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有些人总能一开口就吸引大家的注意?因为他们懂得用「故事」抓住人心。其实,影响别人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告诉他「你有多厉害」,而是分享「你如何成为今天的你」。会讲故事的人,往往能让别人更容易记住,也更愿意相信。
一直以来,如何说好一个故事,成为品牌能够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一段真诚、精彩的故事更能够吸引听者目光以及提起兴趣去认识你,或是品牌的产品。然而,很多人却苦於没有刺激绝伦的故事情节而感到苦恼。
不过,只要努力挖掘,并改变流水帐的叙事方式,便能够将看似平凡的故事闪闪发光。《请开始说你的故事:学会表达的第一堂课》由擅长打造个人故事以及品牌形象的美国飞蛾组织说故事团队书写而成,当中提供实用的方案,让读者能够畅行无阻述说属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用故事改变世界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同时也有专属於自己的故事,然而要精采说出精彩的故事却不容易。
本书透过实际的方法,让读者能够说出自己的故事,打造个人品牌形象。
▊作者
关於飞蛾组织说故事团队(The Moth)
「飞蛾」是备受赞誉的非营利组织,致力於讲故事的艺术和技巧。自从一九九七年成立以来,「飞蛾」已经呈现五万多个故事,并获得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Award)的创新和实用机构奖,在全美五百五十多家电台播出的「飞蛾电台时光」获得皮博迪奖。
「飞蛾播客」每年被下载九千万次。梅格.泰勒斯,以及「飞蛾」艺术和工作坊团队,二十多年来持续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讲述他们真实的个人故事。
从人物故事建立个人品牌特色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做《请开始说你的故事》,是由美国知名的说故事团体「飞蛾组织」(The Moth)出版的。
他们在过去25年培训了各行各业的人,从太空人、摇滚歌手到诺贝尔奖得主,帮助他们发掘并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特别是在现在的职场与生活中,「会说故事」的技能就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能力。我们不仅要做好工作,还要能将自己的理念、价值和经验透过故事传递给他人。强大的个人品牌有助於吸引对的人脉、拿下职缺或升迁,以及带来更多机会。
「飞蛾组织」里面的说故事高手透过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在任何场合说出令人难忘的故事。这本书之所以引起我兴趣,就是因为它提供实用的方法和丰富的范例,让我们学会用故事达成更好的沟通。
图片来源:大田出版提供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彷佛能听见作者们亲切的声音,在我耳边一步步引导,让我体会到说故事并不是天赋异禀的人的专利,而是一种人人都能透过练习而掌握的技巧。
对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透过说故事来强化个人品牌的形象。所以,我会跟你分享「如何运用说故事技巧建立个人品牌」的五个面向:
1. 说出自己的动机与价值观
2. 凸显专业经验
3. 让人记住你的故事
4. 透过真诚建立信任
5. 自信地在各种场合讲好故事
探勘深层记忆,寻找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
建立个人品牌,首先要弄清楚「我是谁,为何而努力」也就是你的动机与价值观。这本书强调,每个人其实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故事,只待我们去挖掘并加以组织。
书中有句话点出了重点:「你不需要是作家才能成为说故事的人,你本身的故事就已经足够了。」也就是说,我们不必因为觉得自己平凡无奇就不敢讲自己的故事。相反地,正是那些源自於内心、反映我们价值观的亲身经历,才能让我们的故事真实而有说服力。
书中提出一个方法叫做「探勘记忆」:去寻找人生中那些关键片段。例如,你为何选择现在的职业?背後也许有段影响你很深的故事:可能是儿时受到某位老师启发,或是在困境中发现自己的使命感。把这些动机转化成故事分享出来,比起只陈述「我的价值观是热诚与助人」会来得更具体动人。
身为说故事的人,我们应该不断自问:「我的经历中有哪些独特之处?为什麽只有我能讲这个故事?」这样的自我提问,能帮助我们聚焦在那些最能代表自己、最能体现价值观的故事上。
