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西聚場|台北當代藝術館:當代藝術即是生活的提煉、創作的反思與觀者的凝視
撰文 撰文者:楊涵硯 攝影師:張景堯▲台北當代藝術館前身為建成尋常小學校與台北市政府,是世界罕見美術館與學校共用建物的案例,建築體完整的保留至今。
永無止息的當代藝術 回歸生活與議題的探討
2001 年成立的台北當代藝術館,在連 Facebook 都還未發明的年代,就開始展出數位影像藝術,於此展現新科技與理論的藝術趨勢,但在當代藝術館眼中,「形式」並非藝術唯一的呈現,對於觀者的「啟發性」才是藝術存在的目地。館長潘小雪認為,「當代藝術的重點在於破除界線,抹除以往對於電影、文學、繪畫、裝置等藝術分類,藉由藝術家的提問,用社會學家與哲學家的角度探討問題並且給予答案,在過程中營造強烈的思辨性。」簡言之,藝術並非專業人士的孤芳自賞,更需要貼近大眾的生活場域,並產生共鳴,只要人類文明持續發展,此樣態就是一個流動、永無止息的進程。
▲巧妙以戶外貨櫃做為展覽第二現場,圖中展覽為南西商圈內的風格金工店-爆炸毛頭與油炸朱利工作室所策劃。
▲潘小雪館長認為當代藝術應秉持「禮失而求諸野」的精神,需時刻提醒自己勿一味追求潮流與新興技術,而忽略藝術本質。「呈現方式不是重點、思想才是;就算用笨拙的方式,也可以表達前衛的思想」。
▲從與學校共用的建築體看出去,即為建成國中的校園。
相較於以往的個展操作,潘小雪館長與諮詢委員會及工作團隊更傾向完整且全面的「議題策展」,佐以當代藝術館的自籌能力,從議題發想、策展人尋覓、行銷宣傳搭配完善的導覽解說,使帶有強烈公共議題的展覽成為其亮點。在《穿越─正義:科技@潛殖》一展中,帶領觀者思考轉型正義的定義與現況;而《謝春德平行宇宙系列─勇敢世界》展覽則以數位後製技術呼籲阿茲海默症的社會關懷;《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費時 3 年彙集 22 位藝術家,以感性思維呈現華人 LGBTQ 的社會困境,更獲得亞洲知名展演平台 COBO Social 當年度十大好展第3名,體現當代藝術館對於議題發掘精準力度。
▲採訪時適逢《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以五月天瑪莎、阿信、告五人等流行、獨立音樂結合視覺藝術創作者參與,試圖重組人們遺留或破碎的記憶。照片提供_台北當代藝術館。
當前的當代藝術重點在於回歸生活,而藝術家會透過自己的人生階段探討議題;當觀者能夠將自己放置於議題之中,進而產生反思作用,則能證明身處現代社會的人們對於藝術的品味以及思想。這是潘小雪館長透過藝術家與觀眾的關係,所得到的觀察,這樣的藝術與生活的生態系,將會透過當代藝術館的觸手,不停運轉與循環。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電話:02-2552-3721
服務時段:周二-周日10:00-18:00/周一休館
詳細資訊: 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OCA/
誠品生活南西代表著「跨時代與文化的生活聚落」,由故事的集會、選物的寓所與人情的窗景構築而成,由此翻開一落融合豐富故事、多元文化的扉頁,在一幢傳遞生活想法、品味風格的所在裡上演一齣有你、我和他演繹的生活聚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