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誠品|meet eslite
- 主題專欄
- 給下一輪AI盛世的(孤獨)備忘錄——專訪導演林奕華
給下一輪AI盛世的(孤獨)備忘錄——專訪導演林奕華
撰文 鄧九雲 攝影|楊雅淳
還記得疫情時的生活嗎,那些對病毒的恐懼與無力,隔離在旅館的封閉,被迫適應螢幕的人際疏離;這樣的變調,讓香港劇場導演林奕華,開始探索創作與人類的新關係,不管是有別於以往的發想過程、呈現形式,或是探問本質的反思,他將帶來經歷疫情時期的全新作品「一一三部曲」舞台映画。
總和觀者一起問問題的林奕華,及曾合作過舞台劇的作家鄧九雲,在台北重聚,聊作品與想法。
採訪當天,全台正經歷大地震的混亂。我坐在紅茶館有些不安等待著Edward,這二十年演藝生涯裡對我最重要的導演。他參與了我的許多初始──第一次的百場大劇場,第一次寫劇本,還有這第一次的採訪。
Edward抵達時,我們擁抱。他說自己清晨四點就醒了,因為要見我。我說因為緊張,昨晚夢到了他。我與Edward的記憶依然停在2020年告別敦南誠品那次未實現的演出遺憾。沒想到他的印象卻是2019年我編導的讀劇演出。我們對彼此的記憶,停在不同的時間點。
「疫情這些年,同時是偷來的,也是被偷走的。」Edward說。改編楊德昌導演《一一》最初的想法,是想做一齣音樂劇──近十名的演員,一場「約翰凱吉」式的音樂會。疫情取消了這個版本,卻讓我們擁有了洋洋、婷婷與NJ的「一一三部曲」,從香港的劇場版,到台灣五月在誠品電影院獨家上映的映画版。
如果說音樂劇形式是林奕華導演擅長的經典再創,這以Covid生成的三部曲才真正能與電影《一一》的「經典性」相呼應。「我第一次看《一一》時,只想著這是一個中年危急的男人故事。經歷這三部曲的過程,我才明白是在講人生。從社會關係到倫理關係,卻又不止停留在倫理層次,而是在倫理中人的個體性是如何消失的。」Edward雙手捧著膚色的冰奶茶,露出一種童趣的喜愛。
「如果洋洋是一個機器人?」
這是早期排練時彭鎧立女士(楊德昌導演的遺孀,在這次三部曲裡擔任首席創作顧問/監製)隨口提出的問題。「以現在的說法,就是AI。」Edward說。我好奇《一一》裡那麼多角色,為何是這三位?「他們就是那個謎語:什麼生物,早上是四條腿,中午是兩條腿,晚上是三條腿?」人類。我聽過這比喻。於是洋洋、婷婷與NJ代表了人的不同階段,分別是未來、現在與過去──洋洋想去的地方還不存在,婷婷則是被困在此刻此地,而NJ有個明確想要回去的記憶時刻。
多年跟導演合作最大的收穫,是懂得在各種作品裡探索對「時間」的處理。「我可以用劇場的走位與畫面處理時間,而影像能做得更澈底。」我立刻想到《雕刻時光》,如同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林奕華導演也在討論關於生存本質的問題。我談起角色的孤獨感,指出挪威哲學家在《孤獨的哲學》裡提出孤獨不代表缺乏社群,而是社群理想無法實現。「我希望觀眾明白孤獨不是負面的。與其提供解答,我更想提供一場經驗。」而這經驗是主動、自發,最好充滿好奇,才會發現孤獨之中有一個縫隙,能讓視線穿透進去。
舞台劇與映画版的空間幻變
身為演員的我始終認為舞台劇最迷人之處,就是每次演出都無法被複製。觀賞錄製下的演出(儘管是英國國家劇院技術純熟的NT Live),對我來說都是不得已的選擇。林奕華導演向來對媒介的使用充滿意識,鏡頭絕對不會只是服務紀錄、放大視覺的功能,它會成為一個角色。Edward說:「劇場版是一個建築結構,內含吳嘉彥豐富的影像創作,而映画版則是從拍攝下的舞台影像為素材,再由袁錦倫再創。我稱這樣的作品為『永續戲劇』。」
