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總能一開口就吸引大家的注意?因為他們懂得用「故事」抓住人心。其實,影響別人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告訴他「你有多厲害」,而是分享「你如何成為今天的你」。會講故事的人,往往能讓別人更容易記住,也更願意相信。
一直以來,如何說好一個故事,成為品牌能夠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一段真誠、精彩的故事更能夠吸引聽者目光以及提起興趣去認識你,或是品牌的產品。然而,很多人卻苦於沒有刺激絕倫的故事情節而感到苦惱。
不過,只要努力挖掘,並改變流水帳的敘事方式,便能夠將看似平凡的故事閃閃發光。《請開始說你的故事:學會表達的第一堂課》由擅長打造個人故事以及品牌形象的美國飛蛾組織說故事團隊書寫而成,當中提供實用的方案,讓讀者能夠暢行無阻述說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用故事改變世界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同時也有專屬於自己的故事,然而要精采說出精彩的故事卻不容易。
本書透過實際的方法,讓讀者能夠說出自己的故事,打造個人品牌形象。
▊作者
關於飛蛾組織說故事團隊(The Moth)
「飛蛾」是備受讚譽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講故事的藝術和技巧。自從一九九七年成立以來,「飛蛾」已經呈現五萬多個故事,並獲得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Award)的創新和實用機構獎,在全美五百五十多家電台播出的「飛蛾電台時光」獲得皮博迪獎。
「飛蛾播客」每年被下載九千萬次。梅格.泰勒斯,以及「飛蛾」藝術和工作坊團隊,二十多年來持續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講述他們真實的個人故事。
從人物故事建立個人品牌特色
最近我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叫做《請開始說你的故事》,是由美國知名的說故事團體「飛蛾組織」(The Moth)出版的。
他們在過去25年培訓了各行各業的人,從太空人、搖滾歌手到諾貝爾獎得主,幫助他們發掘並講述自己的真實故事。特別是在現在的職場與生活中,「會說故事」的技能就是建立個人品牌的關鍵能力。我們不僅要做好工作,還要能將自己的理念、價值和經驗透過故事傳遞給他人。強大的個人品牌有助於吸引對的人脈、拿下職缺或升遷,以及帶來更多機會。
「飛蛾組織」裡面的說故事高手透過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在任何場合說出令人難忘的故事。這本書之所以引起我興趣,就是因為它提供實用的方法和豐富的範例,讓我們學會用故事達成更好的溝通。
圖片來源:大田出版提供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彷彿能聽見作者們親切的聲音,在我耳邊一步步引導,讓我體會到說故事並不是天賦異稟的人的專利,而是一種人人都能透過練習而掌握的技巧。
對我個人而言,我希望透過說故事來強化個人品牌的形象。所以,我會跟你分享「如何運用說故事技巧建立個人品牌」的五個面向:
1. 說出自己的動機與價值觀
2. 凸顯專業經驗
3. 讓人記住你的故事
4. 透過真誠建立信任
5. 自信地在各種場合講好故事
探勘深層記憶,尋找獨一無二的人生故事
建立個人品牌,首先要弄清楚「我是誰,為何而努力」也就是你的動機與價值觀。這本書強調,每個人其實都擁有獨一無二的故事,只待我們去挖掘並加以組織。
書中有句話點出了重點:「你不需要是作家才能成為說故事的人,你本身的故事就已經足夠了。」也就是說,我們不必因為覺得自己平凡無奇就不敢講自己的故事。相反地,正是那些源自於內心、反映我們價值觀的親身經歷,才能讓我們的故事真實而有說服力。
書中提出一個方法叫做「探勘記憶」:去尋找人生中那些關鍵片段。例如,你為何選擇現在的職業?背後也許有段影響你很深的故事:可能是兒時受到某位老師啟發,或是在困境中發現自己的使命感。把這些動機轉化成故事分享出來,比起只陳述「我的價值觀是熱誠與助人」會來得更具體動人。
身為說故事的人,我們應該不斷自問:「我的經歷中有哪些獨特之處?為什麼只有我能講這個故事?」這樣的自我提問,能幫助我們聚焦在那些最能代表自己、最能體現價值觀的故事上。
當我們勇於分享自己的初衷與信念的時候,這些真誠的故事種子就在他人心中種下了對我們的初步印象,為個人品牌奠定情感基礎。
▌更多品牌的故事
避免流水帳,藉細小片段打造故事起承轉合
