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以把改變視為興奮或可怕的事,但無論如何看待,都必須面對一個事實:改變永遠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交談的力量表達自我。當我們說出真相,這種「聊一聊的力量」就會在意識中引起深刻的轉變。交談擁有巨大的力量,而其影響完全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只要充分了解交談的影響力及其對自己和他人的作用,我們就能做出更有意識也更具洞察力的選擇,適切地表達自己與解讀他人。
{本文內容由是由本事出版提供;僅反應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首圖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
▌正視情緒,擁抱想要改變的自己
心理治療是透過當事者與心理治療師長時間且多次談話的過程中,慢慢了解自己內心深處所經歷的創傷,以及試圖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本書收入五個令人料想不到的個案,當中伴隨而來的是對於生活的痛苦、童年創傷所遺留的恐懼,和努力面對人生逆境,奮力的掙扎。
透過與心理治療師談話的過程,學習聆聽自己的情緒,接受自己想要轉變的決心,深入挖掘內心所隱藏的畏懼,檢視自己的內心。
▊作者
史泰留斯.基歐西斯(Stelios Kiosses)
心理治療師,亦為愛迪生教育的臨床負責人。他領導一支多元專科團隊,負責執行及整合實證的臨床與行為實踐,同時也替助理治療師提供嚴謹的培訓和監督,並為已畢業的心理學家提供結構化的工作經驗。
史泰留斯目前任教於哈佛大學延伸教育學院,並於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擔任客座講師。
無法擺脫的童年創傷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第一次來見我的當事人,絕大多數都會對治療師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治療師就像電視節目或電影中那樣,總會向坐在對面的當事人提出這個問題:「那讓你有什麼感覺?」如果治療師在適當時機詢問當事人的感受,療程就有可能獲得進展,因而找出難以表達或處理的情緒模式。當然,藉由詢問感受讓當事人與其情緒重新連結的方式不勝枚舉。
心理治療會提供選擇給你,讓你能夠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並非使用魔杖,也不是只聽一次就能永遠改變你的神奇咒語。我在治療師的工作中學到,無論是多麼負面的感覺,只要你能夠接受並表達出來,都有可能轉換成愛。
大衛在一次會面時問我,他已經透露了被母親虐待的事,還需不需要再繼續治療。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這不是必須的,但肯定會有幫助,大衛。」我說:「想像你在大學完成了第一年的學業,然後直接跳到最後一年接受畢業考。你覺得會怎麼樣?」
「我大概會不及格吧。」大衛說道。
「一點也沒錯!復原並不會直接發生。它是在漸進過程中學會一件又一件事情後,才演變出來的。復原沒有魔法,但是可以慢慢建立基礎。」我說道。
「這些話很有幫助。」大衛看起來若有所思。「所以,我該怎麼開始了解,比方說我的憂鬱症狀?因為有時候我覺得快要瘋了!」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大衛的說法很有趣:「我快要瘋了。」(I am going out of my mind. 註:直譯為「我快要失去心了」。)多年來,我在當事人口中聽到這句話無數次了。可是,我們在說「快瘋了」的時候,情況到底是如何?研究顯示,這句話的“mind”(心)並不侷限於大腦,甚至是身體。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丹.席格(Dan Siegel)在二○一六年出版的《心腦奇航:從神經科學出發,通往身心整合之旅》(Mind:A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Being Human)中,就將「心」定義為:「萌發的自我組織過程,是具體也是有關聯的,能夠調節我們內部和我們之間的能量與資訊流動。」
