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璁:台北深夜書店物語|典藏敦南紀實圖文誌24/24
撰文 李明璁 影像|誠品資料照即使新年前夕,地標級的敦南誠品依舊有著人潮。夜不打烊的此處雖無節慶聲色,卻始終繽紛多姿。自從之前傳來消息,說這 24 小時獨步全球的閱讀景觀明年即將熄燈,至今大半輩子都是夜貓子書蟲的我,就有某種感傷焦慮。像是情侶預知分手似的,無論如何都想好好把握當下,捕捉終將消逝但卻溫暖凝結的瞬間。
於是我想試著紀錄這一整個無眠的夜,我在書店不同時段相遇攀談的陌生人、以及他們和各自人生相遇的書刊們。未來這或許可以發展成一個很好的調查書寫計畫,如同艾倫狄波頓《機場裡的小旅行》,對倫敦希斯洛機場眾生相的有趣描繪。
閱讀者 A 10:30pm
很少人能確切理解那工作有多累,大家只知道,她的高級辦公室位於城市最氣派兩條道路—仁愛路與敦化南路之交會。一如名片的響亮、套裝的昂貴,這些身份符號總是如此彰顯卻也束縛著她自身。然而,她經常忙到連晚飯都隨便解決,附近時髦餐館裡的飲食男女與她無關。夜十點過後,她習慣來此挑本書然後坐進附設的咖啡區,直到捷運末班車才返家。只有在這時刻,肩膀慢慢鬆弛(她笑說比按摩還有用),即使內心悄悄孤寂。這晚陪伴她的書,是馬欣的《階級病院》。
閱讀者 B 00:30am
書店離他家有點遠,大約捷運七站的距離,但他寧願在忍受寒風騎著 UBike 夜歸,也不想在父母還未就寢前回到家,聽他們碎念自己的不長進。就讀國立大學電機系的他,相較於成績不好的弟妹,曾是長輩拿來作為「家族標竿」的對象,如今卻站在可能會被退學的懸崖邊角。然而他並不是對「唸書」沒有興趣,完全相反,這兩年他的讀書量,其實比自己至今為了考試而啃進去的所有東西還多。他沒錢也不想把書買回家,被爸媽打量責問「看這要幹嘛?」、「有點偏激這些書」,所以就把書店當圖書館了。這晚啟蒙他的書,是《愛因斯坦自選集》。
閱讀者 C 02:00am
她愛 K 歌,但這麼說好像又只對了一半。雖然她會唱的曲目很廣,卻不常主動點歌或獨唱,不知為何總是一拿起麥克風就莫名退縮。在朋友眼中,她是很棒的合音天使,更是個慷慨的分母。對她而言,KTV 就是百無聊賴生活中的過渡儀式。主唱的祭司無須是自己,能有沈浸眾人歌聲的祭典感就夠了。然而,可能也因為這樣,自己想大聲歌唱的能量釋放並不完全,當歌友們紛紛嗓音沙啞地宣告累了解散,她內心卻仍亢奮不想回家。不眠的書店就在巷尾,微醺的她,在兩落巨大書櫃之間發現了剛好能讓一人舒服窩著的微妙夾縫。在邊讀邊瞌睡的鬆弛裡,這晚與她續攤、靜靜搖擺的書,是平野啟一郎的小說《日間演奏會散場時》。
閱讀者 D 03:30am
只有很深很深的夜才是他來書店報到的時刻,而且多半一頭就栽進建築設計那區。這樣的習慣其實是在東京實習時莫名養成的。事務所裡的年輕新血們, 晝夜不捨地協助繪圖做模型, 只有到(也過勞的)前輩們終於都下班後,才有機會稍喘、轉移陣地到六本木的酒吧,肆無忌憚地大談自己的創意和所謂理想。在沒有電車可回家的深夜,當時還開著的青山 Book Center 遂成了棲身之處。他在那裡花光薪水、買了一本又一本的建築圖輯,也因此邂逅人生第一個男友,終於正視了自己的同志性向。他低調地說,很多設計圈的同志朋友,都會來深夜書店的角落找靈感也找情感,這是一個相互看見與嘗試安置人心的場所。這晚吸引他的書,是渡邊義孝的《臺灣日式建築紀行》。
閱讀者 E 05:00am
除了住家,她每天穿梭的三個場域:公司、便利商店、與書店, 都是全年無休。新年前夕剛好輪她值大夜班,這時段需要信用卡電話客服的人比想像還多十倍。林森北路的媽媽桑會偷偷打來確認王董的卡是否還無限額度、人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富家少女則氣沖沖地質問卡為何有問題 更扯的是,竟然還有無聊男子把這免費專線當色情電話,只是騷擾她幾秒也好。然而,再無理荒謬的來電,她都必須「溫柔」以待。終於下班,等待首班捷運前的空檔,她會來書店翻翻英文雜誌,雖然心很累,但還是希望這充電的片刻,帶來生活在他方的可能。這晚服務她的安神刊物,是寧靜的《KINFOLK》雜誌。
走出書店時天光漸漸亮起。在不夜的書店,相遇不眠的人們,這些故事既平凡又不凡,在只能意會無法言明的各種遺憾中,人們彼此翻閱查找希望的火種。我清楚意識到,在書店裡的時間,其實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它肯定是人類最具永恆感的場所之一。
飄起毛毛細雨的台北冬晨,暫時將會熄燈的書店,在一點倦意中,溢散一點朝氣。
3O 年時光濃縮成冊,令人再次心動的敦南旅程。
典藏敦南紀實圖文誌 24/24 [點此看如何獲得]
李明璁
社會學家。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博士,現執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並帶領探照文化團隊,進行以研究為基底的出版、策展與設計工作。著有《邊讀邊走》等,並主持公視《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