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隱性潛能,《隱性潛能》是探討如何釋放這種潛能。大家普遍認為,傑出的才華大多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靠後天培養。
這種觀念導致大家頌揚學校裡天賦異稟的學生、天生的運動員和音樂神童。然而,不是只有神童才能成就大事。本書的目的是讓大家明白,每個人都有能力發憤圖強、成就大事。
{本文內容由是由平安文化提供;僅反應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首圖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
▌別讓天賦決定你的潛能!
不論是以前或是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會認為是天賦決定一切。之所以是天才神童、運動好手、音樂奇才,都是因為與生俱來的天賦讓他們能夠發揮所長,拔得頭籌。
不過,天賦只是一小部分,就算是天才,也需要經過不斷的訓練、努力磨練技能,才能達到他人眼中「神童」的境界。但這並不代表一般人沒有這樣的能耐,每個人其實都有隱性的潛能可以激發。
潛能的激發,讓每個人都有能力可以有所成就,將自己提升到另一境界。
▊作者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曾為青少年奧運跳水選手,不到三十歲即成為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入選美國《商業週刊》最受歡迎的教授,並且連續七年獲評華頓商學院頂級教授。
二○二一年,格蘭特出版迄今為止的代表作《逆思維》,不但全世界銷量突破百萬冊,橫掃各大通路年度排行榜。二○二三年,新作《隱性潛能》,美國銷量在短時間內就突破四十五萬冊,並售出三十八種語言版權,成為新一代的現象級暢銷書。
潛能不全然是天賦?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身為組織心理學家 ,我的職業生涯大多是在研究推動「個人進步的力量」。我的研究結果可能會挑戰你對個人潛能的一些基本假設。
在一項突破性的研究中,心理學家著手調查音樂家、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的特殊才能源自何處。
他們對一百二十位榮獲古根漢獎(Guggenheim)的雕塑家、國際知名的鋼琴家、受到獎項肯定的數學家、開創性的神經研究人員、奧運的游泳國手、世界級的網球好手,做了廣泛的採訪,也訪問了他們的父母、老師與教練。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些成就過人的精英好手中,僅少數是神童。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收聽迷誠品Podcast
羽球、桌球、體操、拳擊、射擊……,看著不同項目的選手們在場上發光發熱,你最關注哪一項奧運賽事?除了比賽當下的熱血沸騰,究竟是哪些因素,成就了這群頂尖運動員卓越的表現?
暢銷書《逆思維》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不僅是傑出的作者、教授、心理學家,他更曾經是名優秀的跳水選手。正因為多元的學習與成長經驗,他一直好奇,究竟各領域的傑出好手們,是如何鍛鍊自己?他們的成功,除了天賦與努力之外,還有什麼是重要的?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那些雕塑家中,甚至沒有一個人被小學的美術老師認定有特殊能力。有一些鋼琴家在九歲以前贏得大型比賽,但其他人只是與手足或鄰居相比時顯得有天賦。那些數學家與神經學家的中小學成績確實很好,但在班上實力堅強的學生中,並沒有特別突出。
幾乎沒有一個游泳國手在年少時創下紀錄,他們大多贏過地方賽事,但沒拿過地區或全國錦標賽的冠軍。多數的網球好手在第一場錦標賽的前幾輪落敗,花了幾年才晉升為當地的頂尖選手。
教練之所以看重他們,不是因為他們有非比尋常的天賦,而是因為他們有非比尋常的動力。那種動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那往往是來自一位讓學習變得有趣的教練或老師。那份研究的首席心理學家總結道:「只要提供適合的學習環境、世上任何人能學習的東西,幾乎所有人都學得會。」
▌傑出背後是努力不懈的付出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最近的證據突顯出「學習環境」的重要。要熟悉數學、科學或外語中的一個新概念,通常需要七、八次的練習。那個重複的次數,適用於小學到大學的數千名學生。
當然,有些學生只要練習幾次就熟練了,但不是因為他們學得較快。他們的進度其實與同儕一樣,只是他們第一次練習時,先贏在起跑點上。例如,有些學生對相關的教材已有初步的了解,有些是父母提早教導,或早一步自學。一開始看似天賦差異,其實往往是機會與動機上的差異。