於是林奕華取消了舞台劇每次的絕無僅有,卻生成了新的戲劇品種。我幾乎很難再用「戲」來描述這樣的作品。這幾年在他的作品裡,我也察覺到演員的存在產生質變──與其說讓演員找戲演,更多時候是讓他們找事做。我說真實在現今成了個體的一種經驗,而虛構其實是一種補償。「因此對現在的我來說,努力模仿真實的寫實表演是一種過時。」Edward說。
藝術在現實裡注定是失敗的
Edward一向都走得很前。這也是為什麼重看他的舊作,每每都還能有新的啟發。但觀眾來說,要理解他的創作挑戰是愈來愈大。Edward對趨勢敏感,卻對盲從過敏,當此刻全世界的創作(包含劇場、電影與當代藝術)充斥在議題與政治正確的氛圍之下,他依然堅持走向探問最本質的「存在」問題。政治涵蓋在哲學裡面,而我們的戲劇養成一直缺乏哲學的核心。
然而創作與現實是永恆的拔河。就算我們節節敗退,依然緊緊握著手中那條染血的粗繩。導演悠悠地說,「藝術在現實裡注定是失敗的。」我認真凝視著他的眼睛,這是當演員時我看不到的一面。他是必須篤定、遠瞻的嚮導。
「時間是拿來雕塑,而非反應。時間是創造。」Edward說。而現實會過去,藝術會留下來。我相信「一一三部曲」會在後疫情的藝術裡留下一道性感的刻痕。
劇照 | (右)《一個人的一一:洋洋的一封信》 (左)《三個人的一一:NJ的熱海旅行》
舞台映画是創作「新品種」,更多影像角度的供給,打破傳統劇場空間限制的觀看視角。
林奕華
香港知名導演與編劇。編導電視、舞台劇作品超過七十部,為「非常林奕華」藝術總監。
鄧九雲
作家、演員、劇作家。著有《女二》、《暫時無法安放的》等。
總和觀者一起問問題的林奕華,及曾合作過舞台劇的作家鄧九雲,在台北重聚,聊作品與想法。
採訪當天,全台正經歷大地震的混亂。我坐在紅茶館有些不安等待著Edward,這二十年演藝生涯裡對我最重要的導演。他參與了我的許多初始──第一次的百場大劇場,第一次寫劇本,還有這第一次的採訪。
Edward抵達時,我們擁抱。他說自己清晨四點就醒了,因為要見我。我說因為緊張,昨晚夢到了他。我與Edward的記憶依然停在2020年告別敦南誠品那次未實現的演出遺憾。沒想到他的印象卻是2019年我編導的讀劇演出。我們對彼此的記憶,停在不同的時間點。
「疫情這些年,同時是偷來的,也是被偷走的。」Edward說。改編楊德昌導演《一一》最初的想法,是想做一齣音樂劇──近十名的演員,一場「約翰凱吉」式的音樂會。疫情取消了這個版本,卻讓我們擁有了洋洋、婷婷與NJ的「一一三部曲」,從香港的劇場版,到台灣五月在誠品電影院獨家上映的映画版。
如果說音樂劇形式是林奕華導演擅長的經典再創,這以Covid生成的三部曲才真正能與電影《一一》的「經典性」相呼應。「我第一次看《一一》時,只想著這是一個中年危急的男人故事。經歷這三部曲的過程,我才明白是在講人生。從社會關係到倫理關係,卻又不止停留在倫理層次,而是在倫理中人的個體性是如何消失的。」Edward雙手捧著膚色的冰奶茶,露出一種童趣的喜愛。
(左)採訪者 鄧九雲 (右)受訪者 林奕華,許久未見的兩人,碰面不似採訪,反像是彼此近況與觀點的電路交流。
場地提供 | tea room SERENDIP
場地提供 | tea room SERENDIP
「如果洋洋是一個機器人?」
這是早期排練時彭鎧立女士(楊德昌導演的遺孀,在這次三部曲裡擔任首席創作顧問/監製)隨口提出的問題。「以現在的說法,就是AI。」Edward說。我好奇《一一》裡那麼多角色,為何是這三位?「他們就是那個謎語:什麼生物,早上是四條腿,中午是兩條腿,晚上是三條腿?」人類。我聽過這比喻。於是洋洋、婷婷與NJ代表了人的不同階段,分別是未來、現在與過去──洋洋想去的地方還不存在,婷婷則是被困在此刻此地,而NJ有個明確想要回去的記憶時刻。