当我们勇於分享自己的初衷与信念的时候,这些真诚的故事种子就在他人心中种下了对我们的初步印象,为个人品牌奠定情感基础。
▌更多品牌的故事
避免流水帐,藉细小片段打造故事起承转合
如果我们想要塑造专业形象,光是讲头衔和成就,往往不如透过说故事来得印象深刻。在这部分,这本书提出了实用的建议。例如我们在分享专业故事时要设定情境和利害关系。
作者提到:「说故事的时候,『利害关系』是关键。你可能得到或失去什麽?故事中发生的事对你有什麽重要意义?」当我们讲述职场经历时,也需要让听者明白当时对你而言什麽是重要的。举例来说,如果你只是讲「我曾经带领团队完成专案」,这样太平淡了,还不够。你可以换一个方式,描述当时的背景:「这个专案岌岌可危,而你是临危受命,如果失败的话,公司将损失重大。」
透过点出这样的「利害关系」,故事立刻变得紧张且吸引人,凸显出你的承担能力与决断能力。接着,再讲述你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这样一来,你不仅传达了自己具备领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事本身也让听众对你的经验印象深刻。
图片来源:大田出版提供
书中还提到避免把故事讲成无聊的流水帐。例如许多人在描述专业经历时,容易变成「然後我做了A,再来做了B,接着做了C」的流水帐的叙述,这很难引人入胜。作者们建议,与其列举一连串事件,不如聚焦其中一个小细节或片段,把它打造成贯穿全局的叙事主线:「抓住大事件中的一个小细节作为『叙事线索』,你的故事就能呈现出一个弧形结构。」
所谓的「弧形结构」,就是有开端、冲突、高潮和结尾,让人愿意一路听下去。在专业故事中也是如此:挑选一两个最能凸显你能力的关键场景细节来讲,例如「在发布会开始前10分钟投影机故障,我临机应变......」,藉由细节刻画,你展现的沉着冷静会比起直接说「我能随机应变」更加令人信服。
例如,我在公司曾经听过一位工程师的比赛报告,他讲他处理产品危机的故事。他没有列举繁琐的技术细节,而是聚焦在危机发生的一刻他的抉择。
当时产品出现重大漏洞,身为专案负责人的他必须在两天内提出解决方案。过程中他描述了自己的心理转折—从最初的懊恼、自责,到如何冷静下来组织团队、彻夜研发修补方案,最後成功扭转局面。
评审们在这个故事中既看到了他的技术能力,也看到了他面对压力时的领导力和抗压性。这种故事带给听众的震撼与认同,远胜过单纯一句「我能在压力下工作并解决问题」。
所以,在分享专业故事的时候,别忘了强调你的角色和成长。好的故事不仅告诉人们你做过什麽,更要传达你从中学到了什麽、如何成为现在的你。
这也是故事和一般经历叙述的区别:一个好故事包含了「转折」和「领悟」。
吸引听众注意力,打造难忘的故事
在资讯爆炸的时代,要在人群中被记住并不容易。然而,一个精彩的故事往往具有让人过目不忘的魔力。正如同这本书所书:「我们都是有情感的生命,情感是连结说故事的人与听众之间的黏着剂。」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故事能引发听众的情绪共鸣,他们更可能记住你和你的讯息。
要让故事具有难忘的效果,书中提供了几个实用技巧。首先是一开始就抓住「注意力」。这本书建议我们在开头就切入重点「制造悬念」,用引人好奇的第一句话把听众「勾」住。
例如,与其平铺直述「我从事行销已经5年了」,不如开场直接来一句「五年前,我曾经搞砸了一次重要的行销活动......」,这样的开头立即引发疑问:发生了什麽事?你後来怎麽扭转的?听众的好奇心一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图片来源:大田出版提供
营造「画面感」也是让故事难忘的关键。书中指出,越具体的细节越能让人身临其境地记住情节。例如,如果你想让同事记住你在海外出差解决危机的故事,你可以描述当时的场景:「深夜两点的实验室只剩我一个人,灯光闪烁着,我的心跳扑通扑通地愈来愈快...…。」
这些细节会在观众的脑海中形成画面,比起抽象地说「我当时很紧张」要鲜明得多。当他们日後回想起「有个同事曾在海外深夜排除故障」,脑中浮现的可能就是你当时孤军奋战的画面。透过场景和感官细节的刻画,你的故事彷佛变成了一部小电影,自然地烙印在观众记忆中。透过故事塑造难忘的印象,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
真诚分享亲身经验,建立与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个人品牌的另一个支柱是可信度。让人愿意相信你、欣赏你,往往不是靠头衔或丰功伟业,而是源自於真诚的沟通与共鸣。故事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途径来展现你的真诚,建立信任感。
书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诚实与同理心,无法在追求完美的期待中成长茁壮。」这提醒我们,如果只想要塑造十全十美的形象,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完美」往往不真实,也难以引发共鸣。