評估潛能時,我們犯的一大錯誤是,把焦點放在起跑點上——亦即那些顯而易見的能力。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在一個頌揚天賦的世界裡,我們以為最有前途的人可以在人群中立即脫穎而出,但其實高成就者的初始天資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單憑起跑點的能力來判斷成就,是看不到潛能的。你無法從起點判斷他們的終點。只要有恰當的學習機會與動力,任何人都可以培養技能,創造出一番成就。
潛能與你的起點無關,而是看你在過程中走了多遠。我們需要多關注過程中的進展,而不是起點的優劣。相對於每個像莫札特那樣的神童,總是有好幾個像巴哈那樣緩慢崛起、大器晚成的大師。他們沒有與生俱來的超能力,而是透過自身努力或環境培養出長才。成就斐然的人很少是先天的天才,他們大多是後天的地才。
忽視後天培養的影響,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它使我們低估了進步的潛能,以及可學習的才能範圍,進而限制了自己與周遭的人。我們因此固守著狹隘的舒適圈,錯失了更廣闊的可能性,看不到別人的潛能,關上了機會的大門,阻止了自己與他人對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挑戰自己的強項、超越自己,是發揮潛能及攀上顛峰的關鍵。但進步不只是達到卓越目標的一種方式,進步本身就是一項很有價值的成就。我想指引大家,我們如何精進進步的能力。
這本書不是談雄心壯志,而是談渴望抱負。
誠如哲學家安尼斯.卡拉德(Agnes Callard)所言,雄心壯志是你想達到的結果,渴望抱負則是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問題不在於你賺了多少錢、獲得多少頭銜,或累積多少獎項,這些地位的象徵都不足以代表進步。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你成長了多少。成長不只需要心態,而是始於一系列我們通常忽略的技能。
正確的引導,激發強大潛能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一九八○年代末期,約莫是狂堡隊在哈林區學西洋棋的年代,田納西州啟動了一項大膽的實驗。他們把七十九所學校中(其中許多學校位於低收入區)一萬一千多名學生隨機分配至幼兒園到三年級的不同教室,他們最初的目的是測試小班是否更有利於學習。
但經濟學家拉吉.柴蒂(Raj Chetty)發現,既然學生與老師都是隨機分配到不同的教室,他可以回頭去分析班級的其他特徵是否也產生了影響。柴蒂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曾榮獲麥克阿瑟天才獎。他的研究顯示,卓越不像我們想的那樣依賴天賦。
田納西州的實驗得出一個驚人的結果。柴蒂光看這些學生在幼兒園裡是由誰指導,就可以預測他們成年後的成就。到二十五歲時,那些碰巧由經驗豐富的幼兒園老師所指導的學生,比同齡人的收入高出許多。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柴蒂與研究夥伴得出,從經驗較少的幼兒園老師換成經驗豐富的老師,將使每個學生在二十多歲時的年收入增加一千多美元。對一個二十人的班級來說,一名優於平均水準的幼兒園老師,可能為這個班級帶來三十二萬美元的額外終身收入。
幼兒園在很多方面都很重要,但我從來沒想到,二十年後,老師對學生的薪資竟然有那麼明顯的影響。多數的成年人甚至不記得自己五歲是什麼樣子,為什麼幼兒園老師最終會留下那麼深遠的影響呢?
憑直覺推想,這應該是因為好老師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認知技能,早期教育為熟悉數字和語言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果然,經驗豐富的老師所教出來的學生,在幼兒園結束時,數學和閱讀測驗的得分較高。但在接下來那幾年,同儕就迎頭趕上了。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為了找出學生把什麼效益從幼兒園帶到了成年,柴蒂的團隊轉向另一種可能的解釋。以下是一些在四年級與八年級時,老師評估學生屬性的例子:
• 積極主動:學生主動提問、自願回答、從書本中獲取資訊,以及課堂外主動去請教老師的頻率有多高?
• 利社會(prosocial,或譯「親社會」):他們與同伴相處及合作得如何?
• 紀律:他們能否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以及克制在課堂上搗亂秩序的衝動?
• 決心:他們遇到艱鉅的任務時,能否堅持到底?不只完成份內的任務,而是做得更多?面對障礙,是否依然堅持不懈?
