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字內外的輕與重,藉書寫之物轉化昇華——專訪物外YSTUDIO創辦人廖宜賢
撰文 提案編輯室.攝影|莊永鴻而「雨」,其實沒有情緒,但對書寫者來說,卻從此多了另一種記憶裡才有的模樣。如同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所述「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這正是物外YSTUDIO想藉書寫傳遞的旨趣與精神。
書寫的重量,文字的重量
廖宜賢說「書寫很強大,是介於用嘴巴說和訊息溝通之間,它結合兩者的優點,可以避免過於直接或親密的表達,卻又能真切表達出內在的情感」,隨著年紀漸長,越能感受到書寫對人的影響,一些不習慣用嘴巴說出口的話語,反而能藉由文字書寫來傳達。他還強調「書寫不應該被強迫, 應該是要發自內心,真心地想要記錄下來。」筆跡也是表達的一部分,有些人會透過書寫來梳理思緒,「偶爾的潦草,是只有自己才懂的一種率性」。
從品牌概念去思考——什麼樣的文字最有重量?「遺書」他的聲音變得低沈, 還提到一本影響他極深的書《無法送達的遺書》,內容是關於白色恐怖時期,許多政治受難犯為家人親友寫下,被封存數十年、一封封無法寄出的遺書,「在閱讀那些信件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情緒。有人寫下對於親人的思念和愧疚,但最讓人心碎的是,只有寫下簡短兩三句話的。深怕因為寫太多,而讓家人受到審查」話才說完,情緒還在,光是簡短的口述,仍不足以言喻或形容,他對這段歷史記錄所感受到的重量。
「物外」若是動詞,廖宜賢覺得「是『連結』。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連結,連結人的情感或自己的想法」,甚至是跟「物」,物與物之間的連結也是其一,像橋樑一般,一個把「物」包含在內的世界觀;若是形容詞,他的回答是「專注」與「執著」,「雖然對於一些百年品牌來說,十年或許只是一個開端,如果在下一個十年,還能繼續在談文字與書寫,甚至延伸到文化與工藝,我會對自己跟品牌感到相當驕傲。」
《私密信件博物館》是他近期非常推薦的一本書,「『信件』對我來說,同樣是書寫的一種,但那種感覺又更私密」,從遺書到私密信件,文字內外的輕與重,藉由書寫之物來轉化視野,物外YSTUDIO不只是一個名詞,更像一種與人、與物相互連結的方法。文字傳遞情感的溫度,持續書寫,才能建構出一個有生命厚度的烏托邦世界。
▊延伸閱讀:
《物見:四十八位物件的閱讀者,與他們所見的世界》
賴毓芝/總策畫;柯律格等◎著,遠足文化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
林易澄/胡淑雯/陳宗延/楊美紅/羅毓嘉◎著,衛城
《私密信件博物館:125封跨越時空的雋永書信》
史恩.亞緒爾◎著,臉譜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真實紀錄,記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