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百岁冥诞纪念】时代女作家,共振张爱玲#1 ──聂华苓、林文月│Joie de Vivre in Trivialities
撰文 提案編輯室除却能与当代共感的热切生活之眼,张爱玲具有文学上特殊时代意义。透过「流离」、「翻译」、「上海」、「香港」及「1940年代写作女子」等关键词,共振八位时代女作家与她们的作品。
关键字共振张爱玲:流离
出生於中国武汉的聂华苓,历经北伐、抗日与国共内战,因父亲的政治背景,儿时皆是逃亡与流浪的记忆,到达任一片土地生活都像「外国人」一般, 是个靠政府贷金救济的「流亡学生」。一九四九年到台湾後,又自然成为台湾的「外省人」。因缘际会下,聂华苓受雷震赏识加入《自由中国》杂志。一九六〇年雷震与傅正因涉嫌叛乱被捕入狱,连带聂华苓也受到政府监视。直到一九六三年一场文学聚会,美国诗人安格尔以「筷子夹鸽子蛋」的俏皮行径, 令聂华苓卸下心防, 终於应邀与他到爱荷华度过晚年的「第三辈子」。在爱荷华,聂华苓与安格尔推动了「国际写作计画」,来自百多国的千位作家在他们的住所尽兴交流,其中也包含了白先勇、郑愁予、柏杨、蒋勳、王安忆等华人作家。聂华苓自比一生总是被「外」字环绕,却给予文学圈无比爱与包容的环境,任谁都会被她的真挚与侠义所吸引。
《三辈子》聂华苓,联经
从一九二五年到二〇一一年,聂华苓写下她的三个人生阶段。从儿时故园武汉、台湾再到美国,窥见其曲折动人的一生。
《三生三世 聂华苓》(DVD)陈安琪,天马行空
她家客厅,是世界华人作家的沙龙。导演陈安琪近距离捕捉、展现聂华苓的流亡人生、文学创作与人格魅力。
《桑青与桃红》聂华苓,时报文化
桑青与桃红,实为女主角的两个名字,是她人格分裂蜕变的见证。「离散文化」重要读本,探讨女性、少数民族与移民。
作家林文月於《读中文系的人》书中收录了她的散文随笔、文学评论与翻译《源氏物语》的相关文章,她在後记说道:「尽管其内容性质有别,却都是读中文系的我始终努力用功的三个方向。」同张爱玲时常被忽略译者身分,林文月的文学成就也多被聚焦於六朝文学研究与《饮膳札记》等散文作品, 但因她特殊的成长背景——「一个出生於上海的台湾人,那时候,依马关条约,台湾人也算作日本人,而家住在闸北日本租界里,我便只好去就读日本小学校了」, 日语其实才是林文月最初的母语,直至小学六年级回台湾才受正式中文教育。尔後在台大就读中文系期间, 受台静农鼓励开始从事翻译,除《源氏物语》外, 也汉译了《伊势物语》、《枕草子》等名着,搭建起日本古典文学与华文读者之间桥梁。
《千载难逢竟逢》林文月,三民书局
本书收录林文月於二〇〇八年《源氏物语》千年纪念时,受邀至京都演讲所详录之抒感文章,及其他翻译过程纪录。
《读中文系的人》林文月,三民书局
收录林文月三面向文章:随笔散文、研究观察与翻译《源氏物语》之心得记叙,阐明其身为「读中文系的人」的自我期许。
《京都一年》林文月,三民书局
「我走出房间去捕捉京都的美好,却发现她像一个风情万种的少妇。」收录林文月游学京都期间创作,深入古都的多种层面。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每个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并於全台书店展示议题的「延伸主题书展」,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除纸本刊物,另有线上版与《诚品书店 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随时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