那些由經驗豐富的幼教老師所教出來的學生,四年級與八年級的老師給他們這四個方面的評級都比較高。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相較於數學與閱讀技巧,積極主動、親社會、紀律、決心等能力在這些學生的身上停留得比較久,最終也證明這些能力的影響效果比較強大。柴蒂與同事根據四年級的成績來預測他們的成年收入時,這些行為評級的影響力是數學與閱讀成績的二.四倍。
想想這個結果有多麼令人訝異。如果你想預測四年級學生的未來收入潛能,你應該多注意老師對他們行為模式的主觀看法,而不是看客觀的數學和語言成績。
雖然許多人認為那些行為是天生的,但那其實是幼兒園的老師培養出來的。無論學生的起跑點在哪裡,幼年學習的這些行為技能,都為幾十年後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品格是促使人生成就的關鍵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寫到自律、利社會等特質時,他稱之為「品格美德」(virtues of character)。他把品格描述為:人們透過純粹的意志力獲得以及實行的一套原則。
以前我也是如此看待品格的,我以為那代表遵守著一套明確的道德準則。然而,我身為研究者的任務,是測試及精進哲學家辯論的觀點。過去二十年來,我收集到的證據,促使我重新思考這個觀點。如今我不再把品格視為一種意志和行為,而是一套技能。
品格不只是有原則而已,而是一種可習得的能力,讓你學會按照自己的原則生活。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品格技能可以讓一個長期的拖延症患者,為了對自己很重要的人,而在期限內完成任務;讓害羞內向的人鼓起勇氣站出來,反對不公不義的事情;讓班級惡霸在重要的比賽前,避免與隊友打架。這些都是優秀的幼教老師教導孩童的技能,也是優秀的教練教導選手的技能。
莫里斯.阿什利組隊去參加全國西洋棋錦標賽時,法蘭西斯.艾德亨(Francis Idehen)並不是最優秀的八名棋手之一,但莫里斯還是選了他,因為他的品格好。法蘭西斯告訴我:「另一個學生是更優秀的棋手,但他沒有莫里斯重視的情緒自律能力。」
狂堡隊在全國賽的倒數第二輪落後時,莫里斯.阿什利沒有拿出秘笈應戰,他根本沒有跟隊員討論戰略。他指出:「我提醒他們要有紀律。」這是他們一起練習了兩年的技能。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他們練就的品格技能,引起傳奇西洋棋教練布魯斯.潘道菲尼(Bruce Pandolfini)的注意,潘道菲尼指導過多位高徒拿到全國與世界冠軍。他看到狂堡隊奪得冠軍時,驚嘆道:沒有什麼嚇得了他們。多數的孩子面對壓力時,會開始有點慌亂或顯露內心的感受,但他們不會。他們不慌不亂,面無表情地下棋。我從來沒見過那個年紀的孩子那麼從容不迫,他們就像職業棋手一樣。
如果說棋盤上的騎士(又稱「馬」)是特洛伊木馬,那麼莫里斯在裡面偷偷夾帶了一整套品格技能,它們幫助狂堡隊在對手陷入苦戰時迅速崛起。法蘭西斯說:「他總是不動聲色地傳授人生經驗。與其說是在下西洋棋,不如說是在學習了解自我及掌握自我。那讓我的人生產生了重大的轉變。」
莫里斯在自己的人生中看到了品格技能的重要。他成長的過程中,目睹母親為了移民美國而犧牲一切,他的祖母留在牙買加撫養他與他的兄弟姐妹。十年後,當他們終於來到紐約時,他們知道機會不會主動來敲門,他們必須打造屬於自己的大門。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莫里斯在高中的圖書館裡,偶然發現了一本西洋棋的書。拜讀之後,他決心加入校隊,但很快就發現自己不夠好。他全心投入以精進棋藝,後來成了大學校隊的隊長。有人以時薪五十美元邀請他去哈林區的學校教西洋棋時,他欣然接受了這個工作邀約。
如今你向西洋棋界的任何人問起莫里斯,大家都會告訴你,他是一位傑出的策略家。在棋局中,如果你選擇「國王入堡」的走法,而不是移動主教,他會告訴你,他再走幾步就會「將死」你,以及過程中你會不會失去皇后。
他曾在蒙眼的情況下,同時與十個對手下十盤棋,而且十盤皆贏,而他堅信品格比天賦重要。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_IMDb
果然,證據顯示,即使聰明的孩子與聰明的新手學棋較快,但在預測成人與下棋高手的表現方面,智力幾乎無關緊要。下棋就像幼兒園一樣,認知技能的早期優勢久而久之會消失。平均而言,成為西洋棋大師需要兩萬多小時的練習,達到特級大師(grandmaster)需要三萬多小時的練習。為了持續進步,你需要積極主動、有紀律與決心地鑽研舊棋局與新策略。
品格技能不僅能幫助你表現出色,還能把你推向更高的顛峰。誠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在分析大量的研究後總結,品格技能「不僅可以預測未來的成就,也可以促進人生的成就」。
然而,這些技能不是憑空出現的,你需要機會與動力去培養它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