回
      1. 收受商品後,如發現商品有瑕疵,得退回商品。
      2. 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網路交易之商品,買受人得於收受商品後七天內退回商品。惟下列商品僅得於商品有瑕疵之情形退回,並不適用前述《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
        • (1) 以數位或電磁紀錄形式儲存的商品,包含且不限於電腦程式、數位音樂檔案、錄音帶、錄影帶、CD、VCD、DVD等。
        • (2) 可供線上下載、或以線上傳輸方式提供的商品或資料。
        • (3) 性質上易於變質或損壞的商品、以及性質上無法或不適合退還的商品,包含且不限於花卉、食品、個人衛生用品等。
        • (4) 依照會員所要求或註明的規格、需求或時間,所訂製、調整或送達的商品。
        • (5) 密封的產品(例如漫畫、小說、CD影音商品等等)。
        • (6) 報紙、雜誌、期刊、或其他定期發行的商品。
        • (7) 依照通常運送條件,貨物取回時已逾保存期限、或已變質或損壞的商品。
      3. 退回之商品,必須保持商品、贈品、附件、內外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及資料的完整性,如已開立及取得實體發票(紙本),並應連同發票一併退回;否則,本公司及關係企業得拒絕退貨及退款。
    • 六. 網路服務的中斷或停止

      如本公司及關係企業之電腦或資訊系統發生異常狀況,本公司及關係企業有權暫停提供網路服務,直至異常狀況排除。

    • 七. 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1. 本公司及關係企業所使用軟體或程式、網站上所有內容,包含但不限於著作、圖片、檔案、資訊、資料、網站架構、網站畫面的安排、網頁設計等智慧財產權,屬於誠品所有,或已取得權利人之同意及授權而使用。任何人包含會員本人,未事前取得本公司及關係企業或權利人書面同意及授權,均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如違反,立即撤銷會員資格,永久禁止使用網路服務,並請求因此所受全部損害,包含但不限於商譽損失、裁判費及律師費等。
      2. 會員或任何人如發現侵害誠品或其他權利人智慧財產權之情形,歡迎檢舉,並立即通知本公司及關係企業之顧客服務中心(客服專線:0800-666-798)處理。
  • 其他
    • 一. 「誠品會員約定條款」如有部分無效時,不影響其他有效條款之效力,「誠品會員約定條款」、會員制度及相關使用規則等僅適用於本公司及關係企業台灣之門市。
    • 二. 「誠品會員約定條款」以中華民國法律為準據法,並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管轄法院。
  • 誠品股份有限公司及關係企業個人資料保護告知暨同意事項

    為提供您最完善的服務並保護您的個人資料,誠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本公司」)及關係企業(包括但不限於誠品生活股份有限公司、誠品開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及誠品旅館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謹此依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8條及第9條規定,告知您以下事項:

    蒐集目的、個人資料類別、利用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為提供您有關本公司或關係企業各項消費優惠、商品、服務或活動及其最新資訊並有效管理會員資料或進行滿意度及消費統計分析調查(下稱「蒐集目的」),本公司或關係企業將於上開蒐集目的消失前,在臺灣地區或完成上開蒐集目的之必要地區內,蒐集、處理、利用或國際傳輸您填載於誠品會員申請書之個人資料或日後經您同意而提供之其他個人資料。在上開蒐集目的範圍內,本公司或關係企業可能會將您全部或部分個人資料提供予關係企業或合作廠商。

    權利行使事項

    您可透過顧客服務中心(服務專線0800-666-798按1)向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行使下列權利,除個資法另有規定外,本公司或關係企業不會拒絕,並得酌收必要成本費用。

    1. 查詢或請求閱覽您的個人資料。
    2. 製作給您個人資料複本。
    3. 補充或更正您的個人資料。
    4. 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國際傳輸您的個人資料。
    5. 刪除您的個人資料。
    6. 您的拒絕接受行銷。

    注意事項

    如您不同意提供個人資料或刪除或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國際傳輸您的個人資料,您膫解本公司或公係企業可能因此無法進行核卡資格審核及相關處理作業或提供您完善的服務、或必須採取停卡措施,尚請見諒。