相反地,勇於透露一些不足或脆弱的故事,反而会拉近你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当然,这并不是要你刻意暴露隐私或缺点,而是强调真诚面对自己的故事,才能换来他人的信任和理解。
我记得书中有一段谈到,一位讲者在叙述自己创业失败的故事时,并没有粉饰太平,而是坦诚描述当时的迷惘与痛苦,以及如何重新振作。结果这个看似「负面」的故事却让现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大家从中看到了他的真诚和成长,进而对他产生了敬意。
图片来源:大田出版提供
所以书中提醒:「只要真诚分享亲身经验,你的故事往往就能打动人心,让听众站在你这边。」如果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信赖的个人品牌形象,就要让别人看到我们真实的一面:包括我们为何而努力、我们如何在跌倒之後又重新爬起来。
我自己在工作中也体会到,当我跟新人分享我也曾经手忙脚乱出错的故事时,反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他们不会因为我现在是主管就对我感到遥远,反而透过故事知道我也曾经是个新手,也会犯错、也会紧张。
这种共通的体验让我们之间建立起了信任,我在他们眼中也成为一个比较平易近人、值得信赖的领导者形象。如果你的故事真诚,听众自然而然会将自己代入你的处境,产生同理心。一旦他们感受到「你说的故事好像也是在说我自己」,那信任感就油然而生。
肯定自我价值,确立品牌形象
能够自信且灵活地在不同情境中讲好你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正如书中所说,无论你的目标是致词、撰写文章、商业简报、求职面试甚至只是与身边的人建立更深入的连结,故事都是不可或缺的利器。书中提到,要替说故事的场合「量身打造」不同的故事主轴。意思是针对不同的场景和听众,选择最合适的故事及切入角度。
假设你有一段核心的品牌故事(比如你创业的初衷),对投资人讲的时候你会强调「商业价值」,对一般大众讲时则突出「人情味」和「梦想实现」。重要的是,不管怎麽调整,都要确保你的故事和形象一致。
透过本书的指导,我学会了在面对不同场合前自问几个问题:「这里的观众是谁?他们可能更关注我故事中的哪一面?有哪些细节可以取舍?」这让我在准备分享时更有策略,也更有自信能抓住他人的注意力。
我很喜欢书中一句话带来的激励:「你拥有别人无法替代的重要故事,但你必须愿意花时间打磨它们,并克服心中的恐惧将它们分享出来。」自信的来源不只是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更是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这本书用亲切的语气告诉我们:不要害怕站出来,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书。我们越敢於自信地分享这本故事书的精彩章节,就越能在他人眼中建立起鲜明而有影响力的形象。
用故事传播理念,为人生增添色彩
图片来源:大田出版提供
《请开始说你的故事》全方位地教会我们如何运用说故事这项人类的「超能力」,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职场表现。我们每天都在和人互动,无论是面试时介绍自己、会议中提出方案、领导团队克服难关,还是闲聊中让新朋友认识你,这些情境其实都蕴含着说故事的机会。
对於想要强化个人品牌的我而言,这本书带来的最大启发就是:每个人都有故事,而故事有无限力量。我们的价值观和动机,可以透过故事传达;我们的专业与能力,可以透过故事证明;我们的独特之处,会因故事被人记住;我们的真诚,也会在故事中打动人心。
更棒的是,这一切技巧都可以经由後天学习与练习而获得。在职场上,这种讲故事的能力会让我们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个既专业又有温度、让人愿意追随和合作的对象。在生活中,它则会让我们与他人建立更深的连结,成为一个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人。
引用一段书中金句:「讲故事是神圣的事;透过说故事,死者的精神永存,生者茁壮成长;我们也藉此展现最真实的自我。」我们也许不需要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周遭的小世界:透过一个又一个真诚动人的故事,去影响朋友、同事、客户对我们的看法,去建立属於我们的个人品牌。
阅读完本书後,我更有信心在未来面对各种场合时,都能运用故事来传递自己的价值。现在,是时候把这些所学付诸行动,让我们一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故事,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色彩吧!
▌更多【大田出版】系列好书