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百歲冥誕紀念】時代女作家,共振張愛玲#1 ──聶華苓、林文月│Joie de Vivre in Trivialities
撰文 提案編輯室除卻能與當代共感的熱切生活之眼,張愛玲具有文學上特殊時代意義。透過「流離」、「翻譯」、「上海」、「香港」及「1940年代寫作女子」等關鍵詞,共振八位時代女作家與她們的作品。
關鍵字共振張愛玲:流離
出生於中國武漢的聶華苓,歷經北伐、抗日與國共內戰,因父親的政治背景,兒時皆是逃亡與流浪的記憶,到達任一片土地生活都像「外國人」一般, 是個靠政府貸金救濟的「流亡學生」。一九四九年到台灣後,又自然成為台灣的「外省人」。因緣際會下,聶華苓受雷震賞識加入《自由中國》雜誌。一九六〇年雷震與傅正因涉嫌叛亂被捕入獄,連帶聶華苓也受到政府監視。直到一九六三年一場文學聚會,美國詩人安格爾以「筷子夾鴿子蛋」的俏皮行徑, 令聶華苓卸下心防, 終於應邀與他到愛荷華度過晚年的「第三輩子」。在愛荷華,聶華苓與安格爾推動了「國際寫作計畫」,來自百多國的千位作家在他們的住所盡興交流,其中也包含了白先勇、鄭愁予、柏楊、蔣勳、王安憶等華人作家。聶華苓自比一生總是被「外」字環繞,卻給予文學圈無比愛與包容的環境,任誰都會被她的真摯與俠義所吸引。
《三輩子》聶華苓,聯經
從一九二五年到二〇一一年,聶華苓寫下她的三個人生階段。從兒時故園武漢、台灣再到美國,窺見其曲折動人的一生。
《三生三世 聶華苓》(DVD)陳安琪,天馬行空
她家客廳,是世界華人作家的沙龍。導演陳安琪近距離捕捉、展現聶華苓的流亡人生、文學創作與人格魅力。
《桑青與桃紅》聶華苓,時報文化
桑青與桃紅,實為女主角的兩個名字,是她人格分裂蛻變的見證。「離散文化」重要讀本,探討女性、少數民族與移民。
作家林文月於《讀中文系的人》書中收錄了她的散文隨筆、文學評論與翻譯《源氏物語》的相關文章,她在後記說道:「儘管其內容性質有別,卻都是讀中文系的我始終努力用功的三個方向。」同張愛玲時常被忽略譯者身分,林文月的文學成就也多被聚焦於六朝文學研究與《飲膳札記》等散文作品, 但因她特殊的成長背景——「一個出生於上海的台灣人,那時候,依馬關條約,台灣人也算作日本人,而家住在閘北日本租界裡,我便只好去就讀日本小學校了」, 日語其實才是林文月最初的母語,直至小學六年級回台灣才受正式中文教育。爾後在台大就讀中文系期間, 受臺靜農鼓勵開始從事翻譯,除《源氏物語》外, 也漢譯了《伊勢物語》、《枕草子》等名著,搭建起日本古典文學與華文讀者之間橋樑。
《千載難逢竟逢》林文月,三民書局
本書收錄林文月於二〇〇八年《源氏物語》千年紀念時,受邀至京都演講所詳錄之抒感文章,及其他翻譯過程紀錄。
《讀中文系的人》林文月,三民書局
收錄林文月三面向文章:隨筆散文、研究觀察與翻譯《源氏物語》之心得記敘,闡明其身為「讀中文系的人」的自我期許。
《京都一年》林文月,三民書局
「我走出房間去捕捉京都的美好,卻發現她像一個風情萬種的少婦。」收錄林文月遊學京都期間創作,深入古都的多種層面。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