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為家中最溫柔的那一片天空」——我是長女,我有話想說
撰文 FLiPER(辛蒂)無形的期望,身負重任的使命感
我的爸爸是老大,而我的媽媽也是長女,作為哥哥姊姊的他們,想必對我都有著「長孫」的期待;要他們說希望我長大成為怎麼樣的人,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在這樣的期許眼光下,慢慢積累成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兼顧著他們的期望,以及在大家族中最重要的「面子」,我學習各種老大應該要的樣子,學習、讀書、才藝等等,都盡力做的有模有樣,或許長女的角色就是承載著所有人的期待,一個很難被改變的事實。
有時我也會想著,假如父母望女成鳳的期待,變成一種必須時,我又該怎麼成為心之所向的模樣?但必須說,我還是很喜歡現在自己的模樣。
從小我和媽媽感情就很好,因此我還常常被賦予「垃圾桶」的角色,專門回收媽媽的各種負面情緒。這樣聆聽者的一職,絕對不會輪到我的弟弟。或許有可能是因為女生之間比較有話聊、容易相互理解,不過我有時也會憤憤不平,為什麼我一定要聽這些不屬於我的痛苦和悲傷?我媽這時就會說:「因為你是姊姊啊!」就因為我長大了,到了聽得懂這些悲苦的年紀。我的天啊,真令人沮喪。
公主變保母,包辦大小事的無奈
如果你是老大,一定會遇到洗碗每次都是叫你、壞事總先喚最大的;沒錯,這些父母沒由來的「老大理論」一直存在我 20 歲以前的生活裡,適用在我與差三歲的弟弟身上,屢試不爽。
小時候弟弟不太愛說話,舉凡任何要「開口」的場合狀況,都由我發聲。親戚問起念什麼學校、大學要上什麼系、有沒有交女朋友等等,都要由我代勞,而所有事情我最痛恨的就是點餐。弟弟總是會逃脫要向店員點菜、打電話訂餐的工作,可是明明我也不喜歡跟陌生人說話、明明我也很害羞,這些「明明我也⋯⋯」都無法成為我不做的理由,因為我不做就沒人做的想法,使這些行為成為必須的。
如果說現實層面,又更加明顯了。比弟弟早三年出社會,有工作的我自然要替家中分擔費用,在金錢上較為寬裕之下,我常常會掏出錢包,「援助」弟弟。因為個性害羞、不敢為自己爭取,弟弟雖說不會像電影裡那種廢柴向爸媽討錢,但卻偶爾會對我露出求助的眼神,這時我就會說出一句英雄式的台詞:「不夠,跟我拿!」
難怪,只要我們一同出門,弟弟他就絕不會帶錢包了。
承襲一股體貼,來自遺傳的溫柔
在小學時,我就知道我有著「凡事照顧他人」的靈魂,而如今快要 25 歲了,我依舊如此,有著稱不上熱愛也不到討厭的個性。成熟總是帶有比別人能洞悉事情的心思,然而這大概是遺傳到我的媽媽,一個每每都提醒我要體貼別人,最後不忘說一句「我也是這樣」的媽媽。
媽媽是上那一代的長女,與兄弟姊妹差距不小的她,肩負著照顧他們的責任,養成了凡事盡心盡力、別人為重的性格;如此的她,默默的影響了我。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肯定不陌生,我與弟弟之間很少遇到要禮讓的狀況,現在細細回顧,其實我總是先說「我不需要」,代替「沒關係,給弟弟」。對長女來說,很沒什麼的事,不知不覺就養成我先設想到他人的性子。
如果身在家中,偶爾還能拒絕「體貼」幾次,到了外頭的場合便無法了。媽媽那邊的親戚非常的多,是每年大年初二都要席開 5 大桌才能夠坐得下的人數,這個所有人都在的時刻,想必也是各家小孩展現個性與成熟的表現機會,那麼我體內的「媽媽性格」就會被開啟,同桌的人勢必會吃飽喝足,絕不會餓著。
如果轉頭看看,相信我的媽媽也正跟我做著一樣的事。
如是,不管怎麼樣,我還是想當我家人的天空。即便我不能永遠都設想周到、扛下危機,但卻可以享受著被需要、看重的每一刻,或許這就是一種微妙的平衡,來自家庭裡不可取代的絕妙關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LiPER(埋藏在長女心中,想傾訴已久的心底話)}
★創造更和諧的家庭關係
☞媽媽的情緒練習: 自我覺察, 用智慧愛孩子和自己, 建立正向家庭關係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 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用同理心解鎖孩子的情緒: 帶你看見孩子的內在需求, 讓教養不再卡關
✦
▊ 延伸閱讀
☞為你的陰影人格而傲!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我們都值得被愛
☞長大再看一遍才懂!《下一站幸福》裡隱含的家庭問題,是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缺
☞看到這兒的你,滑了多久?《選擇障礙世代》教你逃開看似自由卻不幸福的文明病 #誠品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