他認為,「心」涵蓋了我們對於經驗的感知以及實際經驗本身。席格教授解釋說「心是一種複雜的系統」,因此,「最理想的自我組織就是:有彈性、適應性、一致、有活力、穩定。」他將這段描述視為「心理健康的基礎」,並指出如果少了「自我組織,你就會陷入混亂或僵化」。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在這次會面以及我們的整段治療關係中,大衛回憶並重述了經歷母親虐待的打擊。
我回答大衛關於憂鬱症狀的問題:「了解這些症狀的其中一種方法,是把它們當成身體和心靈所傳達的訊息。因此,如果你感到憂鬱,就表示你目前的生活中有某件事需要改變。這就類似你燙到手指時所感受的疼痛。當你覺得燙,疼痛的訊號就會讓你立刻做出反應,保護機制也會發揮作用,以防止你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同理,在被創傷的回憶和感受壓得喘不過氣時,我們可以自問該如何審視並改變這一切。也就是說,治療能讓你有機會用另一種觀點,來看待自己目前的情況。一開始那些好像難以承受的情緒,在接受幾週或幾個月的治療之後,就會變得非常不一樣了。改變觀點的能力,將會幫助你利用那些自己可能不知道卻早已擁有的資源,這也有助於解決你的困境。」
▌用時間慢慢治癒童年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所以我該怎麼做?」大衛問道。
「如果你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先了解悲觀的三個P,這是由治療師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學習樂觀.樂觀學習》(Learned Optimism)一書提出的概念。
馬丁認為,正在經歷憂鬱的當事人會有一種習慣的思考方式,可能會以普遍(pervasive)、永久(permanent)和個人化(personal)的方式看待自己。例如,當你突然想起母親虐待你的事,而且無法忍受那些感覺,你可能會告訴自己『我總是會有這樣的感覺』(永久)、『我根本阻止不了這些感受』(普遍)、『母親會虐待我是我的錯,我是個壞人』(個人化)。這種審視自己想法的方式,是面對憂鬱的一種認知方法。」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原本看著自己雙手的大衛抬起了頭。「所以我們是在使用另一種治療類型嗎?」
我露出微笑。「大衛,正如我先前解釋過的,我是綜合治療師,而綜合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會以最符合當事人需求的方式,來整合不同的治療技術與方法。比起傳統、單一的心理治療形式,這種治療方法更有彈性,也更具包容性。這樣說明合理嗎?」
大衛稍微聳聳肩,回應道:「喔,對,這是滿合理的,可是到底有多少種方法?」
「嗯,為了了解並協助處理當事人目前的心理需求,綜合治療師會用不同的方式結合兩種或多種理論。不過,在治療中,最重要的步驟是幫助當事人找到力量。一旦當事人明白自己找到了力量,他們就可以自由地做出改變,因此產生療癒的結果,並且更能夠主宰自己的未來。我這樣解釋對你有幫助嗎?」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大衛點點頭,於是我繼續說下去。「在我看來,綜合模式能夠讓我填補在某些理論模式中找到的缺陷。我從來不會虔誠地堅持遵守哪個特定『學派』,因為我發現它們或多或少都有侷限,無法完全符合當事人各式各樣的需求。身為治療師,我一直認為我們在執業時應該以智慧為引導,畢竟不是所有的生活和治療都能用一套理論來解決。」
「我明白了。」大衛看起來很感興趣。
「我的意思是,這種智慧必須要能讓當事人理解。如果治療師不運用智慧與同情,想要幫助當事人就會非常困難。」我說道。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所以你們也必須學習!」大衛第一次在我面前露出微笑。
「沒錯!」我微笑回應。「我們可以藉由施行正念療法來培養自己的智慧。當你在冥想期間審視自己的內在生活,就會發展出一種智慧,因而了解自己的心如何運作,而且也會認識自己的優點與侷限。」