  • 誠品會員卡使用規則

    消費/誠品點累計規則

    1. 消費時須出示實體卡、官方行動版會員卡、或提供身分證字號(外籍會員恕不適用)、行動電話號碼進行身分確認,方可累計消費金額或誠品點,單筆交易金額NT$40元1點。(僅誠品人會員有點數累計)
    2. 於網路書店之消費請先註冊網路帳號,消費累計金額、次數、誠品點,以發票日為計算基準。
    3. 誠品點有效期限:每筆消費累積之誠品點皆可使用至次年年底,惟會員資格失效點數即同時消失。(舉例:誠品人會員於2017年所得誠品點,將於2018年12月31日自動失效因故無法累計消費金額及誠品點時,請於消費日起7天內攜帶消費發票正本及誠品人會員卡至全台誠品各門市服務台補登消費累計。
    4. 消費累計金額、次數與誠品點以折扣後所支付實際交易金額為計算基準,於消費日2個工作天內匯入個人帳戶,下列項目不列入消費累計金額:
      • 購買禮券之金額(持未開發票禮券之消費可納入累計)
      • 代收款項(如兩廳院售票、停車費)
      • 非誠品表演廳主辦之節目票券及公關票券(票價為10元或票券上印有貴賓券字樣)之購票金額
      • 誠品會員付費入會費用NT$2,000元
      • 退貨之消費累計將自動扣除

      ◎遺失補卡之工本費可列入金額、次數與點數累計。

    誠品點折抵方式

    1. 誠品人會員持實體卡、官方行動版會員卡或本人台灣身分證正本(外籍網路會員恕不適用)可進行折抵,外籍會員僅適用出示實體卡、官方行動版會員卡,至全台各門市消費,每10點誠品點可折抵消費金額NT$1元,亦可於網路書店兌換相關商品。
    2. 誠品點折抵,網路書店及松菸影院須全額折抵,部分專櫃恕不配合點數折抵,相關折抵辦法以活動現場或網站標示為準。
    3. 誠品點數限於結帳時折抵使用,不得要求折換現金或轉移。
    4. 點數一經折抵,若有任何問題,需經2個工作天方可返還。
    5. 為維護會員權益,如系統產生異常狀況時,誠品將暫停該卡點數兌換或折抵功能;異常狀況解除時,誠品隨即恢復開通點數兌換或折抵功能。
    6. 會員應善盡會員卡保管責任,任何已折抵之點數除取消訂單或退貨外,均無法退回點數。

    ◎本公司保留隨時變更使用規則之權利,最新使用規則請以門市或網站公告為準。

    如持卡人有任何違反誠品會員約定條款、消費累計、消費積點與點數折抵規則之情形,經本公司就個案認定,認為情節重大,本公司有權立即停止持卡人一切權益,並取消持卡資格,持卡人不得有異議。

綁定社群帳號
請於24小時內至您的電子信箱進行驗證。若您未能於期限完成驗證,請您重新註冊/開通。

請以微信掃描QR碼並分享

Facebook 授權失敗,請稍候再試!
您尚未申辦累計卡,是否立即申辦?


取消
確認
網站個人設定建置
更換照片
*設定暱稱:
*請選擇你興趣的標籤:(3個以上)
已選擇 0/10
  • 翻譯文學
  • 華文創作
  • 華文閱讀
  • 外文閱讀
  • 親子家庭
  • 影音3C
  • 美食茶酒
  • 運動休閒旅遊
  • 服飾配件
  • 家居雜貨
  • 手作體驗
  • 雜誌新訊
  • 提案on the desk
  • 誠品選書
  • 誠品講堂
  • 誠品閱讀光影
  • 風格文具
  • 誠品專欄
  • 誠品新聞
  • 誠品30週年
  • 迷電影
  • 嚴選商品
  • 特別企畫
  • 人物故事
  • 閱讀文化
  • 藝術生活
  • 釀電影專欄
  • 赫斯特專欄
  • 門市優惠
  • 品牌優惠
  • 境外旅客
  • 會員獨享
  • 公告資訊
  • 展覽
  • 講座
  • 課程
  • 電影
  • 表演
  • 編輯書房
  • 品牌故事
  • 香氛美容
  • 典藏敦南
  • 迷韓劇
  • 一日電台
  • 不打烊書店
  • 編輯精選
  • YouTube
  • 影音企畫
  • 尋味玩食
  • 誠品線上優惠
  • 迷誠品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