如果我們想要塑造專業形象,光是講頭銜和成就,往往不如透過說故事來得印象深刻。在這部分,這本書提出了實用的建議。例如我們在分享專業故事時要設定情境和利害關係。
作者提到:「說故事的時候,『利害關係』是關鍵。你可能得到或失去什麼?故事中發生的事對你有什麼重要意義?」當我們講述職場經歷時,也需要讓聽者明白當時對你而言什麼是重要的。舉例來說,如果你只是講「我曾經帶領團隊完成專案」,這樣太平淡了,還不夠。你可以換一個方式,描述當時的背景:「這個專案岌岌可危,而你是臨危受命,如果失敗的話,公司將損失重大。」
透過點出這樣的「利害關係」,故事立刻變得緊張且吸引人,凸顯出你的承擔能力與決斷能力。接著,再講述你如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最終取得成功。這樣一來,你不僅傳達了自己具備領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故事本身也讓聽眾對你的經驗印象深刻。
圖片來源:大田出版提供
書中還提到避免把故事講成無聊的流水帳。例如許多人在描述專業經歷時,容易變成「然後我做了A,再來做了B,接著做了C」的流水帳的敘述,這很難引人入勝。作者們建議,與其列舉一連串事件,不如聚焦其中一個小細節或片段,把它打造成貫穿全局的敘事主線:「抓住大事件中的一個小細節作為『敘事線索』,你的故事就能呈現出一個弧形結構。」
所謂的「弧形結構」,就是有開端、衝突、高潮和結尾,讓人願意一路聽下去。在專業故事中也是如此:挑選一兩個最能凸顯你能力的關鍵場景細節來講,例如「在發布會開始前10分鐘投影機故障,我臨機應變......」,藉由細節刻畫,你展現的沉著冷靜會比起直接說「我能隨機應變」更加令人信服。
例如,我在公司曾經聽過一位工程師的比賽報告,他講他處理產品危機的故事。他沒有列舉繁瑣的技術細節,而是聚焦在危機發生的一刻他的抉擇。
當時產品出現重大漏洞,身為專案負責人的他必須在兩天內提出解決方案。過程中他描述了自己的心理轉折—從最初的懊惱、自責,到如何冷靜下來組織團隊、徹夜研發修補方案,最後成功扭轉局面。
評審們在這個故事中既看到了他的技術能力,也看到了他面對壓力時的領導力和抗壓性。這種故事帶給聽眾的震撼與認同,遠勝過單純一句「我能在壓力下工作並解決問題」。
所以,在分享專業故事的時候,別忘了強調你的角色和成長。好的故事不僅告訴人們你做過什麼,更要傳達你從中學到了什麼、如何成為現在的你。
這也是故事和一般經歷敘述的區別:一個好故事包含了「轉折」和「領悟」。
吸引聽眾注意力,打造難忘的故事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要在人群中被記住並不容易。然而,一個精彩的故事往往具有讓人過目不忘的魔力。正如同這本書所書:「我們都是有情感的生命,情感是連結說故事的人與聽眾之間的黏著劑。」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故事能引發聽眾的情緒共鳴,他們更可能記住你和你的訊息。
要讓故事具有難忘的效果,書中提供了幾個實用技巧。首先是一開始就抓住「注意力」。這本書建議我們在開頭就切入重點「製造懸念」,用引人好奇的第一句話把聽眾「勾」住。
例如,與其平鋪直述「我從事行銷已經5年了」,不如開場直接來一句「五年前,我曾經搞砸了一次重要的行銷活動......」,這樣的開頭立即引發疑問:發生了什麼事?你後來怎麼扭轉的?聽眾的好奇心一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圖片來源:大田出版提供
營造「畫面感」也是讓故事難忘的關鍵。書中指出,越具體的細節越能讓人身臨其境地記住情節。例如,如果你想讓同事記住你在海外出差解決危機的故事,你可以描述當時的場景:「深夜兩點的實驗室只剩我一個人,燈光閃爍著,我的心跳撲通撲通地愈來愈快...…。」
這些細節會在觀眾的腦海中形成畫面,比起抽象地說「我當時很緊張」要鮮明得多。當他們日後回想起「有個同事曾在海外深夜排除故障」,腦中浮現的可能就是你當時孤軍奮戰的畫面。透過場景和感官細節的刻畫,你的故事彷彿變成了一部小電影,自然地烙印在觀眾記憶中。透過故事塑造難忘的印象,就是這樣在潛移默化中發生的。
真誠分享親身經驗,建立與聽眾之間的信任關係
個人品牌的另一個支柱是可信度。讓人願意相信你、欣賞你,往往不是靠頭銜或豐功偉業,而是源自於真誠的溝通與共鳴。故事恰好提供了一個絕佳途徑來展現你的真誠,建立信任感。
書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誠實與同理心,無法在追求完美的期待中成長茁壯。」這提醒我們,如果只想要塑造十全十美的形象,反而會適得其反。因為「完美」往往不真實,也難以引發共鳴。
相反地,勇於透露一些不足或脆弱的故事,反而會拉近你與聽眾之間的距離。當然,這並不是要你刻意暴露隱私或缺點,而是強調真誠面對自己的故事,才能換來他人的信任和理解。