多年跟導演合作最大的收穫,是懂得在各種作品裡探索對「時間」的處理。「我可以用劇場的走位與畫面處理時間,而影像能做得更澈底。」我立刻想到《雕刻時光》,如同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林奕華導演也在討論關於生存本質的問題。我談起角色的孤獨感,指出挪威哲學家在《孤獨的哲學》裡提出孤獨不代表缺乏社群,而是社群理想無法實現。「我希望觀眾明白孤獨不是負面的。與其提供解答,我更想提供一場經驗。」而這經驗是主動、自發,最好充滿好奇,才會發現孤獨之中有一個縫隙,能讓視線穿透進去。
舞台劇與映画版的空間幻變
身為演員的我始終認為舞台劇最迷人之處,就是每次演出都無法被複製。觀賞錄製下的演出(儘管是英國國家劇院技術純熟的NT Live),對我來說都是不得已的選擇。林奕華導演向來對媒介的使用充滿意識,鏡頭絕對不會只是服務紀錄、放大視覺的功能,它會成為一個角色。Edward說:「劇場版是一個建築結構,內含吳嘉彥豐富的影像創作,而映画版則是從拍攝下的舞台影像為素材,再由袁錦倫再創。我稱這樣的作品為『永續戲劇』。」
於是林奕華取消了舞台劇每次的絕無僅有,卻生成了新的戲劇品種。我幾乎很難再用「戲」來描述這樣的作品。這幾年在他的作品裡,我也察覺到演員的存在產生質變──與其說讓演員找戲演,更多時候是讓他們找事做。我說真實在現今成了個體的一種經驗,而虛構其實是一種補償。「因此對現在的我來說,努力模仿真實的寫實表演是一種過時。」Edward說。
劇照 | (右)《兩個人的一一:婷婷的14首搖籃曲》
藝術在現實裡注定是失敗的
Edward一向都走得很前。這也是為什麼重看他的舊作,每每都還能有新的啟發。但觀眾來說,要理解他的創作挑戰是愈來愈大。Edward對趨勢敏感,卻對盲從過敏,當此刻全世界的創作(包含劇場、電影與當代藝術)充斥在議題與政治正確的氛圍之下,他依然堅持走向探問最本質的「存在」問題。政治涵蓋在哲學裡面,而我們的戲劇養成一直缺乏哲學的核心。
然而創作與現實是永恆的拔河。就算我們節節敗退,依然緊緊握著手中那條染血的粗繩。導演悠悠地說,「藝術在現實裡注定是失敗的。」我認真凝視著他的眼睛,這是當演員時我看不到的一面。他是必須篤定、遠瞻的嚮導。
「時間是拿來雕塑,而非反應。時間是創造。」Edward說。而現實會過去,藝術會留下來。我相信「一一三部曲」會在後疫情的藝術裡留下一道性感的刻痕。
劇照 | (右)《一個人的一一:洋洋的一封信》 (左)《三個人的一一:NJ的熱海旅行》
舞台映画是創作「新品種」,更多影像角度的供給,打破傳統劇場空間限制的觀看視角。
林奕華
香港知名導演與編劇。編導電視、舞台劇作品超過七十部,為「非常林奕華」藝術總監。
鄧九雲
作家、演員、劇作家。著有《女二》、《暫時無法安放的》等。
非常林奕華 舞台映画2024「一一三部曲」
誠品電影院
5.17-5.19/5.24-5.26
改編自楊德昌導演原創作品《一一》
首席創作顧問兼監製|彭鎧立
導演及改編|林奕華
影像導演|袁錦倫 吳嘉彥
音樂及作曲|陳建騏
特邀聲音演出|吳念真(三個人的一一:NJ的熱海旅行)
演出|路嘉欣 王宏元 黃人傑
➜ 場次、購票請洽 誠品電影院
誠品電影院
5.17-5.19/5.24-5.26
改編自楊德昌導演原創作品《一一》
首席創作顧問兼監製|彭鎧立
導演及改編|林奕華
影像導演|袁錦倫 吳嘉彥
音樂及作曲|陳建騏
特邀聲音演出|吳念真(三個人的一一:NJ的熱海旅行)
演出|路嘉欣 王宏元 黃人傑
➜ 場次、購票請洽 誠品電影院
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月一日,可至全台誠品書店和商場免費索取!
太棒了
你已關注提案 on the desk
取消關注
你已取消關注提案 on the desk
提案on the desk
藝術生活
誠品電影院
-
讚 3
-
大心 14
-
哇 8
您已經按過囉!
迷商品
聯絡我們
回列表頁
上一則
下一則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