「我聽過這種說法。」大衛說道。
結果證明,這種智慧對大衛的治療發展非常重要。
抗拒改變不斷掙扎的過程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治療師有時候會遇到抗拒改變的當事人,往往會因為自身的挫折感,而想把他們貼上「難以應付」的標籤。但這種標籤毫無用處,因為它會讓治療師與當事人之間產生距離,也會使治療的連結更困難,不過,對於大衛這個個案,要幫助他確實相當困難。
大衛預約了隔週的會面,可是他取消了,後來他又取消下下一週的會面,也沒有預約。在一個月之後,他才重新聯絡我。我們坐下來透過螢幕看著彼此時,他很明顯消瘦了,而且又避免跟我眼神接觸。
「你過得還好嗎?大衛。」我問道。
「不好。」大衛說道。
「喔?發生了什麼事?」我問道。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他嘆了口氣,然後低頭看著自己的手。他深呼吸了幾次,似乎想開口,但每一次呼氣後都沒有說話。他嘗試了第三次才終於脫口而出:「我試著結束一切。我嘗試自殺,喝了一瓶伏特加,又吃了兩包撲熱息痛(Paracetamol ;註:一種止痛解熱藥)。」
他咕噥著,說話速度很快,我幾乎聽不懂,但大概明白他的意思。
「嗯,我很遺憾聽到這件事,大衛。可是我也很高興你在一切都太遲之前求助。這是一件非常正面的事。」我說道。
「我不覺得正面。我覺得自己應該死掉。」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但你沒有這麼做?」我問道。
「沒有。我就是個膽小鬼吧。」他說道,而我看得出他快要哭了。
「這也可能是你明白自己可以克服這件事。」我說道。
大衛聳聳肩。
「這個嘛,我有些好消息,大衛。現在新冠肺炎的限制規定已經放寬,所以我們又可以在倫敦的診所面對面會談了。」我說道。
「喔?」大衛抬起頭,我看得出他稍微提起了精神。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Facebook
遺憾的是,企圖自殺的情況在性虐待倖存者身上並不少見。受虐兒童在生理與情緒上都會有不同的發展,有別於從未在虐待經驗(例如性虐待)中成長的其他兒童。的確,任何人都有可能在生命中經歷情緒創傷,然而,創傷在嬰兒期與兒童期造成的嚴重後果,會更加深刻也更持久。
這是因為兒童在早期與照顧者的關係通常為「依附」關係,而這種關係對大腦中的發展和情緒部分影響很大。除此之外,與照顧者的早期依附,是我們建立意識及潛意識心理模式的基礎,這涉及了我們跟世界的互動,以及我們在那個世界中看待自己的方式。
我想要幫助大衛將這些潛意識的心理模式帶到意識之中,好讓他可以質疑並修正它們。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IMDb
然而,虐待還有一個最深刻也最悲慘的結果,就是這些潛意識模式會在我們的感知和心中根深柢固,使我們難以將創傷經歷跟它對生活的衝擊區隔開來。這會導致我們的自我知覺發生錯誤,以思考扭曲的形式出現,暗示著痛苦是「自己」造成的。
探索大衛的潛意識世界及存在於此的創傷,最終會幫助他用更健康的新方式來理解並處理它們。這並不表示大衛的療癒過程會使過去的創傷不再影響生活,畢竟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的經歷,或是把它們當成汽車舊零件替換掉,重點是藉由創造更有意義與靈性的生活,來減少童年創傷所造成的影響。
顯然,對大衛最好的方式是讓他親自接受治療,尤其他最近還企圖自殺。不過,我也很高興得知他正在接受一位精神科醫師的照料與藥物治療,這肯定會成為我與大衛在漫長復原之路上繼續前進的助力。
圖片來源:《年少日記》_IMDb
我們的情緒需要宣洩。情緒一定會出現,因為它們就是我們的一部分。你可能認為自己壓抑了情緒,但其實你的身心已經把它們貯存起來,除非得到釋放,否則它們就會在身體與心理上表現出來。
我鼓勵現在想像你的生活開始逐步邁向圓滿會是什麼樣子。學習聆聽自己的情緒,強化你的內在資源,接受你想要療癒的決心。深入挖掘是什麼在阻礙你,藉此找出你無法獨立生活的原因。你值得過著充滿喜悅的生活,無須背負創傷與羞恥的重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