我記得書中有一段談到,一位講者在敘述自己創業失敗的故事時,並沒有粉飾太平,而是坦誠描述當時的迷惘與痛苦,以及如何重新振作。結果這個看似「負面」的故事卻讓現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因為大家從中看到了他的真誠和成長,進而對他產生了敬意。
圖片來源:大田出版提供
所以書中提醒:「只要真誠分享親身經驗,你的故事往往就能打動人心,讓聽眾站在你這邊。」如果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可信賴的個人品牌形象,就要讓別人看到我們真實的一面:包括我們為何而努力、我們如何在跌倒之後又重新爬起來。
我自己在工作中也體會到,當我跟新人分享我也曾經手忙腳亂出錯的故事時,反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他們不會因為我現在是主管就對我感到遙遠,反而透過故事知道我也曾經是個新手,也會犯錯、也會緊張。
這種共通的體驗讓我們之間建立起了信任,我在他們眼中也成為一個比較平易近人、值得信賴的領導者形象。如果你的故事真誠,聽眾自然而然會將自己代入你的處境,產生同理心。一旦他們感受到「你說的故事好像也是在說我自己」,那信任感就油然而生。
肯定自我價值,確立品牌形象
能夠自信且靈活地在不同情境中講好你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正如書中所說,無論你的目標是致詞、撰寫文章、商業簡報、求職面試甚至只是與身邊的人建立更深入的連結,故事都是不可或缺的利器。書中提到,要替說故事的場合「量身打造」不同的故事主軸。意思是針對不同的場景和聽眾,選擇最合適的故事及切入角度。
假設你有一段核心的品牌故事(比如你創業的初衷),對投資人講的時候你會強調「商業價值」,對一般大眾講時則突出「人情味」和「夢想實現」。重要的是,不管怎麼調整,都要確保你的故事和形象一致。
透過本書的指導,我學會了在面對不同場合前自問幾個問題:「這裡的觀眾是誰?他們可能更關注我故事中的哪一面?有哪些細節可以取捨?」這讓我在準備分享時更有策略,也更有自信能抓住他人的注意力。
我很喜歡書中一句話帶來的激勵:「你擁有別人無法替代的重要故事,但你必須願意花時間打磨它們,並克服心中的恐懼將它們分享出來。」自信的來源不只是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更是我們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這本書用親切的語氣告訴我們:不要害怕站出來,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書。我們越敢於自信地分享這本故事書的精彩章節,就越能在他人眼中建立起鮮明而有影響力的形象。
用故事傳播理念,為人生增添色彩
圖片來源:大田出版提供
《請開始說你的故事》全方位地教會我們如何運用說故事這項人類的「超能力」,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和職場表現。我們每天都在和人互動,無論是面試時介紹自己、會議中提出方案、領導團隊克服難關,還是閒聊中讓新朋友認識你,這些情境其實都蘊含著說故事的機會。
對於想要強化個人品牌的我而言,這本書帶來的最大啟發就是:每個人都有故事,而故事有無限力量。我們的價值觀和動機,可以透過故事傳達;我們的專業與能力,可以透過故事證明;我們的獨特之處,會因故事被人記住;我們的真誠,也會在故事中打動人心。
更棒的是,這一切技巧都可以經由後天學習與練習而獲得。在職場上,這種講故事的能力會讓我們在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那個既專業又有溫度、讓人願意追隨和合作的對象。在生活中,它則會讓我們與他人建立更深的連結,成為一個富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人。
引用一段書中金句:「講故事是神聖的事;透過說故事,死者的精神永存,生者茁壯成長;我們也藉此展現最真實的自我。」我們也許不需要改變整個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周遭的小世界:透過一個又一個真誠動人的故事,去影響朋友、同事、客戶對我們的看法,去建立屬於我們的個人品牌。
閱讀完本書後,我更有信心在未來面對各種場合時,都能運用故事來傳遞自己的價值。現在,是時候把這些所學付諸行動,讓我們一起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故事,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色彩吧!
✦
▌更多【大田出版】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